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內審轉型全面深化的核心價值取向,就是實現內部審計價值最大化,而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是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根本保證。因此,加強基層行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建設,實現內部審計對完善組織治理和增加組織價值的作用,是基層行內審部門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對專業勝任能力的要求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內部審計職業實務準則中指出:“內部審計是一項獨立、客觀的鑒證與咨詢活動,其目的在于增加價值,改善組織的經營。它通過系統化和規范化的方法,評估和改進風險管理,控制和管理過程的有效性,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由此可見,內部審計在對完善組織治理和增加組織價值方面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根據中國內部審計相關準則和規定,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由職業道德、執業技能和職業體系三個部分組成。具體應包括具備必要的學識及業務能力,熟悉本組織的經營活動和內部控制,并不斷通過后續教育來保證和提高專業勝任能力,內部審計人員應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能恰當地與他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二、基層行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現狀
內部審計的最終目的是為組織增加價值。然而,基層行內審人員現有的專業勝任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內審轉型深化的需求,成為制約內部審計實現完善組織治理和增加組織價值的掣肘。
(一)內審人員的審計理念更新不夠。目前,基層行少數內審人員還持有以差錯糾弊為目標的合規性審計觀念,審計技術還沿襲傳統的審計方式,新型的審計理念還沒有真正樹立。表現在:一是對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認識不足,只是重視審計過程中的監督作用,而忽略了內審服務與央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治理的職能作用;二是沒有從服務增值的視角幫助被審計單位進行風險提示和完善內部控制,轉型深化所需的知識體系尚未形成,難以勝任現代審計要求。
(二)內審人員知識結構單一、技能水平欠佳。據了解,新疆轄區的部分基層行內審人員隊伍結構出現了斷層現象,缺乏計算機、法律等方面的復合型人才,知識老化、技能老化、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不足。例如,吐魯番中支內審科(包括事后監督中心)現有人員 6 人,其中高中 1 人,本科 5 人(只有一人是全日制本科畢業)。專業技能偏低是審計隊伍現狀的一個“軟肋”。導致基層行在審計內容上仍滿足于微觀操作層面,而對被審計單位的宏觀管理層面重視不夠,在審計評價上以合規性為主,對審計對象履行職責的效果性、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資源配置的利用與經濟性監督評價不夠,在審計建議上,仍以就事論事為主,建設性的意見措施不夠。
(三)內審人員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欠缺。一是某些基層行內審人員在運用新型審計模式開展項目時,往往是按部就班,主要精力還是放在收集整理大量的基礎數據上,缺乏綜合分析的技能和相關知識;二是缺乏創新精神,較少主動思考審計工作中出現的各種新問題,認真探索問題出現的原因,運用創新思維解決。
(四)部分內審人員存在消極畏難情緒,導致責任意識缺失。審計作為監督部門,處于被審計對象的對立面,與被審計單位是一對矛盾關系,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有時面臨著被審計部門的阻力與干擾,內審的獨立性不夠。例如,評定職稱、職務晉升和評先評優都與被監督對象的投票有關,所以在開展審計監督特別是同級監督時,存在著消極畏難情緒,面對審計發現的問題,有時存在息事寧人的現象,導致審計責任意識缺失,失去了審計工作的嚴肅性。
三、提升基層行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實現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作用的方法和途徑
在央行內審轉型深化的大環境下,必須盡快提升基層行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更好地實現內部審計對完善組織治理和增加組織價值的作用。
(一)切實轉變內審人員的思想觀念和審計理念?;鶎有幸艳D變內審人員的思想觀念和審計理念作為內部審計增加組織價值的突破口。首先,內審人員要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準確把握內審工作發展趨勢,及時調整內審工作定位,樹立內部審計必須要從單一監督職能向管理與服務多種增值職能轉變的新理念,審計人員的角色定位也要從傳統監督為主的“糾錯查弊”角色轉變到監督與服務并重的“提建議、找措施、重服務”角色上;其次,審計人員要增強工作的前瞻性,立足發展,積極拓展新的審計領域,從本單位實際情況出發,凡是單位需要進行監督服務的,內審部門都應該積極參與,提供增值型內審服務。
(二)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拓展現代審計方式方法。一是基層行審計人員要牢固樹立創新意識,提高審計創新能力,突破過去“封閉式”審計模式,抓重點、破難點、創亮點,除了要在審計理念、審計手段、審計方式方法上創新外,對審計報告的形式也可進行創新??梢試L試依據反映的問題,區分不同對象,確定不同的角度,有針對性地向有關部門和領導提供不同形式的審計報告,以提高審計成果的利用率;二是嘗試推行審計公告制度,適時公告一些單位職工關注的審計項目,通過對被審計單位發現的問題及整改落實等情況的公告,既可以發揮審計監督、輿論監督的合力作用,又可以提高審計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三)提升審計責任意識,強化內審人員交流溝通技巧。審計責任是審計工作的生命線,審計責任缺失,就意味著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的背離,極易導致審計風險發生。因此,基層行內審人員在審計工作中要徹底打消畏難情緒,知難而上,提升責任意識。
1、審計工作是在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依靠黨委的支持和“撐腰”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要在各個層面加強對內審工作性質的宣傳,讓全體員工充分了解內審工作的重要性和審計部門存在的價值。
2、在審計發現問題時,不護短、不怕揭丑是審計工作發揮作用的根本。同時,內審人員應提高交流溝通技巧,積極與被審單位進行協商溝通,注意工作方式方法,有效緩和“審”與“被審”的矛盾,使被審計對象更容易接受審計意見和建議,從而進一步理解審計目的是幫助組織成員有效履行職責,是為組織服務和增加價值的,并非“找茬挑刺”,促使審計項目順利實施。
(四)優化內審人員知識技能水平,力促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一是內審人員要對照內部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要求,加強新內審準則和制度規范的學習,把學習當成一種工作習慣、一種精神追求,不斷更新知識,及時掌握新技能,努力成為具有較高的政策水平、良好的職業道德、全面的業務知識和技能的復合型審計干部;二是要通過參加高質量的各類審計項目來積累和沉淀,使內審人員在實施審計項目的過程中改變傳統的審計思路,將審計重點轉向分析、確認、揭示管理中的高風險區域,提升組織價值,達到提高審計人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切實提升內審人員的綜合素質。
(五)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全面提升內審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一是要牢固樹立“人才強審”的意識,加強審計隊伍建設,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積極支持內審人員參加CIA、CPA等職業資格考試;二是要嚴把“入”口關,制定詳實的內審人員準入標準,嚴格內審人員的資格審查,避免將其他業務崗位不需要的剩余人員安排到內審崗位,從而造成隊伍素質的“先天不足”;三是打通“出”的通道,運用科學手段,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進行考核評價,堅持“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好用人機制;四是隨著審計信息化進程加快,運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方式,已經成為現代審計的主要手段,這也是基層行內審人員面臨的新挑戰,因此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轉變觀念,不等不靠,創新學習培訓方式,強化在職培訓的針對性,設計出個性化培訓課程,強化內審人員綜合素質提升,不斷為內審人員“充電”,切實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