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育國際憲章》指出“地理教育為今日和未來世界培養活躍而又負責的公民所必需”[1].地理教育作為學校教育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科學知識、培養地理技能、樹立正確的地理觀念,而且在完善學生的人格、增強國際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高中地理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球科學知識、認識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系、掌握地理研究方法、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的一門基礎課程[2],側重于探究地理事物的規律及其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倡導通過地理知識為人類提供服務[3].然而,地理的綜合性強、知識跨度大,且注重實際應用,因此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在專業教師匱缺、教學資源有限、學科重視程度不夠的廣大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水平不容樂觀[4-5].為了解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現狀,選擇西部某縣三所不同類型的農村高中(A中為省級示范高中;B中為省級標準化高中;C中為普通高中)作為研究對象,在問卷、訪談并查閱檔案資料的基礎上就地理教育的現狀及成因進行分析,以期為提升西部農村地區高中地理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按性別分組、組內隨機的抽樣原則,在各校高中一年級中抽取120名,共計360名學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5份(回收率95.8%)。各?;A資料通過查閱檔案或訪談的方式獲取。調研學校的基本情況見表1.
二、結果分析
1.學習興趣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和思維的最活躍因素之一。調查結果(表2)顯示,雖然學校間有一定差別,但總體上有近50%的學生對地理課程缺乏興趣。地理教材的趣味性能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程的興趣,教師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更是誘發學習興趣的“興奮劑”;而在地理課程學習中“需要記憶大量的地理知識”和“不能充分認識地理課程的作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成為部分學生對地理課程失去了興趣或興趣減弱的主要原因。
從校際比較來看,傳統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興趣要優于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并且該校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多地受到教師生動有趣的授課方式影響。記憶內容較多則是理科較強的A中學生不喜歡地理的主要因素。
2.地理課程的認可度
地理課程的認可度是學生對地理課程重視程度的反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行為取向,并最終在學習效果上體現,較高的課程認可度是促進教改的動力和基礎。地理課程的認可度在學校間差異較大(表3),如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較高,而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地理課程的認可度均較低,表現出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與學校優勢學科密切相關。一般而言,學生能夠意識到地理課程在社會和個人發展中的重要性是促使地理課程較高認可度的主要因素,而忽視地理課程的實際作用以及學校和教師對地理課程的輕視則是造成地理課程認可度不高的重要因素。
3.學習主動性
學習主動性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系。學習主動性能給學習活動提供動力,學生自主、積極地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直接制約著學習的廣度與深度。因此,學習主動性對學習效果必然會產生很大影響[6].學生的地理課堂內、外學習狀況調查顯示(表4):大部分學生的地理課程課外學習的周均時間不足1小時,甚至有近1/3的學生在課外不學習地理課程;能夠在課外“經?!鳖A習或復習的學生比例僅為10%~20%,而“偶爾”甚至“從不”預習或復習的學生占了絕大部分。學生在地理課堂的總體表現也不理想,特別是生源較差的C中課堂表現為“積極、認真”的學生僅為12%.
4.課堂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是教學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質量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水平,并對教學目標的實現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評價的一部分,是指依據現代教育評價理論,對課堂教學活動狀態和價值所進行的判斷[7].課堂教學評價無論是對于一線教師的日常教學教研活動與專業發展,還是對于教研人員的工作開展,或對于教育理論工作者的研究,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8].由于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滿意度可以被定義為“學生對教師教育行動的認知、態度及感受”,因而學生評價往往能夠彌補專家、教師評價的局限性,更加真實、貼切、中肯。從調研結果(表5)來看,地理課堂教學質量學校間存在較大差異,同地理課程的認可度調研結果相似,學生滿意度與學校的優勢學科密切相關,也即文科較強的B中學生對地理教學質量的滿意度較高,而理科較強的A中和文理科均衡的C中,學生對地理教學質量的滿意度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