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目前水利工程領域,招投標階段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單報價的計價模式來確定中標價格。簽訂合同階段常用的合同類型包括固定單價合同和固定總價合同。對施工企業來說尤其要對工程量清單規范報價下的固定總價合同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這種組合模式將會使施工企業面臨更多的合同風險,其中之一就是招標階段清單可能存在的漏量、漏項問題。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中規定,工程量清單中的風險分擔,建設單位承擔量的風險,施工單位承擔價的風險。漏量、漏項問題表面上看似乎是建設單位應該承擔的風險,但由于與固定總價合同的結合使用,所以無論是部分或全部都要由施工單位來承擔。該類問題的應對分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的不同來區分預防與應對。
1 漏量、 漏項問題在投標階段的應對
1.1 慎重選擇投標項目
通過招投標獲得工程項目,是目前水利市場的常規做法,但對于施工企業來說并不是有標必投,應針對實際進行決策,其決策內容包括以下方面:一是針對項目投標,根據項目的專業性等確定是否投標;二是倘若投標,投什么性質的標,是投生存型標、競爭型標還是盈利型標。
1.2 慎重選擇投標報價
投標報價是以投標方式獲得工程時,確定承包該工程的總造價。報價是建設單位選擇中標單位的主要標準,也是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簽定合同的依據。在保證質量、工期的前提下,在保證預期的利潤及考慮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確定最低成本價,在此基礎上采取適當的投標技巧可以提高投標文件的競爭性。最常用的投標技巧是不平衡報價法、多方案報價法、突然降價法、先虧后贏法、許諾優惠條件等。
1.3 慎重完成投標文件的編制
在投標階段預防固定總價合同下的漏量、漏項的風險要作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3.1 工程量清單報價為投標人提供了一個平等競爭的條件,相同的工程量,由企業根據自身的實力來填報不同的單價,使得投標人的競爭完全屬于價格的競爭,其投標報價應反映出企業自身的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投標過程中應根據招標文件中提供的相關說明和施工圖紙,重新核對工程數量,對發現的較重要的漏量、漏項的問題,投標人必須以書面形式通知招標人然后進行核查并回復,除非招標人以招標答疑的形式予以更正,否則工程量清單的數量也是不能夠自行調整的,若投標人認為招標人提供的工程量清單存在漏量漏項等問題,而招標人也沒有予以更正,那么投標人應在投標報價過程中另行補充編制分部分項清單偏離表予以調整漏項漏量的工作項目的報價。
1.3.2 對工程使用的材料、設備進行詢價。詢價是投標工作的重要基礎。投標時注重實際詢價,調查當地市場價格。必須根據當時、當地的市場情況、材料供求情況和材料價格情況,采用招標文件要求的定額標準以及工程所在地相關的政策和規定等因素確定報價所使用的價格數據,這樣才能使報價具有競爭力。
1.3.3 投標報價必須以工程施工組織及主要技術方案為前提,結合本單位的施工管理、財務管理、成本核算情況,總結已完工的人、機、料的消耗指標以及各類費用的比例,以此預測所投工程的成本。分析費用和各組成部分,根據掌握的有關信息和市場的動態分析,進行必要調整,以期獲得較理想的投標結果。
2 漏量、 漏項問題在施工過程中的應對
工程進入施工階段,隨著工程施工的開展與深入,清單漏量、漏項投標時未發現的問題將會伴隨顯現。此時如何應對固定總價下的清單漏量、漏項問題將是施工單位面臨的難題。
2.1 對于固定總價合同應該明確的幾點問題
2.1.1 在固定總價合同的情況下,招標時的工程量清單僅供參考,清單上所報的綜合單價僅僅是為了方便在發生變故時變更造價。施工單位要履行合同,就要按照招標時的圖紙和投標時的設計在約定工期內完成工程并通過國家驗收即可,要按照圖紙而不是清單上有的來完成。
2.1.2 按照合同法有關規定,施工合同文件的各組成部分之間有嚴格的解釋順序,其中圖紙解釋工程量清單。報價時工程量以圖紙為準且應當以正常的方式理解圖紙。由于識圖失誤而變更合同價格是不允許的,投標前就應該對有歧義的問題提出疑問,否則后果自負。
2.1.3 設計變更和設計深化的概念是不同的。設計變更是把已經有的變成另外的,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或取消;而設計深化則是在原來的基礎上細化而不是引起新的變化。
2.2 因建設單位責任引起的清單漏項的應對
2.2.1 施工中出現施工圖紙(含設計變更)與工程量清單項目特征描述不符的,且該變化引起工程造價增減變化的,應按照實際施工的項目特征,以規范相關條款的規定重新確定相應工程量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并調整合同價款。
2.2.2 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缺項、非承包人原因的工程變更,引起措施項目發生變化,造成施工組織設計或施工方案變更,原措施費中已有的措施項目,按原有措施費的組價方法調整;原措施費中沒有的措施項目,由承包人根據措施項目變更情況,提出適當的措施費變更,經建設單位確認后調整。
2.3 因施工單位責任引起的清單漏量漏項的應對措施
在采用固定總價合同的模式下,根據合同條款的約定,非建設單位的原因的清單漏量漏項,施工單位是不能以清單漏項向建設單位提出費用增加或索賠的,這也使施工單位更應清醒地認識到:固定總價合同下的工程是按照圖紙及規范來施工和驗收的,而不是按照業主提供的工程量清單來施工和驗收的。此時的施工單位應花大力氣采取措施降低項目成本。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從組織、技術、經濟、合同管理等幾個方面采取措施控制。
2.3.1 采取組織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施工成本管理必須依賴于高效的組織機構。企業和項目部應根據施工成本管理實際的要求,確定管理職責與工作協調的關系。施工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通過建立責權分明、全員參與、全程控制、工作規范的成本管理體系和制度來加強施工項目的成本管理。為確保項目組織管理目標的實現,要對全員以及施工的全過程進行指導、檢查、監督、分析與考核工作。通過對項目成本的控制和核算,力求做到項目成本具有直觀性、敏感性、可控性,促進施工項目增收節支。
2.3.2 采取技術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具體是指在施工階段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對標書中主要技術方案作必要的技術經濟論證并及時根據工程實際情況調整施工方案,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更為經濟可靠的方案,從而降低工程成本。
2.3.3 采取經濟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①人工費控制:要從用工數量控制,有針對性地減少或縮短某些工序的工日消耗量,從而達到降低工日消耗,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
②材料費的控制:按量、價分離的原則,主要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對材料用量的控制:堅持實行限額領料制度,同時努力改進施工技術,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力求用低價材料代替高價材料。二是對材料價格進行控制:主要是由采購部門在采購過程中加以控制,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擇優購料,合理組織運輸,合理確定進貨批量與批次,盡可能降低材料儲備周期。
③機械費的控制:盡量減少施工中所消耗的機械臺班量,通過合理的機械調配,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④加強質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在施工過程中,要嚴把工程質量關,各級質量自檢人員定點、定崗、定責、加強施工工序的質量自檢和管理工作,真正貫徹到整個過程中,采取防范措施,消除質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絕返工現象的發生,避免不必要的投入。
2.3.4 加強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合同管理是施工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加強施工過程中的合同管理,意味著在合同執行期間密切注意施工方履行合同的進展效果,以防止被對方索賠。
3 結論
工程量清單模式的固定總價合同已逐漸被水利行業各方認同,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當遇到漏項問題造成的矛盾時,只有深刻理解工程量清單計價和固定總價合同,才能清楚地劃分責任,避免糾紛。任何一種制度和模式都不是完美的,正如清單漏項問題,也是由于水利建筑行業各方水平參差不齊,普遍不重視風險防范,抗風險能力差,同時建設方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規范操作等原因造成,不能把這一風險簡單地歸于施工單位,而應該分析其中原因,分別地加以處理。
作為施工單位能否獲得盈利規避風險,關鍵在于提高自身的素質,在招投標相對短的時間內完善工程量清單,規避自身的風險;在施工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節約成本,才能創造出可觀的利潤。
參考文獻:
[1]于進云.固定總價合同條件下的索賠實踐探討[J].安裝,2006(05).
[2]羅秋梅.淺談固定總價合同與固定單價合同在實際中的應用[J].建設監理,2007(02).
[3]朱劼.施工方案在固定總價合同中風險控制的運用[J].安徽建筑,2006(05).
[4]劉晶昕.從合同結算看固定總價合同模式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J].科技咨詢導報,2007(04).
[5]文羅義,張丹.從合同結算看固定總價合同在高?;üこ虘弥袘⒁獾膯栴}[J].安徽建筑,2010(03).
[6]陳偲苑.固定總價合同下建筑工程多因素激勵合同的設計[J].寧夏工程技術,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