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的愛國主義的主要內容
(一)培育美國精神
在許多中國人看來美國似乎是沒有愛國主義教育的,新聞電視上常能看見美國人嘲諷政治和總統,游行示威、罷工,看似沒有一天是和諧的。其實這種種的“不愛國”行為恰好是美國人民參與民主政治、渴望塑造一個更好的國家的愛國表現,這與他們心中的愛國主義思想并不矛盾。在美國人人都要背誦:“我愛這個國家,保衛這個國家”的誓詞,即使實在更衣室里更衣,突然響起美國的國歌,學生們也會主動站起來大聲跟著唱,這就是美國精神,發自內心的驕傲是美國人對這個國家的認同。美國精神的培育是美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中之重,所謂培育美國精神就是培育美國國民的民族自豪感,讓每一個美國國民都從心底里認同美國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做一個美國人是非常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二)培育合格公民
美國非常重視對國民權力與義務的教育,公民教育內容認為人應當享有廣泛的權力與自由,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同時重視實用主義,教育國民追求個價值的實現,提倡自我選擇并自我負責,美國人在學生時期就被鼓勵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并同時尊重他人的選擇,這種自主選擇不是沒有統一的紀律的,學生犯錯了要受到懲罰以培養他們的自我約束能力,公民教育有利于政府職能的更好發揮也有利于培養出美國合格的“好公民”.
二、美國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途徑
(一)大眾傳媒的滲透
美國大多知名電影、書籍都帶著濃厚的政治色彩,小學教科書加頁中印者一個被納粹處決的美國間諜的最后一句話:“很遺憾,我的生命只有一次,但我把他獻給了我的祖國?!薄墩却蟊鸲鳌贰短与x德黑蘭》《美國狙擊手》等聞名全球的電影無不在向世界宣揚著美國精神,書籍、娛樂節目等各種形式的媒介成為美國愛國主義教育行之有效的方式。說教使人反感,強制性的規定不近人情,大眾傳媒應運而生,生動活潑的方式更易于所有年齡段的人接受。
(二)節日慶典的宣揚
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可謂無孔不入,利用節日慶典激發國民的愛國熱情也是非常好的方式。美國的主要慶典有:獨立紀念日、退伍軍人節、陣亡將士紀念日等等。美國非常重視歷史的教育意義,歌頌英雄人物,緬懷先烈,到處掛滿國旗,這不僅僅是為了慶祝節日更是培養國民愛國主義教育的絕佳時機。在美國節日時期人人都背誦的一段誓詞是:“我宣誓忠于美利堅合眾國國旗和國旗所代表的共和國……”[1]
(三)宗教信仰的凝聚
美國是典型的宗教大國,“上帝保佑美國”是美國人最愛說的一句口號,在美國人的思維中宗教是超越種族、黨派的存,宗教的無差別性使它成為連接美國人團結一致的紐帶。借此契機,美國政府也相當重視宗教的凝聚作用和教育意義,宗教成為美國資產階級進行統治的重要的輿論工具與國人愛國主義情懷的激發手段。
三、美國愛國主義教育對我們的啟示
縱觀歷史可以發現我國也是非常重視對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投入的成本和精力也是相當可觀,但國民對于愛國主義價值觀的認同感并不理想。中國想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要加強對國人的愛國主義教育,這是什么時候都不能動搖的,總結美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用辯證的方法看待美國愛國主義教育中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方法。
(一)培育中國精神
中國作為文明古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中國精神一脈相承。古有文天祥“人生自我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近有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已,其因禍福避趨之”,中國精神自古就有,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濃縮的精華與信仰,愛國主義更是整個國家精神的核心。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文化活動,開放紀念館、文化中心,英雄人物紀念日等活動以取代傳統說教的愛國主義教育模式,讓愛國主義情感潛移默化的植根于人們的心中。
(二)加強自我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促進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2]所謂自我教育是將人民由教育的客體轉變為教育的主體,成為教育的一種積極力量,這種自我教育的能力一旦形成將極大提高教育質量。引導國民主動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提高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面對世界上各種不同聲音和輿論的時候能堅定自己的立場、熱愛自己的國家。
(三)注重傳統文化的作用
美國是個移民國家,沒有深厚的歷史背景,但依然能利用有限度文化資源教育美國人熱愛祖國的文化。中國數千年的歷史文化若的不到傳承便是暴斂天物,海德格爾說過:“一切本質的和偉大的東西都只有從人有個家并且在一個傳統中生了根中產生出來?!盵3]愛國主義教育應該回歸傳統文化的精神家園,用優秀的傳統文化向人們展示中國幾千年來所取得的文明成果是值得驕傲的,中國人民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是值得繼承的,使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文化相互影響,使教育憑借傳統的力量扎根于人們的心靈深處,對于發展愛國主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洪濤。中美愛國主義教育比較研究[J].當代教育科學,2004.(8):49.
[2]蘇霍姆林斯基。少年的教育和自我教育[M].北京出版社,1984:100.
[3]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M].上海三聯書店,1996: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