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區域中小學師資隊伍均衡配置問題探析緒論
區域中小學師資隊伍均衡配置問題探析緒論
>2022-01-20 09:00:00

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第一章】區域中小學師資隊伍均衡配置問題探析緒論
【第二章】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調查
【第三章】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不均衡問題
【第四章】中小學校師資非均衡發展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推進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健康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結語/參考文獻】區域中小學師資力量平衡發展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振興民族發展、推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礎,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國民素質的有效途徑。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根本基礎,中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礎,國家基本教育政策法規應有效保障中小學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建國以來,國家不斷提高對基礎教育的重視,義務教育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已得到全面普及,隨著適齡兒童的入學要求獲得滿足,基礎教育亦獲得空前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就。

然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各區域間經濟發展的分化,以及各地政府的投入與重視并不一致,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發展愈發趨于不均衡?;A教育資源在城市之間、城鄉之間和校際之間的不均衡配置,以及隨之而來不斷增大的教育差距,衍生出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的不均衡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說,推動中小學基礎教育發展走上均衡之路的關鍵是在各校間獲取均衡,而校際間均衡的關鍵在于教師隊伍,即教師水平及師資配置的均衡。因此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的不均衡對推動基礎教育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也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對實現教育公平的期待,不利于和諧社會建設。隨著中小學基礎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日益顯現,如何引導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發展走向均衡之路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問題。

近年來,位于湘中要塞的婁底市婁星區的區位優勢不斷凸顯,婁星區委、區政府以構建環長株潭城市群重要節點城市為契機,大力推進兩型社會建設,不斷擴大和發展生產力,全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呈現快速發展。婁星區委、區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在優化教育環境、改善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其教育資源總量基本能滿足中小學基礎教育辦學需要,但該區城鄉教育布局結構和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現象也十分突出。當前,婁星區教師資源流入城區學校、重點學校的形勢日趨明顯,相對應地,鄉鎮學校、弱勢學校缺少優秀教師,甚至少數偏遠地區學校連最基本的師資都無法配備到位。因此,推動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已經成為全區教育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

第二節 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一、研究目的

根據婁底市婁星區人大常委會 2013 年的工作計劃,由區人大常委會抽調人員組成調研組,在 6 月至 10 月期間,對婁底市婁星區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情況開展調查研究。筆者作為調研組工作人員,全程參與調研工作,并負責后期調研資料整理和參與調研報告撰寫等,比較全面地掌握了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本研究以此次調研為基礎,通過客觀數據分析和深入理論研究,旨在解決制約區域間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有關問題。其目的如下:

第一,立足于婁底市婁星區開展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研究,從規??偭?、結構狀況、整體素質和發展環境等方面了解情況、獲取資料信息,加以全面整理、細致比較、深入分析,找出癥結,做出理論化研究,對今后促進本地區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引導區域基礎教育發展趨于均衡提出建議,以期為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提供基本依據和相應策略。第二,經由對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的調研,了解本區域目前師資配置的發展情況,提供進一步推動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參考資料。第三,通過研究典型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狀況,以此構建推動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科學理念和實踐模式,為其他類似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有關問題提供可借鑒的范例和方法指導。

二、研究意義

教育公平是教育領域中體現社會公平的核心,目前教育資源的分配已經是教育領域發展和改革的基本要點。與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初期相比,實現均衡發展這一全新理念,需要以正確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確保中小學教育發展的均衡是保障公民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是當前教育領域發展的重點內容。實現中小學基礎教育均衡發展是黨和國家的基本方針,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也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本文以婁星區為研究對象,從較為微觀的層面進行研究和分析,為中小學教育實現教師資源均衡分配提出有效措施,對于推動婁星區乃至其他類似地區的基礎教育走上健康持續發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理論意義

當前,教育均衡發展有關理論集中圍繞地區間的發展差異和公平原則進行展開,基于中小學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這一主題的研究還不夠系統、全面,總的來看比較薄弱。本研究是從師資隊伍配置的角度為切入點,全面地研究和總結了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過程中的有關問題,從當前的實際情況出發,能夠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理論,使這方面的理論更加系統全面,也進一步深化了農村教育教學理論,有利于加深人們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認識。

政策實踐必須建立在相應的理論基礎之上,沒有揭示教師隊伍建設的客觀規律,就較難制定正確可行的教師隊伍建設的政策。本研究以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為研究內容,通過結合現實基礎和實現理想價值訴求以及區域推進策略等方面的問題,進行了詳細長遠的合理分析,深入思考了師資配置政策的問題結構、內涵特征及不利影響等問題。

這些研究對于發展中小學教師隊伍及其政策的有關理論,對于推進中小學校師資均衡配置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二)實踐意義

本文對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現實狀況、困境及成因、破解對策和建議進行研究,不僅僅是地方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理論研究的需要,更是推動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進一步提高區域基礎教育質量水平,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從實踐上來說,本研究從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的現狀調查出發,用數據說話,深入剖析了現狀背后隱藏的原因,并提出促進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實際可行的對策和建議。婁星區在中小學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殊性,但是婁星區地處我國中部地區,不隸屬于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也不屬于西部貧困地區,與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經濟形態和社會現狀相似,能夠更好地體現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普遍特點。選取婁底市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作為個案進行深入研究,對推動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提供一般性建議和對策并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對推動婁星區乃至整個湖南地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第三節 基本概念界定

要深刻研究有關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與之有關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本章將主要分析區及區域、中小學教師、均衡發展和教育均衡發展相關概念的內涵。

一、 區及區域

區,通常表示區域、地區,也用作對行政區域的劃分單位。市轄區是我國行政區劃中的一種劃分單位,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及地級市下設的行政層級,是一種行政單位類別。市轄區的行政層級下設鄉鎮(街道)級行政區,市轄區與其他類似行政區最大區別在于其為城市主體的組成部分。域,在一定國土疆界內,泛指某種范圍。

區域是個非常廣泛的概念,人類的任何生產、生活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區域。由于不同的研究對象,不同學科對"區域"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政治學認為區域是國家管理的行政單元;旅游規劃社會學則將區域看作是具有相同語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的人類社會聚落;而經濟學視區域為由人的經濟活動所造成的、具有特定地域特征的經濟社會綜合體;地理學把區域定義為地球表殼的地域單元,認為整個地球是由無數區域組成。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區域"界定為:處于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過程中的一般地級市的縣級市轄區,其為城市主體(即市區)的一部分,以城鎮居民為主,具有人口密度大,流動人口比較集中的特點,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程度不高。

二、 中小學教師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定義:"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中小學教師,是指幼兒園、特殊教育機構、普通中小學、成人初等中等教育機構、職業中學以及其他教育機構的教師".此處中小學教師概念涵蓋范圍較廣,適用于《教師法》中相關用語的含義界定。

本研究中,中小學教師的概念是相伴中小學教育而言的。我國的中小學教育分為小學、初中、高中三個階段,共 12 年。小學和初中階段學制共 9 年,屬于義務教育范疇。

普通高中學制 3 年?!吨腥A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義務教育是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務必要強制接受的國民教育,受法律保護,國家、社會、學校、家庭都要確保其順利實施。筆者認為,義務教育體現免費性、強制性和普惠性三個特征。免費性是指在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時,學校不得收取學雜費。強制性是指所有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受法律保障,不得隨意被剝奪。普惠性是指義務教育是一項具有公益性質的國民基礎教育事業,應盡量做到人人能讀得上書,普遍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中小學教師的概念界定為:在區域范圍內普通中小學(包括小學、初級中學和高級中學)學校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教育工作者,囊括了區域內城區、城鎮、農村等地所有公辦和民辦的普通中小學校。

三、 均衡發展和教育均衡發展

"均衡",經濟學中的常用詞匯,指沒有任何變化趨勢的狀態 ,《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平衡、穩定"."發展",屬于哲學范疇,指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通常是由小變到大,由簡變化到繁,由低級升至高級,由舊物質轉變到新物質的過程。"均衡發展"是指通過合理配置資源,實現供求關系的相對平衡,形成相對靜止、不再變動的穩定狀態。教育"均衡發展"實質上是指:在教育活動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獲得教育平等待遇的理想狀態,以及確保實現該種理想狀態的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規。其最終目標是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間,平等地實施教育資源配置,實現教育需求與教育供給之間達到相對平衡的理想狀態。

由于基礎教育均衡發展這一課題內涵豐富,研究者們選取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對教育均衡發展的理解也有所差異。田芬認為要達到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理想狀態應確?;A教育系統內各要素之間保持協調、穩定、有序的關系。丁金泉則分別從空間結構上和時間進程上對教育均衡發展進行了區分,他認為,"從空間結構來看,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是指不同地區之間、不同學校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有關教育問題;從時間進程上看,教育均衡發展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開始、經過、結束的整個過程中都有平等的權力和機會".汪明認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學校、城鄉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都還存在一定差距,要全面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重點是要大力提升農村學校、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有效提高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和適齡少年能上得了學、讀得好書。

綜合研究者們提出的觀點,筆者認為"教育均衡發展"意指在我國不同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同一區域的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的不同群體之間實現教育資源配置均衡,從而保護每一名孩子獲得平等接受教育的權益,盡力讓每一名孩子都可以獲得有效發展。

第四節 文獻綜述

對現有研究資料的整理與回顧,不僅可以為當前研究提供一些既有的框架與思考角度,同時也可以從已有研究中汲取現有成果,發現不足與缺陷,為本研究提供研究基礎和研究空間。目前,相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兩個層面,因此,本文將從教育均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這兩個方面對相關的研究進行梳理與分析。

一、國外相關研究

(一)有關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

教育均衡發展包含的是一個教育公平、機會均等的理念,這是當今社會現代化教育走向的重要發展方向。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前進,教育均衡發展日漸作為社會教育現代化程度的基本價值體現,許多國家制定教育政策均以此作為基本原則和方向。盡管如此,各國對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側重點仍然有所不同。

1、教育機會均等論

在很長一段時期,國外關于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主要著眼于教育機會均等,西方學者主要關注點是教育機會均等問題,并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內涵、教育擴展與教育機會均等的關系等開展了許多研究。美國教育平等研究者科爾曼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內涵重新下了定義,他認為:"教育均衡的重點應該由投入的均衡轉移到學生的學業成就上,也就是說教育機會均等在資源均衡的基礎上還應該考慮取得的效益是否均衡".瑞典教育家托爾斯頓·胡森認為"教育機會"是一套變量,主要用于衡量個體接受社會、家庭、學校的物質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綜合作用,具體包括:學校外部的物質因素、學校內部的物質因素、家庭心理因素、學校心理因素、教學條件等五個變量。所謂"均等",有三方面的涵義:一是起點均等;二是過程均等;三是結果均等。同時,他還指出"只要是涉及教育問題的研討中,'平等'都是作為一個關鍵性的詞匯".美國查爾斯·豪威爾在《教育,機會與公平分配》一書中闡述了教育平等權利這一重要問題,他的觀點是,在復雜的人類生活環境中,受教育情況對人類個體的生活情況有著重要影響,一個國家的基礎教育政策能夠很好地體現該國對教育資源分配公平問題的理解。美國查爾斯·威利則著重提出了"政府在進行教育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有效地將'補救措施'

與'防御辦法'結合起來,避免優勢學校集聚太多有限資源,拉大了差距".倫敦大學教育哲學系的哈里·布里格豪斯談到教育公平時指出,"國家在制定基本教育政策時應該確保每一名兒童能作為獨立個體,為其提供的教育機會應趨于均等,并保證教育投入數量不會因學生家庭經濟狀況有所差異".

2、"全納教育"論

1994 年 6 月 10 日,"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會"在西班牙召開,會上發布了《薩拉曼卡宣言》,首次提出了"全納教育"的思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全納教育的內涵做了闡述,指出:"每個兒童都具有自身獨特的個性、興趣和需求,學校應全面容納所有學生,考慮到學生的特性和需求方面的差異,反對歧視、消除排斥,促進參與、注重合作,滿足學生不同需求".英國全納教育專家托尼·布思提出:"全納教育的目的是要加強學生的參與,主張鼓勵學生通過積極參與課程、活動、合作等,減少被排斥。"澳大利亞學者貝利從兩個層面闡述了全納教育:一是將學生安置在同樣的環境中做同樣的事情;二是社會接納和歸屬。他認為:"全納指的是在同一時間里,和其他學生一起在同樣的學校、同樣的班級里學習同樣的課程,讓他們感覺與其他的學生沒有差異,接受全體同學,融洽地相處。"在英國牛津大學學者湯姆林森看來,"全納教育的界定應從政策角度出發,體現教育體系是全納的、但學生不一定非要在同樣的環境里。"美國的國家全納教育重建中心定義全納教育:"包括殘疾學生在內的所有學生都應獲得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機會;為了培養學生未來能夠作為獨立個體來面對生活,學生應在就近學校的年齡相適的班級中入學,并能獲得充分的幫助與支持。"英國的全納教育研究中心提出,"全納教育是指在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下,所有學生(包括殘疾與非殘疾的兒童和青少年)在普通學校里共同學習。全納意味著通過充分發揮學生自身的能力,鼓勵所有學生積極參與到學校生活中,努力學習。盡管各個學生之間學習成績、自身能力等會有所差異,但他們畢業后都要進入社會發揮自身作用。"(二)有關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

在西方社會,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多數國家教育失衡問題日益凸顯,各地教育水平存在差別、城鄉教育質量有差距和校際間優劣不一的問題已經尾大不掉,而其中師資力量配置不均衡及教師授課能力良莠不齊的問題更顯嚴重。因此,一些國家相對應的采取了多種措施,例如 2000 年是美國的教育質量年,如何吸引、選拔并穩定公立學校的優秀教師成為各州政府當年的重點工作。近年來,隨著人們不斷提高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關注,有關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研究也不斷涌現。

琳·奧爾森指出,專業水平出眾,化繁為簡的教師能夠在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方面產生積極效應,多種研究結果表明教師對學生學習成績是具有重大影響的。大多數美國人均認為,除了保證校園的絕對安全外,相比其他因素,學校的師資力量,高水準的教師才是能使學生學業進步的關鍵因素。澳大利亞學者托尼·泰勒指出,農村學校教師資源匱乏問題一直以來是困擾著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難題。隨著大量的農村老教師的退休,近期內政府如果不能拿出實際解決手段,師資問題將會雪上加霜,學校的日常工作將會陷入困境。在落實教師社會保障方面,俄聯邦國家杜馬早在 2010 年就通過了《關于教育工作者社會保障措施的俄聯邦法案修正案》,進一步通過完善制度為教師提供有力的社會保障。

二、國內相關研究

(一)有關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歷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之一,孔子提出了"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見,追求教育公平,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理念可以溯及 2500 年前,在那時就已成為先賢們的追求目標。直到當今,教育均衡發展一直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面臨的焦點問題,研究的學者也很多,總的來看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領域。

1、關于教育公平問題

談松華提出:教育公平包括機會公平、過程公平、結果公平,首先要保證機會公平,然后逐步實現過程公平,而結果公平則受先天條件和后天努力的共同影響,不可能達到同一結果。此后,許多學者和研究人員就教育公平問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從倫理學的視角來看,教育不公平可稱得上是最大的社會不公平,因為其不僅影響了人的一生,也會對后世的公平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公平分配權利并不等同于弱勢群體就能夠獲得平等發展的權利,從根本上說要想獲得公平發展只有依靠教育。

因此,萬俊人認為,社會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確保有困難的大學生能獲得平等的受教育機會,過上有尊嚴的大學學習生活。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教育公平的概念與教育效率有關。在經濟學研究中,效率與公平歷來是一對關鍵詞?,F代教育應該堅持"教育公平與教育效率并重"的原則。

從經濟學中公平與效率的關系來說,"教育公平的本質是教育平等與教育效率的動態平衡","教育公平的核心價值是平等與效率".從法學的視角來看,教育公平指的是社會民眾接受教育權利的普遍化問題,這是一個涉及人權的基本問題。當前,受教育的權利已經從義務性規范上升為以權利為本、權利與義務高度統一的法律性規范,從不平等的特權發展成為具有普遍性的平權,從具有自然性的個人權利發展成為國家的、社會的共同性權利。

胡勁松結合經濟學和法學對教育公平內涵的理解有一種新的解讀,他指出,"教育公平是一種在'比例均等'原則的指導下進行教育資源配置的理想狀態和確保此理想狀態得以實現的法律制度".基于社會學視角的研究,主要探討社會分層與教育獲得之間的關系。有學者指出階層差距是影響教育公平的原因之一,要想從根本上改變教育不公平的現象,除了堅持進行教育改革,更加有效的是進行徹底的社會制度變革,從根源上改變產生教育不公平問題的社會制度本身。

2、關于教育均衡發展理念

2001 年 5 月國務院出臺《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是我國最早提出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國家政策,從此拉開了探索教育均衡發展的序幕。朱家存闡明了我國義務教育現存非均衡發展的特點與原因,明確指出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政策與均衡發展的教育因素,從而達到提高整體義務教育質量的目的。袁振國結合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現實情況,提倡通過建立教育均衡發展體系,并編制相應系數來確定教育發展是否處于均衡狀態。

楊軍通過借鑒美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事例,為我國基礎教育走上均衡發展的方向提供了有參考價值的經驗。柳海民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現狀、基礎理論、跨國比較和制度差異等方面進行設計,研究了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政策成因、理論進展、實踐探索和國際比較等問題。翟博從我國的實際國情出發,立足于國家發展戰略高度,圍繞教育與社會、經濟、人的全面發展之間的關系,從教育在整個社會經濟發展中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通過實證和案例分析,分析了教育與諸要素之間的緊密聯系。翟博于 2008 年發表的《教育均衡論》是目前國內在教育均衡發展研究中的最新成果,對學習和研究教育均衡發展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參考價值。

高洪、袁振國介紹了岳陽縣推廣的"學區一校"模式,縮小了城鄉、校際間的教育差距;北京市東城區打破一校資源所有的方式,建立了資源共享機制;上?!て謻|新區通過深化教育公共服務制度,實現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等典型案例,分析了縣級政府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承擔的主要責任,并指出:縣級政府不僅要擔負起落實上級教育發展規劃,還要負責對本地教育事業發展進行統籌規劃,同時還應承擔起對縣域教育經費投入的統籌管理和支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的隊伍建設及人事管理、學校網點布局安排等。

許多學者從政策層面剖析了教育均衡發展的基礎和造成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各種原因,提出國家應當制定的相應政策和可以采取的行政措施的建議。其中影響最大的是袁振國牽頭的國家級"十五"課題:"縮小差距--中國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題".此外還有部分以區域為單位,在目前以縣(區)為主體的教育管理方式下,研究推進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對策建議。

如楊令平的《西北地區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程中的政府行為研究》,吳倩的《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于發友的《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研究》,肖軍虎的《我國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指標體系的構建》,孫金榮、魏平等的《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探索與思考》。這些研究都是以縣域義務教育為對象,通過對本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整體狀況進行深入探討,指出了促進本地區教育均衡發展的相應對策。但沒有立足于某一具體角度的深入研究,尤其是針對促進教師隊伍均衡發展這一課題沒有更深一步的研究。

(二)有關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

2002 年,山東省壽光市教育局局長張文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壽光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之所以取得了顯著成績,得益于教師資源的合理配置,對于今后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有著重要借鑒意義。賈聚林表示,學校教育發展均衡與否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學生在學校選擇上很大程度其實就是擇師,因此,教師隊伍均衡發展是教育均衡發展的核心所在。

在國內對教師隊伍問題進行理論研究的專著中,研究重點主要集中在教師管理研究和教師職業研究領域。王豫生通過研究近些年來福建各地區教育管理和教育方法上的各種創新經驗,將這些成功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用來引導和促進各學校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學上,把工作重點放在提高教學質量上,把工作的著力點放在規范教學管理上,爭取在深化教學改革、豐富課程內容、提高授課質量上有新進展、有新突破,來推動全國的教育創新和管理,有助于本文借鑒學習深入分析地區教育管理經驗的有效方法。梅新林就教師隊伍狀況的相關問題,通過對天津、吉林、江蘇、浙江、河南、貴州、甘肅等七?。ㄊ校┑囊粋€地(市、區)、一個縣(市、區)、一個鄉(鎮)進行選擇性抽樣調查研究,從不同方面、全方位地探索研究當前各級各類中小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況、現存的問題和解決辦法,內容涉及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教師待遇、師范教育改革、教師編制、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優秀教師團隊建設、教師培養、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等問題,對本文研究區域中小學校教師隊伍均衡發展面臨的困境和提出對策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對于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中,如龐麗娟的《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及其破解》,王智超的《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困境與對策研究》,王澤德的《當前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等均通過現實研究提出了目前農村中小學校教師隊伍建設中發現的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在教師數量、結構合理性、人員穩定性、隊伍素質、生活壓力、教育觀念等方面,并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主要是:

一要建立健全農村教師教育培訓體制,二要完善教師繼續教育體系,三要優化和調整農村教師隊伍結構,四要徹底轉變農村教師的教育觀念,五要積極改善農村教師的工作環境和生活學習條件。又如陳強的《試論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政策的有效性》,胡伶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農村教師政策的問題與改進》等均從單項政策角度論述了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三、研究述評

通過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研究,我們發現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中之重,對促進教育公平、區域教育均衡化的理論探索從未停止。我國教育行政部門和學者們對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相關問題也倍加關注,專家學者們對其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有較高的理論和應用價值??偟目梢钥闯觯旱谝?,針對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研究,理論性研究占大多數,實踐性研究相對較少,并且缺乏對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有效措施的建議;第二,大多數研究偏重于對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內涵界定,對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義、特點、失衡原因及解決對策等的研究探討也比較深入;第三,對區域教育事業發展狀況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的研究占多數,對其與公共教育資源配置的關系研究較少,忽視了教育失衡問題后的資源分配不均問題。

這些經驗和成果可以增強我們對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認識和理解,有助于更好地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綜觀關于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研究來看,主要體現如下特點:第一,對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中體現出來的的現實問題的研究較多,純理論性研究不多;第二,研究農村教師問題的比較多;第三,熱衷于研究如何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第四,從學校這一層面對教師問題的研究內容相對較具體;第五,研究教師政策中,對單項政策的研究較多,綜合性研究不多。通過分析這些文獻,我們也發現了一些不足:從研究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角度看,研究者們更多地是從國家層面和著眼大局對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開展研究,屬于整體思路,而對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研究多是蘊含在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研究之中。從研究范圍的角度看,學者們更多的是選擇從某個方面或角度(如學校層面或是農村教師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對于區域內中小學校師資隊伍均衡發展的研究不多,相關研究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地域廣闊,區域差距較大,各個縣的情況各不相同,以縣域為著眼點,通過研究縣域內中小學校師資均衡配置來逐步擴大范圍,最終要體現在各地區具體的實際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推動基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這也是筆者以婁底市婁星區為例、從區域視角來分析研究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這一課題的原因之一。

筆者認為:合理借鑒現有的研究結論,更能夠精確掌握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基礎理論,并以此作為出發點,從教師資源情況出發,通過對婁底市婁星區的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結構狀況和發展環境等方面進行調查研究并全面描述和詳盡分析,在客觀地總結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有益經驗的同時,通過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方式,找尋其發展過程中遭遇的困境和難題,并加以精細周密的成因分析,相應提出推動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應對策略。

第五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

本研究從教育學、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角度,大量查閱從古至今國內外關于教育均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方面的研究,通過仔細查閱有關文獻、資料以及 CNKI 上的學術期刊和碩博論文,并對它們進行整理、分類和總結,比較全面地掌握了當前有關教育均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研究情況,為本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調查訪談法

本研究主要以婁底市婁星區的教育行政部門工作人員以及部分城鄉中小學校領導、教師為對象,通過與其訪談,比較全面地了解到婁星區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整體狀況和凸顯的問題,同時對部分教師開展問卷調查,以便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情況,便于提出一些切實可行具有普適性的推動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三、比較分析法

通過收集的大量的數據資料,運用比較分析法,對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和階層之間教師隊伍情況的相關數據進行差異比較和深入分析,從中總結出推進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均衡發展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