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原理的核心就是服務于人,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地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人類生存在以符號文字為中心的世界里,我們應該互關心,彼此關照,用語言文字營造一種和諧氛圍."以人為本",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為每個人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和諧的校園文化會對師生員工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不僅加強了相互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創造一個人人心情舒暢的良好工作氛圍.
一、"以人為本",創設靈動課堂
"尊其師、重其道;親其師、樂其道.".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進一步向各位專家學習,改變唯我的課堂教學,力爭做到"以人為本",創設靈動課堂!改變課堂首先要改變學生觀.只有當心中有學生,教師無論是預設環節、問題設置、作業布置等各個環節上都會從學生出發,就會出現"坐在學生的椅子上"去思考教學,就會徹底改變"老師講學生聽、老師寫學生抄"的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以人為本",就要樹立服務意識.當教師從心底里對學生進行幫助時,學生會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這份愛心和責任感.新課程的理念也曾給課堂帶來些改變:努力地踐行著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努力去關注學生自我體驗;努力為學生創設自我成長、自我發展的空間.因此,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實現改變,改變心態和眼光,改變教學行為和模式.曾經讀帕爾默的《教學勇氣--漫步教師的心靈》,書中認為教師需要認識自我,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能感受到用心靈聯系心靈、互通智慧能量產生的巨大力量,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體驗到用心靈聯系課程和教學產生的無窮魅力.作為一個教師,他需要編織一張聯結著學生、課程以及他們自己復雜的網,這張網以及它所包含的種種聯系超越了技巧和方法,存在于教師的內心中,更存在于他對自我認識的提升中.
當今社會,"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那些只會走獨木橋的學子,早已失去了競爭的斗志與實力.教師,教書育人!我們該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那應該是一個善良的,真誠的,熱愛生命,相信未來的學生,他們會懂得付出,做事認真;他們會懂得思考,樂觀堅強……一個學生從家長和老師那里如果學會了勤勞善良、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好學博愛、以禮待人、誠實守信、認真做事,那么即使他的成績不那么優秀,也只是暫時的,將來他一定生活得充實與幸福,甚至大有作為.
二、育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
學校教育以育人為本,德智體美以德育為先,學校每個崗位都具有育人功能.充分發揮育人功能,形成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良好氛圍和工作格局,為構建和諧校園打牢基礎.
強化教書育人意識,落實教書育人責任.廣大教師要按照時代要求,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嚴于律己,為人師表,以高尚情操、豐富學識和人格力量影響教育學生.深入發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傳授專業知識過程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要嚴格教育教學紀律,學校要加強師德建設和教風建設,在年度考核、專業技術職稱評聘中,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通過定期評選、表彰獎勵和大力宣傳師德標兵等,在全體教師中形成堅實的教書育人氛圍.
強化管理育人意識,提高管理育人水平.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于學校各項管理工作之中.要樹立以人為本,依法治校的理念,科學制訂、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和工作規范,建立長效機制,實現制度育人.按適當比例配備專職輔導員和兼職班主任,繼續健全中層干部聯系班級制度.將教師擔任輔導員的情況作為評聘高一級職稱的重要必備條件之一.要按照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要求,堅持專兼結合的原則,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充實學生管理崗位.并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給予適當傾斜,支持他們安心本職工作.選拔推薦工作成績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骨干攻讀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專業的碩士、博士學位,學成后專職從事學生管理工作.
強化服務育人意識,營造服務育人環境.要堅持教育與服務相結合,服務不僅為學生創造著良好的學習、生活條件,而且也是學校育人的重要環境.機關、教輔和后勤等部門都擔負著為大學生提供不同服務的工作,確保本職工作圍繞"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來開展.進一步完善各項服務工作規范,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了解并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合理需求,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不斷改進服務工作,為大學生辦實事辦好事,做到與人為善,才能用人之長,避人之短,使人盡其才,讓每一個人都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使學生在細致入微的優質服務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三、知行合一,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成為觀察和衡量一所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評價指標.針對我們地方本科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文化建設必須植根于大學文化之中,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大力加強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積極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積極開展學術講座、"長城文化論壇"等活動,營造學術氛圍,培育優良學風.
結合傳統節慶日、重大事件和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等,開展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主題教育活動.辦好"我的中國夢"、"善行河北、情暖張垣"、"校園安全文明周"等主題教育活動,堅持寓教于文、寓教于樂,打造文化品牌,弘揚時代旋律,烘托出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為大學生發揮聰明才智提供廣闊的舞臺.結合新校區規劃和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建設好大學生活動中心.要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不給任何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
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教育人、引導人,又要關心人、幫助人,切實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實際問題.加強對經濟困難大學生的資助工作,多方籌措資金,完善資助政策和措施,形成以國家助學貸款為主體,包括助學獎學金、勤工助學基金、特殊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在內的助學體系,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完成學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引導與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進一步加強對就業工作的領導,實行全員參與就業、全員服務就業、全員支持就業的工作機制.加強就業指導機構和就業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高效優質的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努力開拓就業市場,不斷提高我校大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發揚人本管理的理念而積淀起來的校園文化,構建和諧校園是一項長期、系統的綜合性工程,進一步營造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應該成為很多地方本科院校轉型發展工作中的主要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