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雙面影響及措施
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雙面影響及措施
>2024-05-22 09:00:00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新媒體進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也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新媒體改變了道德行為和道德活動的方式,大幅度拓寬了道德活動的范圍,引發了社會價值觀念和交往關系的變革。同時,新媒體還改變了人際交往的方式,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成了人與機器之間的交談,人與人之間的依存關系正逐漸被人對新媒體的依賴關系所取代。

一、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影響。

新媒體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新媒體對青少年的成長、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的負面影響也日漸突出,[1]

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 一) 新媒體對培養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積極影響。

1. 新媒體信息容量大的特點,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提供豐富內容。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的興起,形成新媒體的強大影響力。新媒體信息量大,無所不包,凡是人類生活所涉及到的內容,幾乎都可以在新媒體交互平臺上找到,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內容。新媒體涉及各種術語、知識和信息的傳遞、教育時間與空間的組織安排,正改變著教育過程的結構。因此,傳統的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如報告會、演講賽、墻報、???,需要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創新。

2. 新媒體形象化的特點,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開辟新方式。

新媒體欄目多樣、形式活潑、圖文并茂、音視一體、傳輸速度快、形象直觀、引人入勝,易使受教育者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汲取。新媒體穿插著生動健康的娛樂形式,打造鮮明清晰的視覺印象,使受教育者在十分放松的心情下,自由地、松弛有度地選擇瀏覽對象,在生動的探索和尋找新的視覺內容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者的觀點,寓教于樂。這是新媒體所擁有的而其他思想教育載體不能比擬的特點。學校不是年輕人接受知識與信息的唯一場所。

新媒體不僅是青少年汲取知識信息的理想場所,而利用好新媒體也是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與手段。這種手段具有以下效能: 收集處理德育信息手段的現代化; 存儲和探索德育信息的現代化; 德育信息傳播的現代化; 德育環境和場所建設手段的現代化; 教學過程中利用聲、文、圖等形式,體現教學內容的現代化。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為加強和改進思想道德教育開辟了新的途徑,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因此,新媒體可以增強道德建設的靈活性,更加關注青少年的個人特點,及時解決現實社會中各種問題,培養青少年的多種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

3. 新媒體平等互動性的特點,為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培養提供廣闊的空間。

新媒體的一個最顯著的特點,是多邊平等性和直接交互性。新媒體是開放的,相互以多邊形式實現連接,不同的用戶不管他們的社會角色如何,均可以參與到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中,實現平等的對話和直接交流。由于有共同情感做基礎,雙方互動、易溝通,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青少年通過新媒體,既能了解現實生活世界,又能了解不同國家的各種社會現象、思想觀點、文化思潮、學術流派,使得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社會化程度大大提高。

( 二) 新媒體對培養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消極影響。

1. 新媒體信息多元性的特點,影響青少年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

各種價值觀都體現在新媒體中。青少年的情感豐富而強烈,但辨別能力還較差,新媒體原始信息良莠不分,勢必影響學生,動搖傳統的思想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新媒體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共享性、匿名性、自由性和開放性,使得各種不同的文化、觀念在新媒體交互平臺上交匯。在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的同時,一些黃色、迷信、賭博等文化糟粕也接踵而來。這些文化糟粕,污染了社會文明,會使青少年受到一定程度的毒害。一般來說,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都不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或他人的影響和沖擊。

2. 新媒體虛擬性的特點,弱化青少年現實交往的能力。

新媒體尤其是網絡是個“虛擬世界”,缺乏很多重要的現實要素,掩蓋了很多真實的事情。雖然新媒體能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大大縮短,不論天涯海角,都能輕松地暢談,但減小了人們與周圍人際的交往和接觸,也冷漠了人際關系,弱化了學生現實交往的能力,并助長了對虛擬成就感的追求。新媒體使得人與人之間的依賴關系被人對新媒體的依賴關系所取代。個人終日與新媒體打交道,容易導致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疏遠,減少和阻礙青少年與外界真實的情感交往,使一些青少年趨向于孤立、自私、冷漠和非社會化,對現實生活中他人的幸福和社會發展漠不關心,甚至有部分青少年沉溺新媒體而引發人格障礙。

總之,青少年正處在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其自控力較差。新媒體本身具有極大的誘惑性,一方面豐富了同學們的業余生活,另一方面也讓小部分自控力差的同學陷入新媒體的深淵而無法自拔。同時,由于新媒體交往的虛擬性,往往難以形成真實可信和安全的人際關系,青少年在新媒體交往中一旦受騙上當就容易對現實產生懷疑、悲觀甚至敵意。

二、應對新媒體對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形成的消極影響的措施。

充分發揮新媒體的積極作用,增強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質的形成,趨利避害是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同時,應積極面對新媒體的負面影響,研究應對措施。

( 一) 讓新媒體成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課堂。

新媒體中呈現的時空無限制性,可以拓展學校道德教育,促進封閉式德育向開放式德育轉變。利用新媒體的這一特性,加大對德育教育信息的開發,充實德育內容??梢詮男旅襟w交互平臺上查詢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德育理論與實踐,并努力開發本地先進的德育理念,建立學校、社會網上德育信息資料庫,使學生能根據需要選擇健康的精神慰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興趣、愛好,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內容,把枯燥的理論學習變成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克服理論學習的僵化狀態,從而使學生由原來被動地不得不學變為主動地要求學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豐富知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愛國主義精神,達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

( 二) 明確和升華新媒體道德教育的內容。

在新媒體中,要確立傳播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陣地,大力弘揚和捍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斷進步。

要開辟靈活多樣的新媒體道德領域,以健康、豐富、高雅的富有人文魅力的文化道德資源,來增強青少年的注意力、吸引力。一是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立足中國國情,形成體現中國特色、民族風格、大眾需求的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二是把國情同世情結合起來,既立足國情、扎根本土,又洞察全球風云、把握世界潮流; 既突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民族性,又彰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世界性。三是把科學認識同價值目標結合起來,堅持在理論創新中做到科學性與價值性的統一。

( 三) 采用新媒體道德教育的新方式。

在新媒體交互平臺上開展德育工作,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自己想要感受的德育內容,而不是由教育者指定和強迫他們接受什么樣的教育,這樣更容易調動他們接受教育的主動性,也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個性發展。

在新媒體交互平臺上的討論有其特有的優勢:

討論時可以隱去真實的姓名,也就擺脫了“隨大流”的狀態,有利于敞開思想、講真話。因此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思想動態,糾正其偏差,解決真實的思想問題。還可以利用 QQ、MSN、E - mail 或微信做學生的思想工作。運用 QQ、MSN、E - mail 或微信進行交談,避免面對面的尷尬,有利于克服心理障礙,能夠談心里話,更容易溝通。學生有些心里話或一些敏感話題,心里存在困惑又不便當眾討論的可以用E - mail 的方式等。這樣既解決了思想上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不會讓學生“丟面子”.如果學生的問題具有普遍性,老師可以在新媒體上解答或發表公開信。由于新媒體的匿名、隱蔽的特點,能充分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消除教師職業所賦予的權威給學生帶來的畏懼感,讓學生可以大膽地各抒己見,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

( 四) 新媒體道德教育生活化。

德育工作過于嚴肅的“面孔”,往往使學生產生一種壓抑感,而苦口婆心的說教又容易使學生兩耳生繭,產生厭倦心理。教育應該是溫馨的,可以潤物無聲。要通過新媒體,關注學生,在教育中要理解學生,以平等的心態對待學生。

對此,組織學生編寫、演出校園劇,開展辯論、演講等活動,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利用新媒體技術模擬生活中的德育情景,讓學生在虛擬的社會生活中開展道德實踐,既具有強烈的娛樂性,又有著相對的真實性,而且學生在活動中所花的時間較少。

新媒體交互平臺上的德育工作的開展,以先進的思想激勵學生,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學生,以審美的情趣充實學生,以靈活的方式聯系學生,開創了新的德育空間,對學生學習知識、開發智力、培養創新能力、提高政治思想覺悟等方面,起到了一舉多得的作用。新媒體交互平臺上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從純粹的受教育者的角色中解脫出來,從被動的狀態中解脫出來,成為教育的主體,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不斷成長,從而增強了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促進學校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沈壯海。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視野[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5.

[2]鄭永廷。 現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論與方法[M].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宮承波。 新媒體概論[M]. 北京: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2007.

[5]單振濤。 學校德育的功利化傾向及成因分析[J]. 教育研究與實踐,1997( 4) .

[6]張泰來。 新媒體: 青少年道德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 經濟與社會發展,2009( 5) .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