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從幼兒園那個可愛的小寶寶成長為今天的小學生, 每一位家長看在眼里, 喜在心頭。家長牽著孩子的手,帶著激動與欣喜一起走進了六年的小學生活??上?,第一次家長會對他們來說是多么重要。
一、充分準備
首先,在家長會籌備階段,我在思考,新生家長需要什么———家長也許急于通過這次家長會了解新班主任是一個怎樣的教師;也許想急于通過這個家長會了解孩子即將要面臨的小學生活該如何安排;也許想通過家長會了解如何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園小朋友到小學生的過渡……其次,我在思考,在第一次的家長會上一定要向家長闡述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教育理念,讓家長認同你,接受你的工作方法。寫出詳細的發言稿,講的時候最好能夠脫口而出,讓家長感覺到:你很認真負責,有能力,為這次家長會花了很多心思。 把孩子交給這樣的教師,放心。
良好的開端預示著成功, 但這一定需要教師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內容豐富
基于以上的思考, 一年級新生家長會內容就圍繞家長急于了解的問題展開。
(一)介紹學校、教師團隊
家長選擇我們的學校,是對我們的信任。因此, 一定要在第一次家長會上介紹我們學校的校史、 取得的成績, 給家長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得到家長的肯定。 其次,班主任及任課教師要做自我介紹, 第一次的溝通會為我們將后的工作奠定良好基礎。
(二)班級發展規劃
做任何事情,有了目標才能明確方向。第一次的家長會中, 就應對班級六年的發展目標向家長做以匯報。贏得家長更好地配合,為實現目標而努力。 低年級目標:合群、專注;中年級:合作、關愛;高年級:抗挫、競爭。
(三)幼小銜接
讓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有機地銜接起來,讓孩子順利地開啟小學生活之旅, 是我們一年級初始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 在這里要讓家長明確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是兩種不同形態的教育模式。 在幼兒園那種過度的保護狀態下的成長模式在小學環境下已經逐漸遠去。 自我管理已經成為小學生的主要生活方式。 如果一名小學生進入了小學校園后還不能自己獨立學習,照顧自己,那么對孩子來說,將會影響到他們的思維和發展。如果家長不加以區別,不加以認真對待,就會將很多問題忽略。
(四)小學學習生活
低年級教育的重點濃縮起來就是四個字———培養習慣,或者說是養成教育。從現在開始就要讓家長從細節中開始注意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小學生活不同于幼兒園,首先注重培養生活習慣,其次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1.生活習慣的培養。 告知家長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孩子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樹立孩子的安全意識。從生活中慢慢要求、慢慢訓練培養,讓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
2.學習習慣的培養。 小學生要完成一定量的學習任務,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也是與幼兒時期的不同。養成正確的讀寫姿勢;學會傾聽的習慣;愛上閱讀的習慣。這些好習慣的養成都需要教師和家長的精心教導, 千萬不可操之過急。
3. 班級的具體事項。 班級工作瑣碎,學生人數眾多,要讓家長充分理解我們老師的工作,就必須將一些具體事宜講清講明, 這樣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支持。 如:座位安排的原則及原因;班級獎勵評比辦法;成立班級家委會;班級交流方式,關注班級 QQ 群,提醒家長關注,多和教師溝通,共同尋求適合每個孩子的教育方式。
三、形式多樣
第一次家長會可以讓家長作自我介紹;用短信形式向老師介紹孩子; 還可以向大家推薦教育書籍。 形式活潑、氣氛活躍的家長會,效果是不同凡響的。
傅國涌先生曾說:“大學老師是先生,小學老師就更是先生。 ”因為小學階段是孩子的起步,正是奠定孩子根基的時候。 如何讓他們從一開始就踏上一條人格健全的道路, 如何啟發他們天賦中最具創造力的部分, 如何激活他們的想象,如何讓他們認識自己、發現自己。 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我們小學老師,取決于我們誠懇而真實的思考。 因此,第一次的家長會,我們只能成功不能失敗。 我們要用自己對家長的尊重、對孩子的盡心盡責,對工作的全力以赴來換取家長對我們的信任與理解。 家校是否能成功的牽手,取決于我們的第一次家長會。
總結語: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嬌嫩而又充滿生機的小太陽, 她的燦爛有待于我們精心的呵護和正確的培養。家校共攜手,共同擔負起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