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理論起源于20世紀70年和20世紀80年代之間的新公共管理運動,通過對傳統行政管理的繼承和創新,公共管理在實際的生活和管理中逐漸豐富了理論體系的架構,并且在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實現了飛躍式的快速發展,并且對于公共生活方式發生了重要的影響,最終形成了現代公共管理獨有的特征。
一、公共管理的本質特征
公共管理的廣義界定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以有效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宗旨,綜合運用政治、法律、經濟和管理等多種學科的理論與方法,以民主科學的方式行使公共權力,依法制定與執行公共政策、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活動。人來社會自從產生就有公共管理,古代的“庠序之教”,近代的商業協會,現代的公共事業單位都是公共管理的主要執行單位。在公共管理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公共管理形成了豐富的內涵和特征。公共管理的內涵主要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管理本質的服務性和政府與公民社會的合作共治性。公共管理的本質特征就是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合作性、管理性。
1.公共性。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特征主要是從五個方面體現出來的。第一、從公共管理的組織機構上來看,公共管理是以政府為核心的公共部門的組織機構,公共管理的組織機構市政府所設立的,代表公共的權力和利益,并不是某一個人的私利。第二、公共管理的客體,也就是公共管理主要應用的對象是社會上的全體成員,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身份的每一個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公共管理所帶來的服務性和方便性。第三、公共管理的職責主要是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文明的建設,通過公共管理機構的調節和補充,增加政府公共管理的全面性,促進社會和諧,增加社會的公平和平等,將代表正義公平的信息傳播在社會的角角落落。第四、從公共管理的活動范圍來看,公共管理涉及的都是公共事務的領域,是以促進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事物管理,以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為主要的方向和目的,不同于私人的以盈利為主要的非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第五、公共管理的權利使用在現代的公共管理中,不僅是政府公共管理機構組織形式的權利,同時也需要其他的社會組織的公眾參與進來,實現共同管理的職責,在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體的相互溝通合作之間,實現對于公共事務的全面合理的管理。例如今年兩會的召開,就是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的共同協商溝通之下,對于我國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提出的建議和提案。
2.合作性。對于政府組織的公共管理機構而言,公共管理的部門職權主要是作為我國國家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存在的,而部門職權的最初授予者就是公眾的間接授權,所以公共管理部門主要是公民權利的一種特殊的轉化形式。公共管理部門主要就是為公眾服務的,如果在某些地方公眾的權益受到損害而得不到相應的補償和維護,那么公共管理部門的權力就會受到質疑,公共管理部門的合法性地位就會失去支持的權利基礎,所以在公共管理事務中,必須要強調政府與公眾之間的合作。只有政府和公眾之間實現合作才能保證公共管理事務的平穩有效開展。公共管理的合作性主要的體現就是政府通過和公共管理機構的合作,實現社會的管理,這里的公共管理機構不僅是政府設立的公共管理機構,比如說民政局或者工商局;還有公眾自發組織的機構,比如說書畫協會或者消費者權益保障協會。只要這些代表民眾思想和意愿的機構和政府實現合作,才能解決社會問題,實現社會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公共管理的時代性
公共管理在發展的過程中,受到時代發展趨勢的影響,在公共管理的過程中往往會帶有時代的特色和氣息?,F在公共管理主要是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這個時代中發展,必然會受到經濟全球化和網絡信息化的影響。公共管理的時代性主要從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1.經濟全球化擴大了公共管理的范圍。經濟全球化是經濟和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公共管理的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在經濟方面,經濟全球化使得資源在全球范圍內依據市場的需求重新配置,公共管理對于資源的配置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由最初的省市擴大到全國,由全國擴大到全球,并且實現了全方位的合作。
在政治方面,各國之間的對話和交往更加密切頻繁,公共管理除了對于中國公眾事務的管理,還包括由于國家間的密切交往而來到中國的非中國公民的管理,比如說對留學生或者來中國旅游定居的外國公民都是公共管理必須要涉及到的管理領域。在文化方面,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促進不同文化的創新與合作,公共管理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外來文化交流的管理工作都是增加的事務,整個地球儼然已經成了一個地球村。所以公共管理的范圍不斷擴大,要求公共管理部門的不斷提高競爭的能力。
2.信息網絡化加深了公共管理的深度??茖W技術的發展衍生的是計算機和數字化的智能設備,通過信息網絡化的形式對于人類社會產生前所未有的深度。一方面,信息網絡化以高速的傳播和靈活的使用方法為公共管理提供了很多的方便。比如以更具民主性和快捷性的信息化網絡平臺的搭建,促進公共管理的利益最大化,公共管理信息的全面化,并且可以讓公眾在平臺上暢所欲言,提出對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的評價以及意見建議,對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工作的開展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對于政府的執政能力和公共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只有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創新,以科學有效的管理方式來推動科技的發展,才能有效地進行公共管理,對于公共管理的深層問題才能提出解決性的措施。
三、結語
公共管理以其公共性和合作性的本質特征,成為公共事務處理和解決的主要執行機構。在現代化的發展過程中,結合時代的發展特征,公共管理以全球化的經濟發展擴大了公共管理的范圍和以信息網絡化加深了公共管理的深度為主要的時代特征,在不斷地發展過程中,對于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門提出新的挑戰和機遇,對于公共管理理論的不斷完善提出新的意見。
參考文獻:
[1][美]邁克爾·H·萊斯諾夫。二十世紀西方政治哲學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118.
[2]黃建榮。論公共管理之本質特征、時代性及其他[J].南京大學,公共管理學報,第二卷,第三期,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