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是語文的"半壁江山",作文能力是語文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很重要一個組成部分,搞好作文教學直接關系到語文質量的提高,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是讓許多語文老師感到困惑的事.在作文教學中采取一定的策略即鼓勵學生,激發興趣,開啟心靈拓寬思維,張揚個性,點撥技巧,不僅能消除學生對作文的恐懼感,還會大大激起學生的寫作興趣.因此,作文教學應充分鼓勵學生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嘗到寫作的樂趣,敢于說實話、敘真情,運用恰當的寫作方法,完成作文后教師充分利用講評的舞臺,讓學生批評與自我批評,共同參與,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關鍵詞:鼓勵;激活;開啟;點撥
我國中學作文教學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形成了不同的教學體系.據不完全統計,有模仿--創造體系、觀察思維體系、文體綜合體系、寫作知識--能力體系等.這些體現不同作文觀點的教學體系,各有各的做法,而筆者在不斷的實踐摸索中,總結出了一套 "激活源泉、 點撥技法"的路子.
一、鼓勵--創作不竭的動力
"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白癡,我都能把他們培養成優等生①."這個妙方就是贊揚和鼓勵.作文教學同樣需要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贊揚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挖掘出他們不竭的創作動力.因此,教師都要用賞識的眼光看學生,不管學生的作品多么拙劣,也不能諷刺、挖苦他們,以防止他們在寫作中產生自卑感,產生自我否定,甚至對寫作產生反感.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并給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能夠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寫作情緒的體驗,樹立再創佳績的信念.這樣,學生期待肯定和贊譽的心理得到滿足,就會有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就會有了希望.
學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他們苦心經營的結果,他們勞動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認,因此要善待學生的勞動成果.作文講評中,要針對不同寫作水平的學生,從字的書寫、詞語的運用、語言講究、行文布局、表達技法、寫作態度甚至一點微小的進步中找出閃光點,給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用賞識的眼光對待每一篇作文,你會發現有許多美好的東西.巧妙地運用評語激勵學生或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贊揚,會極大的 點燃學生的 寫作愿望,他們就會投入更大的寫作熱情,盡量去寫好每一篇作文.這樣,贊許和鼓勵,會更大地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給他們創設輕松愉悅的寫作環境,消除了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學生就樂寫、善寫,逐步寫出較為成功的 作品.筆者的一名學生,以前寫作文應付了事,字跡不清,語言不通.有一次,我讓學生針對班內的一件事談談自己的看法.結果,他寫了自己對班內同學打架及自己對這件事的反感,詳細地談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真情實感.抓住這一點,我在班內對他進行了表揚.特別是他為班集體著想的美好心靈……沒等我說完,班內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老師的肯定和同學們的鼓勵,讓他嘗到了寫作的樂趣.以后,在不斷的鼓勵下,他的寫作水平逐步提高.現在,他已在學校的刊物上發表了兩篇作文.
由此可見,作文教學中,運用賞識和鼓勵,會挖掘出學生學生不竭的創作動力.
二、品嘗成功的喜悅--激活寫作的興趣
在寫作中,給學生創設成功的機會,會更好地激起寫作的興趣.而興趣又是最好的老師.不斷的嘗試成功的喜悅,會讓學生走向作文的成功.
記得我自己讀高中時,寫了一篇作文《野花贊》,是我根據自己的真情實感寫成的.結果,這篇作文被老師在班內贊揚一番并謄抄在學校黑板報上.以后,每次寫作,我總覺得自己能寫出成功的作品,這一次的成功,激發了我寫作的欲望,使我對寫作有了濃厚的興趣.
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望勞動付出后收獲的是肯定和贊譽.作文教學中,應珍惜學生心靈深處的渴望,積極給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不斷的讓他們嘗試成功的體驗,從而培植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作文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各種渠道,根據不同水平的作文,給他們尋找成功的機會.利用班內、校內的報紙、黑板報、演講等陣地,讓一些中下寫作水平的學生作文得以展現;通過征文、作文競賽、報刊雜志的發表等形式,讓出類拔萃的作品得到成功的機會.這樣,對學生本人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推動和鼓舞,能夠激發他們寫好作文的自信心.同時,會形成一個個的"光環效應"對他周圍的同學也是一個極大的帶動,形成一種良好的寫作氛圍.作文成功機會的創設,收獲的必定是寫作的成功.
三、激發情感--開啟心靈鑰匙
學生的作文,往往是空洞無物,無病呻吟.究其原因,有的是沒有找準寫作的突破口,不說真話、實話;有的對老師存有戒心,不信賴老師,不愿向老師傾吐真情實感.因此,要引導學生寫內容充實、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教師必須注重與學生的情感的溝通,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實踐證明,學生特別渴望和珍愛老師的關愛.教師的一個關愛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勵、甚至輕輕的微笑,都會贏得學生的愛戴和信賴.都會觸動他們的情感,激起寫作的欲望.作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把他們當作朋友,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運用換位思考法,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學生平等相待,給學生親切感、安全感和信賴感.這樣,師生之間有了真摯的情感,學生便更愿意接近老師,向老師袒露自己的心聲,愿意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幫助.這樣寫出的作文才充實感人,才能找到寫作的源泉.
學生在社會、學校、家庭中,會有這樣或那樣的困惑和思考.教師和學生的感情溝通后,學生會在作文中抒寫自己的感受.教師應利用批語或課下談心等方式,撥開他們心靈的迷霧,排除他們的煩惱,指引他們走好每一步路.同時,要注意為他們的隱私保密,以便保護他們的自尊.只有這樣,學生才感到老師的可親可敬,才能更加信賴老師.
我的一名學生,因父母離異而痛苦不堪,學習成績也迅速下滑.在作文中,她以細膩的筆調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和痛苦,表露了對生活 的絕望.看著包含感情的每一句話,字字都捶打著我的心.我似乎看到了她的孤獨和無助.我用了長長的批語,給她講述如何面對挫折、如何走出逆境、如何更好地生活,并在平時注重對她的關愛,幫助她樹立生活的信心.當然,這些都是在保護她的隱私的前提下巧妙地進行的.在我們的交流中,她不但學習成績迅速趕了上去,而且又找回了失落的自己.她利用作文,情真意切的表達了對我的感激,并立志做一名像我這樣的老師.
四、讓學生參與講評
老師評閱作文,工作量大,而且吃力不討好,學生在課堂上的反響也是十分沉悶.怎么辦呢?
1、教師提出本次作文評閱標準.
例如,我們在學完人教版第五冊第五單元,教師加講了一篇第六單元的文章《岳陽樓記》,目的是為了配合本次作文訓練的目標:學會在作文中借景抒情.然后安排學生作文,教師可以出一組命題,譬如《月夜》《那一次,我哭了……》《雨正在下著》《早晨,我們做操去》《后山的竹林--我們的樂園》《夕陽》《登山》等.然后再提出評閱標準:①寫景要有緣由;②寫景要有時空總分順序;③學會定點和動點觀察;④學會寫出景的悲喜.
2、薦文活動.
推薦美文,讓學生細心評閱與比較.我以為老師可以在粗讀全班作文后,發回給學生分小組批改.具體操作方法是:將全班學生分成8-10個小組,然后要求學生將本組最動人的一篇作文評選出來,小組內每個組員必須寫上自己的評語及推薦理由.
找出本組病文一篇,各小組成員寫上自己的推薦理由.
3、文章評點活動.
各小組在組長的組織下,推選學生進行評點發言.定中心:是否借了眼前景抒心中情.茲摘錄我班這次作文訓練后學生評點的發言:
生:劉愛華的《早晨,我們做操去》中的景物描寫很美,像寫早晨的霧和露水,寫出了早上的特點,特別是文中的水塔\\(因為我們學校的大水塔傲視操場,很有特點\\),更讓我們感到真實可信,不像有的同學寫的景物不真實.當然也有一點不足之處,那就是文中的景物涉及太多,要像我們所學的課文《始得西山宴游記》《峽江峙飛泉亭記》《醉翁亭記》《岳陽樓記》等文章一樣,集中重點的一處景物來描寫,讀者讀后的印象就更深刻.
生:張功民同學的作文寫自己拿成績單看到考得差時,就到河邊徘徊的細節與老師推薦的范文太類似了.
師:前一位學生的發言很好,我表示贊同.而這位同學的發言觸及到了我們借鑒與創造的問題,我們借鑒并不是整句整段甚至大致情節都相似.關鍵是學習文章的表現手法.
生:徐娜梅同學的寫景,景物沒有緊隨人物的蹤跡,在文中突然出現了一個景,總覺得不太自然.
師:哦,這位學生雖然沒有就我們的談話中心來評點,這里其實涉及到文章的照應問題.后面出現的景物在前文定要有交待.假如后文要寫到獵戶用獵槍,那前文就對獵槍要有所交待.
…………
我們不管學生的發言如何,只要他們能夠說出自己的見解就可以.讓老師點撥也更有針對性.從而讓學生在評點性發言中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通過師生互動對話,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從而讓學生在作文講評課上充分"動"起來.
五、講評形式豐富多樣
我們講評作文的形式太單調了,也讓學生感到死板而沒有活氣.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呢?我們盡可能讓作文的講評形式豐富多彩些,讓學生真正參與到作文評改中來.
1、學生自批互批作文.
2、學生齊評作文.
也就是說,在上幾個環節中,美文病文都已推選出來了,作為老師,可以把你認為比較有代表性的個別作文抽出來,在全班當眾讓小作者朗讀他的作品.然后讓班上的學生七嘴八舌地對這篇作文評頭品足.
譬如有次期中考試的小作文評講課中,我就先把這次議論性的片斷短文的大致思路在黑板上板述出來:一般說來可以采用以下思路,①"引-點-聯-結"或②"點-引-聯-結".
教師再作簡要的點評與講解,然后就在學生的答卷中選出有代表性的正反例文各兩篇,由小作者自己宣讀其作品.最后就讓全班學生對選出的正反例文進行評點性發言.老師可以相機點撥.
比方說,有位學生發言中說到一考生的小作文在舉例時,似乎只有一些人們熟知的老掉了牙的名人事例,沒有什么新意.這時老師就可以順勢點撥:是啊,我們在舉例論證自己的觀點時,所舉事例要做到"全、新、類、序"四個字.這一點在學習一二三單元的議論文時我們已作了歸納,看哪位學生能把這四個字的意思回憶一下.結果有位學生,而且是平時不太喜歡發言的學生站了起來,回答說:"所謂全,就是的舉的例子,應該具有典型性,既不乏名人的權威性事例,也有我們身邊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例.所謂新,就是舉的事例是現在最近發生的典型事例.所謂類,就是舉例時應注意所舉之事例應按一定的標準加以歸類列舉.而所謂序呢,舉例則要按一定的順序\\(老師補充:時間、國別、專業等\\)加以列舉."雖是炒了一遍現飯,但對學生又何嘗不是一次"溫故而知新"呢,畢竟有很多學生小作文不太符合要求.當然這個時候老師也可以和盤托出結論,然而效果就大不一樣.老師講只是老師又溫習了一遍,作為學生,也許當時有很多因素沒有去關注.而學生在發言,學生的注意力就更集中,他們就會刻意去關注,他回答正確嗎?他的發言會得到老師怎樣的評價呢?甚至如有不妥處,我還想站出來為同學補充呢!
3、利用班級的邊角,開辟第二講評陣地.
①充分利用黑板報,展出班級學生優秀習作.
每個教室都有一塊黑板,一個學期除了刊出兩三次學校規定的班刊之外就閑在那兒了,作為語文教師,應該發掘出那塊寶地的效能來.我還注意到,老師在別的報刊中選出的習作在后面黑板展出,倒是門前冷落鞍馬稀,而一旦到了展出班上學生美文的時刻,文章一貼出,很快就圍滿了人擠著去看.老師怎能把這么好的一個講評機會放棄了呢?我們練過字的人都會這樣的體驗,臨摹字貼上的字,往往不如學身邊人的字快,或者沒有那么認真.為什么?這大概是距離效應吧.
②充分利用黑板報,開個病文門診部.
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在病文門診部找到自己的不足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也可以與美文比較一下自己的差距,找到奮斗前進的目標.師生為展出的病文共同找病醫病,同學們的興致也很高.
六、張揚個性--拓寬寫作天地
創新的土壤是個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創新.習作練習應該是浪漫而富有創造性的,應鼓勵學生在寫作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解放智慧,讓他們的表現力、想象力、創造力都盡情地表現出來.突破常規,尋求變異,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漸喚起他們的個性覺悟,激發他們的個性追求.或真誠,或樂觀,或寬容,從而形成他們的個性品質.只有把張揚個性放在首位,作文創新才能成為有本之木.因此要通過創新和諧的教學情景,運用恰當的教學策略,使用藝術化的教學手段,還學生一個廣闊的自由寫作天地.
1、 引導學生走進生活 ,教會學生熱愛生活,關注自我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蘊涵著無數可描寫的事物,只要把學生引向比他們自身生活更廣闊,更深入,更真實,更繽紛的世界,讓他們用眼睛去觀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創新的種子就會埋入心田,寫作的源泉就不會枯竭.而從另一個角度看,創新就是關注自我,從自身出發,沖破種種樊籬來表達自己的個性意識.而這一切都源于對生活的熱愛.因此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讓他們擁有健康的生活心態,積極樂觀的投入生活,畢竟生活是創新的原材料,是創新的巨大能量.
2 、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力,感受創新之美.
"作文教學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靈.把作文主體潛在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即鮮活而強悍的'生命力'都盡情地釋放出來."②可見,作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要通過作文將學生觀察生活的獨特性表達出來,使他們的個性自由揮灑,使他們的自我創造得到張揚和認同,從而感受創新之美.
七、加深思想認識,點撥技法
作文教學不僅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還要解決"怎樣寫"的問題.怎么寫既是一個技巧的問題,又是一個思想認識的問題.茅盾曾說:我們的文學的貧乏主要是思想的貧乏.怎樣提升學生思想,是一個現實而又古老的問題.筆者認為,現在的中學作文教學只從作文本身論作文,是達不到"快速作文"的目的,也不能期望"爆破作文"之功.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學點《矛盾論》《實踐論》,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學會全面地辨證地看問題,提升他們的自信力和增強他們的參與感,成功感,先做人后作文.其次,進行語言訓練.作文是語言的藝術,高爾基說:"文學的第一要素是語言"⑵葉老也曾說:"語言是作者可能使用的唯一工具,成敗利鈍全在乎此.""這些寫在紙上的語言是作者心心相通的唯一橋梁."⑶毛澤東說:"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群眾的語言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⑷把群眾的語言,把外國和古人的有用語言化做自己的血液,寫起文章來,思如泉涌,語驚鬼神.思想認識深刻了,再加上技巧的潤色,對學生提高寫作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在作文教學中,我很重視范文的引導作用.通過對課內、課外精品文的評析、鑒賞,精心點撥各篇制勝之法,讓學生在討論、練習中悟出寫作的技巧.這樣,既能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充實,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汲取寫作知識的精華,從范文中探索到成功的奧秘,從而悟出"怎樣寫"的真諦來;還可以避免學生閱讀中的盲目性,使優秀范文發揮"以一當十"的作用.當為兩全其美之法.比如在學《買蟹》這篇文章時,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讓他們針對自己的作文,討論學這篇課文對寫作技法有哪些新的認識?"人物的肖像描寫要抓住身份、性格""要讓人物自己來表演,而不是作者在敘述""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要突出人物的個性特征""要以小見大,從生活的一朵浪花中來展現生活"等等,學生談了很多.我及時點撥他們悟出的寫作技巧,給以充分肯定.并趁熱打鐵,讓他們觀察課間十分鐘同學活動的一角,用學到的方法去表現,結果,寫出了不少精彩的文章.
當然,對初中生來說,抽象枯燥的技法指導往往是有害無益的.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讓他們理解并運用呢?我常常用一些形象可感的事物和現象來比方,讓他們在輕松愉快中自然的運用到寫作中.比如,針對學生作文中詳略不當的弊病我是這樣指導的:枝繁葉茂、花朵繁多、同時開放的櫻花,固然也有它的美,但總給人一種"繁"的感覺,;花同時敗落,又給人一種"簡"的感覺;因而,沒有多少人喜歡它.梅花則不同,次第開放,非常有情調:有怒放傲雪的,有含苞待放的,有剛打骨朵的,給人疏密相間、韻味無窮的感受,所以,歷來的文人墨客都對其大加贊賞.這樣,學生會心領神會詳略的技巧,自然會去運用.??
總之,由于本人在作文教學中采取了鼓勵學生、激活源泉、開啟心靈、拓寬思維、點撥技巧等一些策略,因此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并且帶動了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對于作文教學,雖然本人探討了一些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作文教學的奧妙是無窮的,還有待于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朱紹禹.《中學語文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高爾基.《論寫作》,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年版
[3]葉圣陶.《關于使用語言》,人民文學.1956出版
[4]毛澤東.《反對黨八股》
注 釋
①美國教育學家巴士卡里雅博士語
②北京師范大學劉錫慶教授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