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得“信用”者得天下。企業的信用風險的管理得到管理者的重視,越來越重視降低信用風險,整體上實現誠信經營。所有這些企業經營理念的轉變,都與工商管理的驅動分不開。實踐證明,工商管理在企業的信用管理體系構建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要構建成熟的信用管理體系是一件不易之事,而且還存在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1 工商管理體系成為監管企業信用的重要依據
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工商管理部門開始實施經濟戶口管理,并建立企業經濟戶口。到21世紀初,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我國很多工商管理部門先后建立了“經濟戶口”管理系統,方便了計算機可以隨時更新“經濟戶口”的信息,也大大的縮短了調查經濟戶口的時間。
當前,工商管理部門為每個企業登記注冊和日常監管等建立“經濟戶口”,不時把脈企業發展情況,在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監督職能。企業“經濟戶口”記載著工商行政機關對企業監管的憑證,實時跟蹤企業信用信息,并為打擊企業的尚失誠信行為提供強有力的依據。
2 建設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制約因素分析
目前,在我國企業管理過程中,由于采用主動式工具和管理方法,已在整個社會良好的發展系統范圍內建立起來,社區資源得到了充分使用,在全社會逐漸形成了透明的監督機制和高效的管理體制。然而,必須承認,在目前的信用管理體系建設中,企業還存在著制約其發展的諸多不利因素,因此,要構建完美的企業信用管理體系,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不利因素,規避這些因素帶來的不利沖擊。根據總結和調查結果來看,這些具體的問題是深層次的,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各部門、環節協作能力不足。
由于企業信用管理的發展不是相互關聯的有機整體的獨立部分。在企業信用管理,涵蓋了各方面的信息,使企業必須協調信貸管理部門和信息溝通和協作能力的各個方面,以避免不當造成的協作矛盾,從而制約了整個管理過程中的沖突。這種缺乏溝通和協作管理,最終導致的消失和信息管理不準確,肯定有管理不善,導致錯誤的引導決策,不僅不能達到促進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立中的作用,最終影響到企業的發展。
2.2 缺失明確法律規章的管理
企業信用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稱得上一個龐大復雜的系統管理體系,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以確保各項措施和行動有法律根據,以確保實施的所有措施在一個有序的發展過程中運行。然而,由于整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發展的時間不是很長,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法律制度和信用法規沒有建立,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漏洞和不足,將導致相關矛盾。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法律制度的相關業務是非常有必要的。疏通各部門,必要的措施來清除相關部門,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的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聲譽,以彌補缺乏原始的有關責任的唯一途徑,完善權利和義務的確定。
2.3 體系建立受到信息化程度發展不足的制約
復雜性和綜合性因素在建立企業信用體系的過程中影響整個管理過程,涉及經濟發展的整個過程中的所有部門和各個方面都制約著企業信用體系建立,因此,信息和所涉及的數據量是相當大的在當今高度發達的信息,我們需要對整個管理過程信息與數字技術作出規范,以保持管理的步伐,不會因為后面的數字化發展而造成信息技術緩慢,導致個別數據不能被更新,影響到整個信貸管理系統。
我們要堅定信心,制定一個長期的宏觀工作方案,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解決這個問題。
2.4 缺乏統一有效的信用管理體系
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建立統一、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和信用管理。在企業信用管理的實施,缺乏有效的評估和評價機制肯定會限制發展過程中的信用評價和管理有效性。如果缺乏統一的標準,就會破壞科學和商業管理,沒有具體的數據和信息以供參考,在信息的信息收集和使用的過程中,它會導致所有不健全的標準不統一,那么在這個過程中建立綜合性的企業管理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信用管理體系,影響了整個管理過程有序進行。
3 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途徑
如何探索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有待研究的重大課題。結合之后的歷史經驗和教訓,我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發展對于整個大樓進行綜合分析需要建立宏觀發展思路,然后在微觀層面實施的具體的措施。在你想要做宏觀層面的,你需要整合信貸資源,方向和路線整合整個企業發展的各個方面和部門,與自己的工作出重要的工業和商業信用管理體系的全面發展的需要,建立和管理系統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主性的領先型,并加強業務監管的整體能力,在維持現有管理流程的時間,良好的發展。在微觀層面,我們需要看具體落實發展的各個方面:
3.1 推動政府建立一個新的制度,建立主導地位在制度層面
行業部門,地方政府應爭取重視和支持,以及系統的優勢發揮專業培養健全的信用管理辦法,包括信用征集、信用評價、信用反饋、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制度,逐步推進信貸管理系統。
3.2 制定統一的數據交換標準,把握好征信環節的主動權
近年來,公司秉承以一個統一的系統,性能的原則,充分發揮了經濟賬的企業信用監管的基礎性作用,抓住建設信貸的主動權。
3.3 領先的工業和商業部門對待一個雙贏的關系,抓住行政關系的主動權
每個部門都有自己的信息資源都非常珍惜,一度被認為參與了征信管理系統,這些資源的價值將大打折扣。因此,除了依靠政府推動,工商部門必須放棄自私部門主導并妥善處理的工業和商業部門和共贏的關系,制定合理的機制,信息資源的交換和分配制度的利益,逐步形成商業信息數據交換中心,集中的信息交流,從而以信用信息共享的相關部門,提高監管效率,增強信息的價值,形成信用監督部門在一起。
3.4 進行信用監督,掌握主動權的實際應用
企業信用信息收集的最終目標是利用,引導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提高行政監督的有效性;二是提高企業信用意識,三是服務社會的信貸需求。工商部門信用評價體系應該加強協調,明確企業的信用評級;積極開展企業信用等級,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表彰信用好的企業,開展信用宣傳,完善行政監督權;開拓信用數據庫的查詢功能讓企業信用參數來服務社會,讓社會共同監督企業的信用管理。
3.5 把握好重要的信用信息,占據一大優勢
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工業和商業信用管理的控制和管理信息,以掌握更有利的信息,更好地開展整個管理過程。
3.6 監測企業信用的執行情況
建立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過程是復雜的,系統建立后,如何保持這一制度的良好運行和實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參考文獻:
[1]張中堂。探析工商管理應怎樣推動經濟的發展[J].中國外資,2012,(9)。
[2]王秀云。加強企業信用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J].中國商貿,2012,(11)。
[3]李邦熹。新時期工商管理的職能探索[J].現代交際,2012,(1)。
[4]鄭東暉,李雪梅,荊禮碧。企業信用管理涉及的主要矛盾和治理機制建設[J].會計師,2009,(2)。
[5]曾俊杰,朱長勝。淺談如何提高企業信用管理部門運行效率[J].企業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論版),2009,(1).
[6]李雯娟。關于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建設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