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中新生課堂管理背景
俗話說:“三分教學七分管理?!睒嫿ê椭C有序的課堂是每一個任課教師所追求并為之努力的。 由小學跨入中學的學生會出現對初中課堂會不適應現象, 學生課堂表現參差不齊。 七年級新生來自各個小學。 有的來自完小,學生習慣養成較好,能夠較快適應中學生活;而大多數學生來自非完全小學,學生習慣欠規范,有的學生連坐姿都不正確,總是習慣斜坐或斜靠,給人懶散的感覺。有的學生看似聽課很認真, 但是如果提出一個問題讓他回答,他都不知道教師在說什么,學生思想根本就不在課堂上。 總之,形成誘因是多樣的。
1.家庭環境的影響。 農村經濟相對落后,經濟效益較差。 因此大多數學生的父母都離家在外務工,只剩下爺爺奶奶照看孩子。而爺爺奶奶大多數文化水平低, 無法進行有效輔導不說, 而且對自己的孫輩孩子溺愛十分嚴重,對孩子的學習過問很少。再加上有的孩子敷衍塞責家長, 導致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而不知道努力克服,只知一味逃避,缺乏應有的意志力,造成對學習感到陌生,自暴自棄。
有的學生甚至課上一句都聽不懂, 對學習失去興趣,從而厭倦課堂,只盼早點下課休息,久而久之,使自己的思想在課堂上閑下來。思想閑了,對自己言行就不能約束,從而給課堂管理造成很大難度。
2.社會環境對學生影響。 現在社會體制不能正確反映出受教育程度和經濟收入關系,造成學生和家長只注意到眼前經濟利益。上學與不上一個樣,上好上壞一個樣。甚至有的家長覺得:考上高中和大學,要花很多錢,畢業了還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提前就業,早為家里賺錢。所以有的家長就明確和孩子講,上學就是混日子,初中畢業了也就該成年了,可以及早找工作。 家長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上學如同應付差事一樣。 這種思想不可能快速的接受教師教授的學習知識。
3.對初中階段不適應。 初中生與小學生課程設置相比,科目增多了,與任課教師的接觸也少了很多,師生間溝通也就成了問題。學生在小學的時候,好多課程形同虛設,一天之中差不多就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學生和教師見面的機會多,師生之間也沒有距離感。而初中課堂,學生不能與任課教師接觸,交流時間較少, 學生與教師之間產生較大的疏離感和陌生感。
4.教師對新學生情況了解不夠 ,再加上個別的教師課堂教學設計不盡合理。 有的準備不足,教學設計粗糙,不能全面考慮課堂各個環節和可能出現的問題, 對課堂效果肯定造成影響。 如果事先沒有很好地了解學生學習狀況, 對學生要求過高過嚴或過低過松都可能影響課堂效果。 有的教師上課還是老一套教學方法,缺乏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感知事物被動,從而使學生失去興趣,產生抵觸情緒,并在課堂教學中產生不合作態度。
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對策建議
1.最好的教育就是愛 ,它是師生加強溝通的首要條件。 一個好教師會將學生放在平等地位,愛他們、尊重他們,就會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目的。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學生最希望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公正是孩子純潔心靈信賴的基礎,也是學生開展教學活動的基礎。
2.教師要找準定位。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僅應是引導者、促進者,更是組織者、管理者。課堂教學活動過程是師生、生生之間傳遞信息,對話交流,發展認識的活動。 教師必須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在教學中應盡可能為學生創造適合情境,讓學生通過自己主動學習,同伴互助,集體交流,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3.充分發掘課堂教學管理中心理學因素 。教師要善于從學生表情變化中看出自己的教學效果,判斷學生聽講情況,應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行為、動作,善于把握時機,設置懸念。比方說可以通過適度夸張,吸引學生注意力,把握課堂教學管理節奏,形成師生合力,就可以愉快輕松的完成教學目標。
4.針對學生不規范行為采用針對措施。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對學生嚴格要求, 才能保證良好的課堂紀律。 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幫學生自覺遵守課堂紀律,對課堂中出現的問題行為及時加以控制和防范。 例如,對于問題不大的,不影響其他同學的行為應通過暗示法運用幽默的語言等方式調節氣氛,切忌生硬的課堂批評。下課談心方法來解決以維護學生自尊心。 使學生對自己行為有所感悟,能夠得到改正,對于惡意行為應立即予以制止,而不留死角。
5.加強學生學習品質的培養 ,在學習中使他們能夠在困難面前有較強的意志力和進取心。通過小組討論,師生互動等多種形式來解決問題, 而不是一味單純地自己努力來獲取知識的單一形式。 這樣解決問題可以樹立學生良好的人格, 通過學習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 鼓勵和支持學生樹立現實的目標和近期規劃。但目標應該是現實的,有實現的可能,短時間內能夠實現的,使學生能夠為這個目標努力奮斗。 可以實現的目標能夠對自己學習品質的培養有促進作用。
6.實施差別教學是課堂組織教學成功的有力保證。 每個學生作為單獨的個體是存在差異的。我們應該正視尊重差異,在教學中應該去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 針對學生特點使學生選擇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機會。 不拋棄、不放棄每一名學生,提高學生參與機會,使學生看到進步的希望。
7.精心設計教學內容 ,創新課堂教學模式,用良好教學機智掌控課堂。 首先,情境創設是課堂成功的一半。 一個好的課堂情境可以抓住學生心理,建立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新知識的展開。在教學中,設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和學業水平, 才能體現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平時,教師應主動和學生交流,談心,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 因為學生的想象力是無限的。 我們不知道每個不同學生時刻會出現什么問題, 要做好預案以應對各種問題行為。 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教育機智, 此外教師還應結合學校自身條件,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使整個教學活動更加豐富,有吸引力,以便能使學生興趣一直保持在每一節課,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性,促進學生良好的學風形成。
8.要注重課堂教學反饋在教學中的應用 。教師可以從反饋信息中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應抓住這個有利時機, 實施最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案,就會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要在這個過程中通過表揚與批評相結合,以表揚為主,善于發現學生閃光點,看到他們的長處,通過表揚他們長處來改掉自己的短處, 這樣也有利于良好課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