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國行政組織文化建設困境探析
【第一章】我國行政組織文化影響因素研究緒論
【第二章】組織文化及行政組織文化的理論闡釋
【第三章】行政組織文化構建的影響因素及相關問題
【4.1 4.2】以人為本,培育科學發展的管理理念
【4.3 4.4】優化服務,完善執政為民的行為文化
【結語/參考文獻】行政組織文化創建研究結語與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文化管理是興起于 20 世紀末的一種管理思想、管理學說和管理模式,以組織文化建設為中心的新型管理方式,是企業管理理論繼經驗管理和科學管理后的新階段,也是管理科學領域近 20 年來的前沿課題和研究熱點。
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思想,文化管理既萌芽在 IBM、松下等享譽世界的著名企業,也發端于諸如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等歷史悠久的世界名校和其他優秀的社會組織。很多杰出的企業家如松下幸之助、小托馬斯。J.沃森、杰克。韋爾奇等,還有許多并不被世人所熟悉的各領域的管理實踐家,他們天才般的智慧和創造性的實踐為文化管理提供了生根發芽的沃土。同樣,很多有遠見卓識的管理學家,敏銳的捕捉到文化管理這一管理實踐中的新動向,科學地預見到一個管理科學新時代的到來。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之魂",行政組織文化作為行政系統的軟管理,既是行政體系在發展歷程中積淀與內化的產物,又是催化行政變革的重要因素,在行政管理中起到規范、引導和調整行政選擇與行政行為的作用。行政組織文化對政府發展的影響深刻久遠,與行政模式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在政府行政管理不斷更新和發展的進程中,行政組織文化構成了政府發展的前提條件,是促進或阻礙行政發展的主要根源。
隨著行政改革的不斷深入, "行政文化建設"成為了熱議之詞,政府部門試圖通過行政組織文化建設,提高行政主體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效率。然而,在各部門積極加強文化管理,展開一系列文化活動時,文化建設的推進也面臨了新的發展困境。一個公共組織要想生存壯大并且不斷的發展下去,就一定要通過對共同的價值標準的確立、文化信念的形成和行為規范的制定來形成有別于其他組織的獨特組織文化。就組織文化而言,它是一種客觀存在,其優劣不一。優秀的組織文化,能夠創造出和諧、上進的組織氛圍,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對組織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反之,惡劣的組織文化,會阻礙組織前進的步伐,甚至導致組織走向衰退和滅亡。我國社會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必然要引起社會結構、政治結構和經濟結構的全面變化,從而導致我國公共組織的質變,這在公共組織體系內部體現為,人民利益原則、民主集中制原則、議行合一、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等成為我國當代公共組織文化的主流,公共組織員工民主參與意識空前高漲,追求科學、效率成為基本的公共組織價值。但我國目前的公共組織文化中還殘留著許多不良現象,如制度不完善,集權主義、官僚主義、人情之上、以權代發、腐敗等精神領域的問題不斷出現,嚴重阻礙著我國公共組織的現代化發展。因此,優秀的政府,不僅應該強烈的意識到行政組織文化的存在,還應不斷地提倡和發揚組織中優秀的傳統和精神,逐漸摒棄乃至消除組織中的不良觀念、作風和習氣,正確的引導組織文化的建設和完善,自覺地進行組織文化管理。
1.2 選題的目的
近年來,公共部門組織文化也倍受國內學者的關注,特別是行政組織的文化建設。
行政組織文化既是政治文明的表現形式之一,也是政府領導力的抽象與凝合。我國政府多次的體制改革都是以行政機構為主,但始終未把組織文化放在系統性高度進行改革的整體設計,忽略了組織文化的變革和創新,導致在提升政府領導力和執行力的同時,出現了文化"溺位"現象,也激發了其"文化抗性"的現象,使得行政組織文化背離政府改革的要求。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充分學習和借鑒國內外組織文化理論、組織文化構建理論以及組織文化構建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從政府視角下對我國行政組織文化構建現狀進行論述,詳細闡述我國行政組織文化構建的優勢與經驗,分析其缺點和不足。從我國行政組織文化構建的屬性和原則中分析行政組織文化構建的影響因素。通過以上具體分析,為行政組織文化提供能夠借鑒的構建準則、內容和理論,建立和完善適合我國發展,能夠提升我國政府領導力和執行力的特色行政組織文化,從而達到學術和實踐雙重結合。
1.3 研究的意義
1.3.1 行政組織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
馬克思主義認為,在社會一切的發展因素中,所有社會決定力量和最終源泉都離不開經濟因素,社會經濟因素作為社會發展的強大作用任何人都無法回避。我國正處于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時期,各行政組織要發揮積極的效能,對社會事務進行積極的管理,從純粹的管理職能向服務職能轉變。這種轉變不僅僅要體現在職能、機構和工作方式上的轉變,更需要一種能夠體現時代精神、突出服務意識的行政組織文化,貫穿于行政組織的工作和管理理念之中,植根于行政組織人員的從業精神之中。要求行政組織人員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緊跟社會潮流。
1.3.2 行政組織文化建設,有利于促進中國的行政改革。
在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機遇時期,各級行政機關面臨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就是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但是,任何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都會在改革時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點,我國也不例外,在我國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發現:就政府職能而言,其政府職能不但滯后而且很多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中存在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就改革而言,改革不僅僅是改革制度、精簡機構與轉變職能,還需要人們通過心理、價值觀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與建設,樹立符合新時期的價值觀和行為規范。作為國家、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者的行政人員,全面的行政知識,良好的行政職業道德,都對政府職能的正常發揮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行政組織文化可以強化工作人員的自律意識和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增強使命感和緊迫感,使其以高標準的行政文化素養規范工作人員行政行為,提高政府行政質量和行政效率。
1.3.3 行政組織文化建設有助于抑制行政腐敗,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
優秀政府形象的建立需要優秀的行政組織文化來提高其行為主體的自律能力,增強政府行政中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合理性與廉潔作風。我國政府遏制腐敗的力量不僅來自于法律和體制,更深層的還來自于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崇高的道德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這些都是保證權力不被濫用的重要精神力量[1].我國當前社會中,行政腐敗屢禁不止且愈演愈烈,權力的掌握者因個人的政治信念不夠堅定、道德操守的喪失和生活價值觀的扭曲而無法抵制利益的誘惑走上腐敗的不歸之路,最終貽害于社會和人民。遼寧省沈陽市原市委副書記、市長慕綏新在其悔過書中這樣寫到:我在沈陽市任職的 4 年中,有 180 余人,其中 85%以上是各級各類干部,每逢年節,大事小情,以各種名義給我送錢送物多達幾百萬元。"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把這種送禮行為看作是'人情往來'而坦然待之。""通過反思,我認為,所謂'人情往來',多年來已成為社會生活習慣的變異,成為政治生活不正常的表現,成為重要'投資之源'或'投資渠道'"[2].行政人員腐敗不僅是個人意志的薄弱也會受到來自組織內部不良文化環境的影響。組織內部以權謀私、濫用權力、謀取賄賂的不正之風不但會沖擊已形成的良好的文化環境,破壞行政工作的工作質量和信譽,更會使行政人員在這種不正之風的影響下走向犯罪的道路和腐敗的深淵。因此,建設優秀的行政組織文化,培養高素質、高職能的行政人員,養成清廉的政府行政工作作風是當務之急,刻不容緩。
1.3.4 行政組織文化的建設有利于調動組織成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行政組織人事管理以人為中心,在工作中需要了解人的特點和需求,合理開發人的潛能,將"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貫穿于人才管理的每個環節。組織行政文化的建設不僅要滿足組織成員的內在需求和外在需要,還要建立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環境,使從事行政組織工作的人員能夠了解行政工作的意義、發掘正確的自我價值展現的方式,增強行政人員的凝聚力和歸屬感,合理調動對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4 研究方法
1.4.1 演繹推理與經驗歸納相結合。
在研究我國行政組織文化這一論題時,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原則和社會發展的觀點,緊密結合當前我國政府改革發展的時代機遇和實際要求,針對我國的行政組織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運用科學的發展觀探討我國行政組織文化建設的可能性與現實性。
1.4.2 比較研究的方法。
本文運用了比較研究方法。通過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國組織文化、政府文化理論、組織文化構建理論等理論專著和文獻資料,將論文研究主題和文獻資料結合起來。論文在研討我國行政組織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滯后的根源時也參考企業組織文化方面的經驗做法,既堅持客觀分析我國這些年來行政組織文化建設的"成敗史",同時從發展的觀點展望行政組織文化創新對推動我國政府改革及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深遠意義。
1.4.3 文獻研究法與實地調查法的結合。
本文研究和細讀了大量的國內外著名組織文化研究學者的學術專著以及組織文化構建方面的著作、文獻以及相關的學術延伸著作,參閱了與論題相關的期刊文獻和組織文化研究、政府組織文化構建的優秀博士論文。在對現有文獻深入研究的基礎上,對改革過程中的部分政府機關進行實地考察,了解其政府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政府文化創新的進展,使研究更加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