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學校文化在全球化文明視野下的改造
學校文化在全球化文明視野下的改造
>2021-11-11 09:00:00


學校文化是變動不居的。它前進變化的動力既有世界文化與中國文化交融所帶來的震蕩效應,也來源于教育者在主觀上積極適應外部文化環境的變化。因拒絕文化交流而封閉自我的學校決不能培養出能適應外部環境的學生。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論斷似乎不會受到太多質疑。 那么,支撐經濟活動的法律法規、行為規范、禮儀教養等的全球化似乎也能說的過去,因此,文化的全球化如果不是一個結論,至少也是一種過程。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無法在畢業后在國內和國際兩個場所游刃有余的工作與生活, 那么,學校文化的改造就是一個永遠在路上的過程。學校文化改造的目標是造就更適應現代化社會的師生。他們能夠把握現代社會積極向上的脈搏, 自覺抵御不良習氣,以樂觀向上的精神氣質、勤學苦練的知識技能、健康富有活力的身體素質與世界上一切先進群體進行交流,取得共鳴。

一、校園文化:科學與人文的并重。

上世紀 70 年代出生的人們都會對學生時代的一句話耳熟能詳:“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中國如今成為“世界工廠”更是承科技之功。在巨大的物質利益面前,人們對科學與人文的喜好發生了傾斜。 這是由于發展中國家首先要在國民生產總值 (GDP)上追趕發達國家所必須做出的選擇。 時至今日,中國國力已躍居世界第二。 學校教育在崇尚科技的同時,也該更多關注人文。為什么呢?因為在現代社會,科技理性已使人類徹底喪失了對外界的原始感知。 尼爾。波茲曼在他著名的 《技術壟斷---文明向技術投降》一書中指出:“任何一種工具都存在觀念上的偏見,都會1事物,強化某種特定的感官、技能或態度?!?/p>

科技作為最強大的工具,對人性的完整性、認知的全面性的損害一定相當大!

解決科技理性壓迫人的思想武器在哪里呢?讓我們回頭審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中國傳統文化有很深的人文關懷,它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追求的是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理想。古人在這優美的田園生活里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簡單純樸的生活。

那是的人們還重視個人價值,甚至把自己放到和天地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周易》里提出了天、地、人三者和諧相處的“三才”觀念。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的生活方式與受人羨慕的現代英國鄉村生活又有何異! 精于中國文化研究的學者林語堂先生曾說過“(國人注重)生活、大自然和文化的享受……過著一種比較接近大自然和兒童時代的生活, 在這種生活里,本能和情感得以自由行動。 ”

中國文化歷經 5000年的發展而沒有中斷,未嘗不與這種文明的特質緊密相連。因此,校園里如何開展人文教育,首要的就是要復興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校園人文環境也要在情境上、行為上體現中國傳統文化關懷人生、樂觀曠達、天人合一的優秀遺產,這對于一些學業水平高的學校來說尤為必要,豐富的人文環境會像山泉一樣滋潤學子們的心靈。

那么,校園文化建設是不是抓人文就不需要抓科學了呢? 科技與人文之所以需要“并重”,還是根源于中國文化的特性。中國文化在具有深厚人文精神的同時也具有排斥科學的一面。林語堂先生是這樣總結中國文化的特色的:“它有光輝燦爛的藝術,也有微不足道的科學,有博大的常識,也有幼稚的邏輯,有精雅溫柔的關于人生的閑談,卻沒有學者風味的哲學。 ”

在近代科技革命的沖擊下,中國文化在科學、邏輯、理性方面的“跛腿”日益激起了憂患之士的反思。這種文化特性甚至影響了我國學校教育興辦百年以來的教育質量。田園生活的理想與學校教育的規范性和紀律性產生了幾乎很難調和的矛盾。 無論是在城市還是鄉村,一向過著無憂無慮生活的孩子一旦走進課堂就不能適應,這也是厭學現象的濫觴。因此,學校文化同樣要加強科學氛圍的營造。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一部人類社會發展史實際上同時是一部科技影響人類生活史??萍蓟男@文化環境營造對于學生學業水平一般的學校而言更有其現實意義,因為它能夠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學業水平。

二、交往文化:文明和平等的交融。

師生的交往活動是進行智育、德育、群育的載體。沒有活生生的師生交往,教育活動就失去了血肉。 直面當前師生交往的現狀,我們發現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困惑。 即“我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和對方交往”? 是師生? 還是朋友? 是嚴詞指正還是放任自流? 他們總是在自尊和高傲、謙卑與委曲求全之間搖擺。

儒家文化其實已經給師生交往定下了嚴肅的基調。 它強調的是站在學生角度而言的“尊師”,只解決了在師生交往過程中學生對老師的態度問題。但對于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則沒有明確規定。實際是,儒家文化在演變過程中給予了老師很多特權,賦予他們一種不需論證的道德制高點和優越感。這種民族文化背景對現代學校里師生交往的有效性造成了一定的損害。

教師是由“天地君親師”所構成的“禮教”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這一體系能維系社會表面的穩定和簡單的社會關系(主要是親屬、君臣、朋友關系),卻不能激發這種關系里的人的內在活力和創造力,也無法適應在現代大生產、人員大遷徙背景下的人際關系高度復雜的局面。教師被鐫刻了這種文化符號后就造成了師生交往過程中注重形式而忽視內容,形式干癟而缺乏氣韻流動的弊端。久而久之,無論是師生都會產生厭煩,從而產生現在比較普遍的“教育倦怠”. 以交談為例,以一方的唯唯諾諾為代價而達成的和諧絕不是一次有效的交流?!案呋焙汀鞍笔墙煌p方共同面臨的大敵。因此,必須引進“平等”的理念加以糾正。平等的觀念更有可能推動有效的交往。雖然平等的觀念在儒家孔孟身上已有濫觴,但隨著歲月流逝,平等的觀念日漸式微。 以至于我們不得不將眼光投向大洋彼岸,從西方文化中吸取這一交往理念。

文藝復興讓歐洲社會打破了中世紀神性對人性的傾軋而回到了對人本身的尊崇階段,平等觀念自此蓬勃生長。 又因其公民教育的歷史較悠久,個人權利觀念更深入人心,平等交往的意識制約規范著社會大多數群體的交往方式,這其中也包括師生關系。 在法制和契約的規范下人際交往方式更為單一而易于被全社會遵從,沒有中國社會除了“王權”之外還有“宗族權力”兩者并行的復雜狀況。

儒家文化禮節完備但等級差別意識濃厚。西方文化人人平等但因缺乏“角色意識”而稍顯野蠻,兩者結合才能達到內外俱美。 那么,在校園中如何營造這種平等而文明的交往文化? 首先,要明確教師同樣要自覺接受先進交往文化的熏陶, 開展教育和自我教育,并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范疇。 其次,要對師生進行中西比較文化的教育,充分發掘經典儒家文化中師生關系平等的一面(如孔子與眾弟子自由探討真理的和諧關系、與學生子路的坦誠率真關系、與學生顏回的親如父子關系等), 同時要通過喜聞樂見的形式學習領會西方社會教學交往中平等坦率的理念和做法,如觀摩以學校生活為主題的外國電影等。 最后,要創造平等的校園文化氛圍,校領導要以身作則,讓教師和學生在其切身利益上有充分的發言權。

三、社群文化:個人與集體的兼顧。

所謂社群文化,是指其組成個體在看待個體作用和群體關系中秉承的信念和它外顯的行為。它是學校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正如其定義所揭示的一樣,社群文化的核心是如何看待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教育的最高意趣就是造成一個又一個個性鮮明的人,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人。學校文化是強調個性獨立或是集體主義,指引著學生的個性發展。集體主義強調統一行動,強調令行禁止, 因此較少會帶來自由探究的課堂氛圍。 改變這種文化指向就是在培育教學改革的寬松“土壤”.

隨著社會發展越來越依賴于個體的創意的時代的到來, 學校無法不培養學生的獨立精神和個性人格。 相對于我們較為了解的集體主義精神,我們也需要了解西方學者對個人價值的判斷。 人類學家、英國劍橋大學終身院士麥克法蘭 2011 年在清華大學國學院演講時認為, 當前中國仍然背負著傳統的包袱,沒有真正成為一個現代社會,他把這歸結為個人文明和集體文明的結果。他說:“英格蘭文明的立足之本是個人,僅憑個人串聯著相互分離的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宗教領域、政治領域。每個個體都是社會的完整縮影,都有其內在的權利和責任。 中國卻不同,中國自古以來是一個立足于集體的文明,在這里,個人不大可能獨立于其他人以外,……個人只有和其他人結合起來才能變得完整。 換言之, 中國尚未完全實現經濟、社會、政治、意識形態(宗教)的徹底分立?!?/p>

如果我們不認為他的話是危言聳聽的話,那么,學校文化也需要和現代社會一樣,完成人性自由對集體威權的救贖歷程。當今世界的經濟發展驅動也從“人海戰術”中對群體的依靠轉向了以“創意、夢想、知識、個性、智慧”等特征的對個體的更多依賴,課堂教學組織者只有深刻了解這種轉變,才能從教學組織方式、尊重學生、師生互動方式等方面做出改變, 最大可能地解放學生身體、思維、精神的急速發展,才能重新樹立學生對課堂的信心。

那么,如何營造尊重學生個性的校園文化? 首先要具有寬容的心態。教師要做到不以自己的喜好作為判斷學生好壞的標準。 要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善于把握現代社會發展的“最新脈搏”,善于跟蹤社會思潮的最新驛動。 其次,要明白學校教育形式與生俱來所帶來的對學生個性的壓抑。 學生正處在精力充沛、個性張揚, 懷疑意識與求知欲皆強烈的特殊敏感時期,因而會不受控制的從身體本能、情感本能自發地反抗傳統課堂交往模式,而渴望沖出課堂這個“囚禁身體、思想與靈魂”的藩籬。 倡導學生的個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學校教育的弊端。教師要盡可能創造一個能夠讓學生個性、思想、身體、靈魂能夠飛舞的現代課堂。

現今各種輟學、學業測驗不達標等現象就是這種思想流毒的生動體現。 同樣還是林語堂先生,他用那充滿希冀和詩意的口吻警告著現代人:“也許只有放浪者和放浪的精神會解放我們,使我們不至于都變成有紀律的、服從的、受統奴的、一式一樣的大隊中的一個標明號數的兵士,因而無聲無息地湮沒。 ”

集體的功能不是憑空生成的, 它依賴于個體的努力而自然形成。集體是抽象的,而個體是具體的,只有當其組成個體具有充沛的生機與活力時它才具有存在價值。

四、學習文化:智慧與品德的統籌。

一個已經達成共識的關于學習的描述是: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智力養成的過程, 還是道德形成的過程,即某些哲人所簡稱的“智德”.

學校教育總是處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因此教育者總是會對“智”與“德”進行權重取舍,天平并不總是在中間。 二者孰輕孰重總是與一定的歷史時期相對應。 當前教育思想界有“以德為本,德育為先”的看法,社會上也相應地有“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導向,它是否符合我國現階段社會發展的大勢呢? 考察我國現代化進程推動力量,會發現技術進步是重要力量,其背后的支撐信念是理性的力量。 而科技主要靠學校智育來培養。 在這個判斷之下審視“德育為先”的口號,我們應慎重思考不能以降低智育作為代價。

回顧學校教育史,中國現代教育建立的標志是現代學校取代古代私塾。這種古今差別決定了學校不應當成為“道德說教所”---那是私塾的功能。給人們帶來無盡便利的現代生活方式歸根結底是現代科技知識所惠及。 相對于智育能夠惠及全人類全時空,德育就帶有區域性與暫時性。 如果不面向未來,那么中國教育就不能擺脫重視德育而忽視智育這個“悠久的歷史傳統”.中國人發明了火藥,但卻只是作為祝壽煙花之用,意在博取眾位來賓一樂。隨著中國廢科舉、興實學的實踐逐步深入,直至今日,科技知識和科學思想已與前人天壤之別,由此也帶來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局面。這不能不說是“智育”之功。因此,即使中國科技發達如斯,也絕不能放棄智育的中心地位。

那么,有人會說,現在學校里師生那么辛苦的工作學習,作業一大堆,難道不是在現實中重視智育嗎?

教師拼命教、學生拼命學就一定是重視智育嗎? 不一定, 可能師生更關注的是學成之后所帶來的物質利益。 學校用考試成績替代了智育結果。 真正的智育絕不是拜物主義, 而是一種對真理和理性的高貴信仰。

過分功利的智育反而傷害了學生的德性發展,是對德育的損害。

要如何營造智德并進的學習文化?首先要擺脫的就是功利主義的思想。 師生要明白,如果能從更高的層面看待智育和德育,會帶來更好的結果。 智育不僅僅是上大學的敲門磚,而是事關民族和人類進步的永恒事業。 德育同樣也不是入學入黨求職的“通行證”,也不僅僅靠中小學“德育處”的監督就能達到,更重要的是靠學生對自己善良本性的堅持,對自己做人底線的堅持。學校德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引導學生發現和堅持自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其次要在德育和智育中采取啟發式引導式教學方式, 避免死記硬背的應試教育,激發學生的興趣。 最后要營造對學生成長的期望值和職業期待更具包容性的校園文化,介紹外域文明中既有理性又有夢想的人生觀念,鼓勵學生敢于追尋理想,畢業后不懼從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而不僅僅追求物質生活的享受。

參考文獻:

[1][美]尼爾。波茲曼。技術壟斷:文明向技術投降[M].蔡金棟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3:11.

[2][3][5]林語堂。生活的藝術[M].越裔漢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2.4.14.

[4][英]麥克法蘭?,F代世界的誕生[M].劉北成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7-8.

[6][日]福澤諭 吉。文明論 概略[M].北京編 譯社譯。北京 :商務 印書館,1960:77.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