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價值論的發展,主要經歷了從威廉配第的提出,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發展,到馬克思的最終形成漫長的歷程。自威廉·配第提出勞動價值論以來,至今圍繞勞動價值論的討論與爭論始終沒有停止,有人提出批評,有人給予肯定。
筆者認為勞動價值論的正確與否,不能離開其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單純從理論本身去判斷。任何事物都具有時代的烙印,理論也不除外?!袄碚撌菚r代的產物,是對時代問題理性思考的結晶。任何一種理論體系都與其產生的時代有著密切的關聯,都有一個時代性問題?!?/p>
一、威廉·配第的價值理論
配第首先提出了商品的價值源于勞動的思想,并在價值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工資、貨幣及地租等問題。但是受到當時社會歷史條件的制約,配第沒有認識到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別,也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威廉·配第生活在英國工廠手工業發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時期,17 世紀中葉以后,英國的手工業和對外貿易有了長足的發展,工場手工業已經成為當時生產的主要形式。英國工商業的發展帶動了農業的迅速發展,促進了農村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在農村中出現了一批具有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雖然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但是在英國社會中仍然占統治地位的封建制度卻阻礙著這種發展,這種矛盾不斷地激化和演變,終于在 1640—1648 年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力圖為反對封建制度的斗爭進行辯護,證明資產階級的利益符合社會發展的基本方向,這就需要從理論上論證資本主義的合理性。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在理論上的需求為配第勞動價值論的提出提供了政治、經濟和思想條件。對價值理論的研究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得到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支持,為價值論的發展提供了政治條件; 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增長為價值論的提出提供了經濟條件; 當時培根和霍布斯的“實驗哲學”影響深遠,對英國資產階級經濟學產生時期的經濟學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梢哉f,培根和霍布斯的“實驗哲學”思想,為配第認識到勞動是商品價值的源泉提供了思想條件和研究方法。這為后來提出科學的勞動價值論奠基了基礎,并為討論價值和剩余價值開創了正確的道路。
但是,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決定了配第的思想、方法和立場,勞動價值論必然存在缺陷。受到當時重商主義思想的束縛,使他不理解形成商品價值的勞動的特殊社會性質; 配第以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的身份為王權謀劃,代表著當時英國產業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在當時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不可能全面認識勞動的兩重性,錯誤地提出工資決定價值的觀點,并錯誤地把地租看成是構成價值的一個因素,缺乏對價值本質的科學分析。
二、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
斯密首先從理論上對勞動價值進行了闡述,提出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時間決定。但是沒有看到勞動的雙重性,不可能進一步分析價值與使用價值、價格與交換價值和價值與交換價值的區別。
斯密所處的時代正是資本主義由手工工場向機器大生產過渡的時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商業資本家逐漸被工業資本家所代替。新興的產業資本家為進一步促進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要求有一個主張經濟自由、反對國家干預的政治經濟學體系為他們的利益服務。當時工業資本家已經掌握了資本主義財富及其源泉的規律,要求對重商主義的財富觀進行重新修正,即要求重新認識國民財富的性質和來源,對財富的認識首先需要正確認識財富性質和來源。資本主義正處于自由競爭的初級階段,資本主義生產的盲目性和市場競爭的激烈性以及對利潤追求的無限性,迫使資本家關心和計算生產商品的勞動消耗與交換的比例。這為斯密看清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區別,把價值歸結為一般勞動,為斯密系統地闡述勞動價值論提供了條件。
由于當時的資本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商品經濟還不成熟,各種矛盾沒有充分體現出來,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定性也不成熟,社會勞動的流動現象不突出等原因,斯密還看不到價值的本質及其矛盾。也沒有清楚地認識到貨幣的性質及其價值的關系,無法對其進行深入闡述和系統說明,錯誤地得出商品的價值是由所耗費的勞動來決定的結論。
三、大衛·李嘉圖的勞動價值論
李嘉圖在斯密第一次比較系統論述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進一步正確闡述了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的關系,堅持了勞動創造價值的一元論”,提出生產商品的勞動量決定商品的價值,勞動價值論得到了李嘉圖的進一步發展。
“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李嘉圖生活的時代英國已經進入到機器大生產和自由競爭的工業時代,為李嘉圖的研究提供了更為典型的對象和具體條件。李嘉圖時期,“價值規律與利潤之間的矛盾、價值規律與平均利潤規律的矛盾等,都已經體現出來”,在諸多經濟矛盾體現同時,地主階級和具有經濟優勢的資產階級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針鋒相對,社會矛盾也日益尖銳。站在資產階級立場上的李嘉圖需要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研究現存階級的收入來源和相互關系。這為李嘉圖進一步發展勞動價值論提供了社會歷史條件。社會歷史條件為李嘉圖發展勞動價值論的創造條件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嘉圖的認識。由于當時的資本主義還處于自由競爭的時期,資本主義矛盾還沒有集中表現出來,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李嘉圖認為資本主義社會是永恒的,不能從歷史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不可能深入研究價值本質,導致混同了價值與交換價值,使勞動價值論陷入困境。
四、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
馬克思在繼承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傳統的基礎上,創立了馬克思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馬克思從商品的角度研究勞動價值理論,用辯證法分析了商品的價值與使用價值的關系,提出了勞動具有雙重性的觀點,闡述了價值的表現形式。
馬克思生活的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已經基本形成,資本主義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也已經暴露出來,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地爆發,無產階級的力量開始發展壯大,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開始由自發的經濟斗爭轉向自覺的政治斗爭,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矛盾成為社會的主要矛盾。當時,無產階級階級和勞動者為深刻揭露資本主義制度的不合理性,揭露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秘密,論證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歷史任務,為無產階級斗爭提供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在這種客觀要求下產生。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把價值歸結為勞動,把價值量歸結為商品上產和再生產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量,明確提出價值的表現形式。
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基本內核和黑格爾辯證法”,創立了嶄新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創立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研究分析方法。馬克思把商品作為理論分析的切入點,分析出了商品的基本屬性和價值的形成、實現和分配等一系列理論,構建了完整的價值理論體系,并從自然歷史發展的角度,科學論證了社會主義最終取代資本主義的論斷。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是建立在唯物主義哲學的基礎上,是科學的、嶄新的、完整的價值理論體系。從而為工人階級提供了解放自己的思想武器,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與馬克思所處時代的生產力形態相比,在知識經濟發展的今天,知識和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也必將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學術界已有學者在繼承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提出了“科學勞動價值論”、“知識價值論”及“勞動 - - 知識價值論”等論斷,社會歷史條件在繼續推動者勞動價值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朱虹. 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深層解讀[J]. 創新,2011\\( 1\\) : 14 -18.
[2]韓建新. 古典經濟學勞動價值論的邏輯演進[J]. 晉東南師范??茖W校學報,2004\\( 1\\) : 24 -26.
[3]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四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85.
[4]潘志強,陳銀娥. 關于斯密與李嘉圖勞動價值論的比較分析[J]. 經濟評論,2006\\( 1\\) : 18 -22.
[5]谷艷.“三個費爾巴哈”與恩格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實質的理解[D]. 揚州: 揚州大學,2010.
[6]張高臣.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新發展與中國面臨知識經濟新時代的戰略抉擇[J]. 山東經濟,2007\\( 3\\) : 16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