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渴望成功, 而成功并非機緣巧遇。成功者與平庸者的不同之處往往在于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習慣。 “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很大程度上,正是不同的習慣造就了不同的人生。每個人各自的種種習慣,或使你止步不前,或使你激流勇進。 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從平庸走向卓越的關鍵。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是否有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績。 學生的成績不理想,就是因為有一些壞的習慣在作怪。
一、學生的不良習慣
1.學習任務不明確。 課堂上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該干什么,總是讓教師在后面推著走,尤其在自習時表現最明顯, 自習課時常發呆、亂翻,或者左顧右盼,白白浪費時間。
2.學習無計劃。 學習完全憑心情,心情好的時候可以學很長時間, 心情不好的時候,就什么都不干了。
3.學習不定量。 每天該完成的學習任務不能及時完成,喜歡搞突擊。 用這種學習方法如果在初中,初中物理內容少,又相對簡單,對學習成績影響不大。 但是高中物理容量大,又有一定難度,再用此方法學習,肯定吃虧,高一很多學生就因此成績出現下滑。
4.學習時馬馬虎虎。 上課時不是找不見課本就是找不見學習用具,作業經常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但錯誤率很高。 不是題看錯就是字母寫錯或計算錯誤。
5.學習時一心二用 。 做作業或復習時,不專心,常做一些小動作。 比如,轉筆、吃東西、邊聽歌邊算題、邊聊天邊學習。
6.不懂也不問。 原因之一是膽小,不敢問教師;第二太愛面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不懂也裝懂,;第三自己心里沒底,自己都搞不清楚哪些地方懂,哪些地方不懂。
7.知錯也不改。 作業本發到手里,雖然教師已經批出了不少問題, 但很少認真反思;試卷基本都是只關注分數,從不認真分析錯誤原因,并改錯。
8.為完成任務做作業。 不先消化和理解所學的內容,作業拿過來就做,做完了萬事大吉。
二、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以上不良習慣,作為教師在物理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規定時間做好規定的事情。 遵守課堂紀律,克制自己,專心學習。
2.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指導學生制定計劃,學年有學年的總目標,學期有學期的規劃,每周有每周的計劃,每日有每日的任務。 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3.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 、聽課習慣。自主課上要求學生在學案的引領下通過自主學習, 初步掌握本節所學知識的基本內容,本節用到的描述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比如,在概念學習時要求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引入這個物理概念?怎樣引入物理概念。 對于物理量要理解為什么引入這個物理量,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明確它的定義式和決定式,是矢量還是標量,單位是什么。 對于物理規律要明確它的適用范圍,掌握并理解它的不同表述形式,對于數學表達式要分清是代數式還是矢量式等。并把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或疑惑記錄下來,做到心中有數。
展示課上要求學生積極展示, 展問題,展思路;當別的學生展示或教師點評時,認真聽講,邊聽邊思考。 注意展示學生及教師分析問題的思路和方法,主動質疑,及時記錄重點和難點內容。
課下要求學生結合課堂情況,再次認真復習課本,及時進行復習和總結,弄清知識的來龍去脈,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4.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慢審快做”審題時找關鍵詞。 比如“光滑”“緩慢”“恰好”等,明確研究對象及研究過程, 用合適的形式,比如,文字、圖象等再現情景,需要受力分析的把受力分析圖畫出來, 結合已知與求分析用什么規律來解答。比如,解決力學問題時主要從兩個角度來考慮一個是力,另一個是能。答題時書寫要規范,寫出必要的關系式和文字說明。
5.要有思考的意識。 常問自己為什么 ,并想辦法解決。 當遇到一個問題時,自己先想想,把這個問題裝在腦子里,吃飯時想,走路時想,睡覺時想, 想著想著自己就把問題解決了,實在想不明白的問題再問教師、問同學,當他們幫你解答后,自己再琢磨琢磨明白了沒有。
6.鼓勵學生不恥下問。 圣人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況且是學生。 問的問題要經過思考,不能這樣問:“這個題怎么做? ”而要這樣問:“這個題這樣分析對嗎? ”“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 ”“我這樣理解對嗎? ”
7.整理備忘錄。 要求每個學生準備一個備忘錄,備忘錄上寫兩個內容:\\(1\\)每次學習完一個單元之后,讓學生將其中重要的知識整理在備忘錄上,與學過的知識進行整合,使知識系統化。 \\(2\\)做完題后在備忘錄上對錯題進行分析,錯在哪里,為什么錯了? 正確的解法是什么? 為什么這樣解? 還有別的解法嗎? 考查的是哪個知識點? 這些就是自己學習上的漏洞,督促學生經??纯催@些題目,時間長了漏洞自然就會補上。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 它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催化劑;習慣的意義是寶貴的,它是人生無價的財富和資本。 擁有一個好習慣將會給事業和生活帶來無窮的收益。 培養良好習慣不妨就從現在做起,讓它帶領我們不斷前行,收獲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