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劇變、蘇聯解體,東、西方之間的冷戰宣告結束; 鄧小平同志南巡并發表談話,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步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就是在這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國內發展蒸蒸日上的 1992 年的8 月登上思想品德課講壇的。通過 20 余年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實踐,我認識到,初中學生正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指導。對青少年經常進行時事教育,使其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跟蹤時代發展的新趨勢,逐步培養自己具有“了望”社會和世界風云的能力,成為和諧發展并有創新性的人,對于明天步入社會“大舞臺”,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時事教育對于展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吸引力、說服力、感召力,有著其獨特的無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并漸漸形成個人的時事教育觀,下面就此作簡要探析。
一、使教材之澤永不干涸的源泉
思想品德課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知識體系,好比具有一定容量的湖澤,只有涓涓細流時時匯入,才會使教材之澤常換常新,富有活力。而這“涓涓細流”就是及時反映社會現實的時事教育材料??梢?,時事內容是對教學理論的重要補充,對保證教材結構的穩固起著不容忽視的修補作用。鄧小平理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作為我黨的指導思想分別在 1997年、2002 年、2012 年載入黨章,習近平同志治國理政新思想的提出,我就根據“十五大”“ 十六大”“ 十八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要旨,借助時事教育課,對相關知識及時作了修繕,彌補了教材知識滯后的缺憾,同時也有利于學生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有關方針、政策,不斷增強其觀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長鳴的警鐘
和平與發展仍然是當今人類社會的兩大主題,但由于歷史、現實的種種原因,世界并不太平。兩極格局演變后,美國一直以全球“龍頭老大”自居,國家“總統”“ 總”是這兒“統”(捅) ,那兒“統”(捅) ,惟恐天下不亂。1999 年悍然襲擊我駐南聯盟使館、2001 年撞沉中國軍用飛機并擅自侵入中國領空以后,同學們通過收聽胡錦濤同志的電視講話、學習中國外交部的嚴正聲明,一致認為,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對西方敵對勢力的圖謀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同時,也更念念不忘:“落后就要挨打”,便會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警世之鐘,依然長鳴!
三、催人奮進的號角
聽--戰場上沖鋒號吹響了,戰士們在高亢嘹亮的號聲中猶如“猛虎下山”一般,勇往直前,奮力殺敵。同樣,同學們在一些生動感人的時事材料中,也獲取了一往無前的強大動力。無論令炎黃子孫揚眉吐氣的港澳回歸,還是“神舟”號系列飛船的飛行成功,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無一不油然而生。俗話說:“肩挑重擔走得快,走得穩”,因為有“壓力”,才會產生“動力”. 同學們從近些年大量的事實中,逐步看清了美日的“嘴臉”,產生了“居安思?!钡膽n患意識--美國橫加干涉中國內政,日本首相執意屢次參拜靖國神社、擅自挑起領海爭端,霸氣十足,不就是靠其經濟發達、科技領先的雄厚國力嗎? 我們只有化滿腔憤慨為腳踏實地的行動,才會不斷縮短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四、導航的燈塔
學生泛舟于知識的海洋,若想不迷失航向,順利達到勝利的彼岸,必須有導航的燈塔。時事教育除具有“ 曉之以理”“ 動之以情”的功能外,還承擔著“導之以行”“ 持之以恒”的艱巨任務,使“知行統一”.同學們通過收看央視《永遠的豐碑》專欄,學習孔繁森、許運超、袁隆平的先進事跡,利用毛澤東、周恩來等偉人百年誕辰緬懷其豐功偉績,結合鄧小平“三落三起”的坎坷從政經歷領略其人格魅力,不知不覺中時事教育如春風化雨一般,使其紛紛效仿、自律,時事教育成為奠定他們價值觀念的基石。陳水扁拋出所謂“一邊一國”論后,引來聲聲責難; 流亡國外的達賴喇嘛,鼓動“西藏獨立”. 學生憤恨之余,便會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自覺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以科學知識為武器,同分裂勢力作斗爭。
五、激發創新火花的砧石
江澤民同志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睘榱伺囵B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時事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途徑之一。有時哪怕是點點創新的火花,亮度也很微弱,但畢竟使學生在求知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之光”,更自信、主動地去探究“未知世界”. 在為迎接澳門回歸祖國舉辦的學生手工制作比賽中,初二一學生的作品就富有一定的新意。他在自己捏制的泥質烏龜的腹部“畫”了我國古代的一支箭,取名“歸心似箭”. 此制作既體現了澳門同胞期盼回到祖國懷抱的急切心情,又暗示了回歸進程像烏龜爬行般緩慢。此外,課前 5分鐘時事報告、辦時事墻報、編繪時事手抄報、時事知識競賽、時政專題小評論、收集時政摘抄卡片、網上查詢有關時事資料等教育方式,不僅給學生提供了動腦動手的平臺,具備了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還大大激發了其創新性思維的熱情,愛國主義、人文主義的信念油然而生,做到了“手巧”又“心靈”.
六、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的捷徑
由于教材理論的抽象概括性比較強,學生學習容易感到枯燥乏味,而時事材料大都是形象、鮮活的。對于基本理論的教學,可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從具體的時事材料出發,由淺入深、生動活潑地進行。這樣,時事教育內容即成為學生理解教材理論的“ 橋梁”,有助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點,攻克難點,從而為政治課教學找到了一條便捷之路。例如,從震驚全國的“徐某殺母”案,認識健康心理品質對青少年成長的重要意義; 結合美國大選年“驢像蹺蹺板游戲”漫畫,來透視當今資本主義民主的實質; 通過嚴懲陳希同、陳良宇、周永康等身居高位的貪官墨吏的典型案例,來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內涵; 編制“臨沂沈泉莊,致富奔小康; 上靠黨中央,下靠王廷江”的順口溜,去加深理解社會主義的本質,并達成廣大黨員干部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楷模的共識。
總之,時事教育是思想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只要實施恰當,一定會增強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效性、主動性,充分顯現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德育功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 第二版)。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裴 娣 娜。教 育 科 學 研 究 方 法。 遼 寧 大 學 出 版社,1999.
[3]劉朝振,劉廷祥。初中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活動設計。濟南出版社,2002.
[4]中國共產黨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