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模式的不斷改進,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新課程改革提供創新教育,創新性教育模式主要是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習慣,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問題并且具有分析與解決某些問題的能力。學習知識應該是一個主動的行為,而不是被動接受,在高中的數學課堂上,教師要做到使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主動地進行創新性學習,教師要指引方向、引導學生向著正確的方向。以下筆者談談自己對創新教育的幾點認識與看法。
一、教師要創新教學觀念
教學觀念的創新,就是要在素質教育質量觀的要求下,充分建立以人為本的學生主體觀,營造一種民主、和平、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追求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以學生為本,就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并以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興趣動機為基礎來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
重視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動手操作參與學習過程,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因此,強調把“教”建立在“學”的基礎上,在改進教法的同時,通過多種途徑對學生的學法進行有效的指導。
在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學能力的同時,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從而使學生學會學習,實現“教是為了學”這一根本目標。
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從這個意義上理解,在數學教學中對學生施以引導和影響,促使他們去認識數學領域各種觀念、思想、規律、方法的發生成長過程,體驗數學家是怎樣發現新問題、提出問題、解決新問題、歸納總結成一般規律,再回到實踐中去檢驗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影響、引導學生,改變傳統教學中以知識結論傳授為主線的傳遞性教學思路,而采取探究、研究性教學。
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創設寬松氛圍
1.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知識 , 發揮創造性,必須克服那些課堂上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觀眾、聽眾的教學模式。
教師應以訓練學生創新能力為目的,保留學生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以平等、寬容、友善的態度對待學生,使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能夠與教師一起參與教和學中,做學習的主人,形成一種寬松和諧的教育環境。只有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想象的能力。
2.班集體能集思廣益 , 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在班集體中,取長補短。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搞好合作教學,使教師、學生的角色處于隨時互換的動態變化中,設計集體討論、查缺互補、分組操作等內容,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特別是一些不易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在班集體中開展討論,這是營造創新環境、發揚教學民主環境的表現。
3.學生在輕松環境下 ,暢所欲言 、各抒己見,敢于發表獨立的見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將幾個想法組合為一個更佳的想法,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集體創新能力。注意不要讓有的學生處于明顯的從屬地位,應細心把握,責任確定到每個學生,最大限度調動學生潛能。
三、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優化課堂效率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要有良好的教學方法做支撐,做到深入淺出,以便讓學生吸收。教學方法應該適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只有這樣才能形成一種嚴密統一的教學效果。數學是一門嚴密的科學,如果稍不注意就會造成錯誤,因而在講 授一個 知識 點后應 配以相應 的 練習,這樣可以從正反兩面,結合學生的解題實際作出講解。例如,在兩條直線平行這節課時,教材上有一道例題,題目是求出過一個定點并與直線相平行的直線方程。
在講解這道題時,除了用教材上介紹的方法之外,還要使學生掌握與一條直線平行的直線有什么特點,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非常自然地聯想到直線平行條件的變化形式,再讓學生思考一段時間,相互討論,并對于如何尋找新的解題方法做出提示,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指引學生逐步發現新的解題方法,進而促進學生培養自主創新性學習的意識,并逐漸形成習慣,為創新性教學提供基礎。
四、注重方法的滲透
授之以漁是新課標下的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隨時注意進行數學思想與方法的教育。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高度概括,它包含在數學問題的發生、發展以及應用的過程當中,也是出題的重點。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的精華,學生只有掌握了數學思想方法,才能在復雜多變的題型中做到游刃有余。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使學生形成能力,包括學習能力、提出問題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
新課標下的教材也在培養能力方面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努力,提出了許多研究型、開放式的課題,使學生能夠在自主學習的同時進行交流1另外,在能力培養方面的問題上也有一些新的理解,除了在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等方面做出很大程度上的努力之外,還要重視能力的細化,例如表達能力、處理信息數據的能力等等,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培養。
五、加強教學后的反思,提高教學質量
高中數學教學主要是讓學生掌握一些比較具體的數學基礎知識,因而理解是最為重要的。在教授課程之后,應該通過隨堂測驗或者單元小結的形式對每一部分內容進行檢測,通過學生的成績反饋教學質量。作為教師也應該每周寫工作總結,結合學生的成績,對自己教授方法以及教授內容進行反思,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
新課標下高中數學的創新性教學主要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探索與實踐,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在教學時更要將這種理念付諸于行動,在課堂上側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性的學習習慣,教師本身也要經常研究,如何引領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勇于創新、積極嘗試,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與品質。使新課標高中數學創新性的教育模式的實施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