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審計作為審計機關的基本職責和永恒主題,在科學發展的要求下得到不斷地深化,并在審計揭露功能方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在如何預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購制度、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等方面中國也不斷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改革措施,顯然,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些財政管理和改革的成效,也由于環境不斷地改變,對財政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
一、當前財政審計工作現狀
1.審計工作報告的簡介。審計工作報告是在審計機關向政府報送的對本級預算執行情況和其他財政收支情況審計結果報告基礎上,代政府草擬并經過本級政府反復審議、把關同意后形成的, 向人大常委會提出的并向社會公開的年度審計工作情況報告。綜合審計署和地方審計機關所作的審計工作報告情況,報告雖然在形式結構方面有所差異,但是它的總體框架是一致的,結構的嚴謹,層次的分明,使得他在微觀和宏觀方面把握預算和管理情況給了我們很大的幫助。
2.財政審計工作所處的環境。根據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目標的要求,我們要解決公共問題、 滿足以公共需要為主要特征的公共財政,對于財政支出安排應該更加突出財政運行的公共性和公平性。第一是要對財政支出的結構不斷優化。二是不斷完善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進一步明確了中央和地方的事權。三是增加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加大對不發達地區的扶持力度,完善轉移支付制度,調整優化專項轉移支付結構。四是公共財政承擔的基本任務要支持經濟建設、公共產品和提供公共服務、調節收入之間的分配。
3.當前財政管理現狀。財務是一個企業、一個國家的命脈,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政府領導者應該要對財務管理要重視,傳統的財務治理理論遵循新古典經濟學原理,重視對于企業的技術研究,新古典經濟學將財務治理理論與經濟制度向聯系起來看問題,在國家與政府的發展的經濟制度下,在市場是不具備摩擦,完全信息和無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等問題的存在的,這是新古典經濟學理論的嚴重缺陷和錯誤,這表明傳統的財務治理理論體系是存在兩大重要缺陷:第一傳統的財務治理理論忽視了對現代企業產權契約關系特征的研究,與理論與現實的差異巨大;第二,對于現有的企業管理制度的下財務治理理論管理地位并不是核心地位;第三,以經濟學假設的為理論基礎,對財務經濟性效率和經濟性規則的高度關注,導致對對財務管理本身的社會屬性的造成了忽視;第四,當今新制度主義經濟學的發展與現有的企業財務治理理論之間存在一定的沖突性。這四大類現象不僅僅在我國國內普遍存在著,更是當今資本市場中財務治理理論體系的弊端,危害了現代的企業的財務管理,嚴重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
二、加強財務審計的幾項建議
通過對財政審計工作、財政管理工作現狀進行全面的分析,可表明財政的管理與審計工作對于一個企業、國家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所以就當前的財政現狀加強對于財政審計工作是勢在必行的,以下幾點筆者總結的建議:
1.轉變財政審計思維方式。隨著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財政審計人員也需要不斷轉變思維方式,樹立財政審計大格局理念,堅持將財政審計工作作為工作的第一要義,堅持將預算執行審計作為審計工作的核心,具體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第一要樹立大局意識:以本級黨委,政府的任務為根本目標,預算執行審計作為紐帶,統籌的安排好每一個審計項目,使得重點能夠得到突出,民生能更好的得到反映,熱點能更好的得到監督;第二:樹立資源整合的意識:對于審計工作方式,需要結合投資、企業、經濟責任、資源環境、社保審計等多方面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同時將同級審與上審下結合、常規審計與跟蹤審計結合,真實合法審計與績效審計相結合等等眾多審計方式結合在一起進行綜合審計,同時積極揭露問題與促進整改查結合;第三是樹立建設性意識:不斷深化預算執行審計,開展全口徑預算審計監督, 探索開展財政決算草案審計,全面把握和合理評價預算執行結果,揭示財政管理規章制度上漏洞,揭露和分析違規問題背后涉及的體制性障礙、制度性缺陷和管理漏洞,為改進財政管理方法、提高財政資金效益提出合理建議,為政府決策和加強宏觀管理提供依據,為人大及其常委會審查預決算提供參考。
2.適當調整財政審計重點。針對財政體制改革的新新發展情況,審計機關的審計工作內容和重點應當也積極發展轉變,擴大審計工作范圍,具體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第一重視預算分配的公平性、合理性,預算分配的公平性與合理性是整個財政審計工作的體現,所以財政審計工作應當重視對于財政等政府主管部門參與預算管理情況的分析;第二重視鄉鎮財政管理,重視對鄉鎮預算、決算管理、財政政策落實情況以及財政資金使用規范性、 有效性和安全性等等情況分析,并且重視對轉移支付資金使用情況、集體資產、土地資源管理情況進行嚴格的審計工作,防止部分人私吞公有財產;第三重視財政性資金形成資產的管理,財政管理制度是否合理、是否科學,是對企業、政府債務規模、 融資平臺形式和風險隱患都是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要重視對企業、政府的財政管理工作的審計。
3.不斷提升審計成果的利用度。國家審計的審計成果要以某種表達方式傳遞給四個方面的利用者,包括立法機構、司法機構、行政機構和社會公眾,公告財政審計結果,主要是預算執行情況審計結果,有利于擴大財政審計的影響、進一步樹立審計監督的權威, 有利于增加財政審計工作的透明度、 發揮社會輿論的監督作用,促進提高財政審計水平,有利于維護國家的民主制度。
4.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圍繞建立公共財政體系的目標,一是對財政支出結構的合理性的關注,按照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題功能區規劃要求, 摸清行政管理支出、經濟建設支出和民生支出的總體規模, 掌握增長變動情況和變化趨勢。二是對財政支出內部各構成要素符合社會共同需要的程度以及各構成要素占財政支出總量的比例是否協調、 合理進行總體把握。 三是關注財政投向的合理性,按照公共財政的要求,核實財政投入越位和缺位問題。 四是審查經濟建設支出比重。 五是審查行政管理支出的合理性。
三、結語
綜合上述,現代財務治理理論體系是需要經過長期努力研究發展而創立,而且財務治理理論體系與現代經濟的發展都是緊密的關聯,就目在財政審計過程中所存在的財務管理問題,以它是以新制度經濟學和新財務理論為基礎,以財權分配為核心的財務管理模式體系進行全面的深入研究,才能加強財務審計工作,確保財務管理安全。
參考文獻:
[1]羅書華. 略論園林施工企業加強財務管理的措施[J].改革與開2011\\(10\\).
[2]駱新新.企業財務風險的分析與防范[J].中國集體經濟,2011\\(20\\).
[3]段麗珍. 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建議[J].新疆農墾經濟,2010\\(5\\)
[4]蘇明. 《財政審計理論》 [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