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工作也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復雜性與創造性,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闊的知識視野、豐富的知識儲備、良好的道德修養,創新精神、精湛的教學技藝,還必須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是教師工作的基礎和前提條件.那么如何維護教師心理健康呢?筆者以為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教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只有心理積極、健康的教師,才能正確地對待不同的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積極上進、心情愉快,促進學生人格、情感的健康發展.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1.對教師角色認同,熱愛并勤于教育工作,能夠積極投身到工作中,并在其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能夠認識到教師這個職業的優點與缺點,預見在教育工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并做好心理準備.
2.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具體表現在:\\(1\\)了解交往雙方彼此的權利和義務,將相互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個人的思想、目標、行為能與社會要求互相協調.\\(2\\)能客觀地了解和評價別人,不以貌取人,不以偏概全.\\(3\\)與人相處時,尊重、信任、贊美、喜悅等正面的態度多于仇恨、疑懼、妒忌、厭惡等消極態度.\\(4\\)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良好的人際關系在師生互動中表現為師生關系融洽,教師能樹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領導學生,能夠理解并樂于幫助學生,不滿、懲戒行為較少.
3.能正確了解自我、體驗自我和控制自我.對現實環境有正確的認知,能平衡自我與現實、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在教育活動中主要表現為:\\(1\\)能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確定工作目標和個人抱負.\\(2\\)具有較強的個人教育效能感.\\(3\\)能在教學活動中進行自我監控,并據此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出更適當的教學行為.\\(4\\)能通過他人認識自我,學生和同事的評價與自我評價較為一致.\\(5\\)具有自我控制、自我調節的能力.
4.具有教育獨創性.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學習,不斷進步,不斷創造.能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特點,富有創造性地理解教材,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環節,使用教學語言,布置作業等.
5.在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均能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具體表現在:\\(1\\)工作中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2\\)不將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緒帶入課堂.\\(3\\)能冷靜地處理課堂教學中的不良事件.\\(4\\)不將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入家庭.
二、要分析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理因素.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生理因素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遺傳、發育、和疾病方面.要保持心理健康,首先要保證身體健康,保證身體器官功能正常.
2.心理因素.人的心理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其中,心理過程是指知、情、意,人格則包含需要和動機,氣質、性格和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各項心理活動應該處于正常狀態.
3.工作環境因素.學校是教師工作的主要環境,因此教師在學校的工作、人際關系和學校氛圍影響著教師心理.
4.家庭因素.教師的家庭結構、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家庭的經濟文化背景等都會對教師的心理產生影響.
5.社會因素.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細胞,都生存于社會這個大背景之下.社會的意識形態、風氣等都會對教師心理產生影響.
三、要掌握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節與幫助方法
從教師個人來講,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緩解和減輕心理壓力,積極維護自身心理健康.
1.要學會調整自己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職業觀,以積極的心態對待自我和周圍環境.要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避免用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要認識到自己的執教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會遇到困難和挫折,并對此做好充分的準備.
2.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掌握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及時消除不良情緒,避免情緒郁積.如放松訓練法:從生理上放松,以消除緊張的情緒;合理情緒療法:轉變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的信念和看法;轉移注意法:在情緒低落和壓力過大時,通過運動、勞動或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來轉移注意力等.
3.要掌握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能使人心情舒暢,舒緩壓力.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夠把自己的苦悶與煩惱盡情地向朋友傾訴,這是一種極其有效的心理支持.
從外部環境來講,工作環境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學校應充分考慮教師利益,盡量營造和提供和諧、互助友愛的工作環境;不僅要關注教師的工作,還應該關心教師的思想和情緒;不能只關心教師的工作業績,還應當考慮教師所能承受的工作壓力,合理地安排工作量,適當地控制工作負擔;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師評價標準;提供更多的運動、娛樂時間和場所,調劑教師的業余生活;幫助教師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困難等.
了解教師心理健康的基本標準,分析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掌握一些教師心理健康的調節方法,便于我們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隨時對照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及時發現教師心理健康的問題,分析影響因素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采取適當的辦法進行調節和幫助,時刻關注教師心理健康,常抓不懈,從而使教師始終保持心理健康.然而,教師心理健康標準嚴格,影響因素多而復雜.因此,教師心理健康的維護,需要教師個人、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余文生,連榕.教師專業發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