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刊網,職稱文章發表、期刊投稿權威機構

投稿咨詢

投稿在線咨詢

專著咨詢

合著&獨著&編委

編輯在線咨詢

專利咨詢

專利申請&轉讓

編輯在線咨詢

軟著版權

軟著版權

編輯在線咨詢

在線溝通

論文&專著&專利

編輯在線咨詢

微信聊

微信掃一掃

首頁 > 教育論文 > > 英國大學與城市互動的類型及其特點與機制
英國大學與城市互動的類型及其特點與機制
>2023-12-12 09:00:01


英國是高等教育歷史悠久且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化充分發展的國家。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備受關注,城鎮化道路是我國的長期國策,研究英國的大學與城市互動的關系,分析其內在機制,有助于為我國統籌制訂高等教育和城鎮化政策提供理論支持。

英國擁有世界高等教育博物館之稱,其高等教育體系有著深刻的歷史印記,一般按產生的歷史背景分為五類: 老大學\\( 古典大學\\) 、倫敦大學、城市大學、新大學、92 后升格大學,英國的城市歷史更為悠久,發展格局各有特色,筆者根據英國大學與城市的互動關系特征,將其分為五種類型,探討其特點和機制。

一、經院制帶動城市發展的“津橋模式”

津橋模式互動的特點在于英國古典大學因學者集聚而發起,大學帶動城市發展。中世紀的英國知識分子懷抱著探究學問的理想,堅定信念集聚求學,在經院制背景下逐漸建立了牛津和劍橋大學。經過艱苦斗爭使大學獲得特權并長足發展,大學主導了牛津城和劍橋城,城市的脈搏隨大學而動。古典大學精神主導城市的主流文化,大學沒有圍墻,城市的主體是大學,城市資源集中支持大學發展,津橋大學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中成長達至世界高等教育的頂峰,也把城市帶到世界名城的高度。

津橋模式的主要成因是中世紀社會特征下的文化主導。津橋大學的誕生恰值 13 世紀英國城市處于機構化階段,社團組織風生水起,代表各行業利益的行會盛行,知識分子們以大學為組織契合了行會氛圍,學者們在經院制的大學集聚求學共同生活,凝聚資源與社會其他組織相抗衡,以維護其獨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追求學術自治和獨立自由?!懊總€城市中,只要某職業有大量的人,就會組織起來,以便保護其利益,引入有利于己的壟斷機制?!?/p>

堅持學術自治精神,經過不懈努力,津橋大學逐步確立了對城市的引領地位。津橋模式大學與城市互動的方式主要體現在:

一是城市圍繞大學運轉,促進津橋大學獲得學術成就。城市資源圍繞大學這一核心來配置,城市與大學戰略趨同,攜手打造學術導向的環境。在冷靜的學術氛圍中,800 年來津橋大學堅持學術本位不為世事紛擾所動,劍橋大學以 88 人獲得諾貝爾獎高居世界大學之首,為人類知識進步貢獻卓越,牛津大學培養出數以萬計的政治和社會精英?!霸谶^去幾百年,牛津培養出的政治家比其他所有大學加在一起還要多?!?/p>

二是津橋大學深刻影響城市的市政風格。津橋大學數百年來堅持傳統的學術生活方式,牛津城和劍橋城的市政規劃和建設深受影響,私家車的使用亦嚴格受限,步行生活方式和傳統建筑得以保護,城市保持優雅的學術氛圍。

三是津橋大學引領城市的經濟結構。因其學術圣殿地位而引致牛津和劍橋城的旅游業興起,出版業等服務業成其經濟特色; 現代津橋大學適時變革適應社會,1981 年以來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科學園引領大學以科研和知識成果轉化帶動城市經濟和就業,被稱為“劍橋現象”。

二、工業革命催生城市帶動大學的“維多利亞模式”

維多利亞模式互動的特點是新興工業城市帶動城市大學的產生,大學服務于城市發展。工業革命后伯明翰、曼徹斯特、利物浦、利茲等新興工業城市發展迅速,城市化和工業化急需人才,邊沁功利主義思想崛起,古典大學仍堅持人文教育傳統,城市學院應運而生。19 世紀 50 年代到 20 世紀初,有 11 所城市學院創辦,主要有曼徹斯特歐文斯學院\\( 1851\\)及利物浦大學學院\\( 1881\\) 等,創設在工業重鎮和重要港口城市。

維多利亞模式的主要成因是經濟主導,來自城市化和工業化的雙重動力。工業革命后英國城市化提速,城市經濟和人口突增,帶動城市大學產生并發展。該時期英國城市化的速度與水平均處世界第一,城市化率 1801 - 1890 年間從 26% 提至 72%,1851 年以 54% 率先城市人口過半,當時法國為25% ,俄國 7% ,美國 13%。人口增長結構趨勢主要向伯明翰、利物浦、曼徹斯特等工業城市流動。產業結構從農業轉為工業為主,大量城市新增人口需要高等教育,以適應工業化進度; 工業化帶來的資本積累為建設大學提供物質支持。

維多利亞模式大學與城市互動的方式體現在:

其一,城市大學的建校資金來自所在城市。新興工業城市的制造業發展急需技術人才,地方工商業精英或市民團體積極促進建立城市大學,主要通過當地企業家捐助和市民集資等方式形成了起始建校資金。曼徹斯特的歐文斯學院是利用曼徹斯特紡織品商人約翰·歐文斯的遺產建立,伯明翰的梅森理學院由當地企業家約西亞·梅森創辦,謝菲爾德大學由鋼鐵大王馬克·費思創辦,利茲的約克郡學院則主要由市民集資得以設立。

其二,城市大學的學科建設與城市的專業化分工相匹配。在市場這一“看不見的手”支配下,各城市結合稟賦結構優先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形成專業分工的城市體系,比如曼徹斯特依托附近廉價的煤炭和近鄰港口利物浦進口的原棉,18 世紀工業革命時借助凱伊“飛梭”和“繆爾”紡紗機造就“紡織城”,到 19 世紀蒸汽機普遍采用而大工廠林立,曼城空前繁榮; 伯明翰得益于鄰郡斯坦福的煤鐵資源而發展為金屬制造業城市,1840 年成為世界黃銅制造業之冠; 利物浦借助天然良港,18 世紀中葉從小鎮發展成在全英繁榮程度靠前的交通樞紐城市,19 世紀初成為英國第二大城市。依托城市專業,城市大學成為各工業城市的研究中心,也形成了各大學的傳統學科特色,比如利物浦大學成為航海業研究中心,謝菲爾德大學成為鋼鐵業研究中心,曼徹斯特大學成為紡織業研究中心。

其三,城市大學的基礎理念是大學服務于城市。這種理念在戰后工業城市的復興轉型中傳承,以伯明翰為例,20 世紀 70 年代以來,伯明翰城市大學根據城市發展轉型需要,專業著力于健康、教育、法律、建筑、環境、工程及設計和藝術等,并與 5000 多家公司開展合作,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重心。大學支持市政府的城市更新轉型計劃,伯明翰從工業城市轉變為會展商業旅游城市,其服務業增加值約占經濟總產出的 78%。

三、城市轉型升級推動大學發展的“新大學模式”

新大學模式互動的特點是城市化轉型促成新大學產生,新大學布局于中小城市,大學服務于城市升級。兩次世界大戰重創英國經濟,戰后大批退伍軍人就業窘迫,社會問題叢生。城市化進入新階段,需進行深化,中小城市面臨轉型升級,高等教育亟待改進,中小城市需大學覆蓋,新大學應運而生。新大學模式的主要成因來自經濟和政治。

經濟上,戰后英國經濟困頓,急需提升教育和就業。傳統工業城市經濟衰落,就業困難,刺激高等教育變革。1900 -1950 年間,英國經濟增長放緩,城市化率微升,從 1900 年的 73% 到 1960 年為 78.5% ,其他歐美國家發展迅速,美國的城市化率從1900 年的 35% 增至 1960 年 69. 9% ,1960 年德國城市化率達 76. 4%; 英國高等教育相對落后,1960年英國每萬人只有 20 個大學生,法國 44 個,美國則56 個,幾乎是英國的三倍。英國城市顯現“城市病”,工業城市污染嚴重、住房擁擠。1946 年《新城法》出臺,目標是充分就業,經濟增長同時社會平衡,改善市民居住條件,城市化注重工業匹配和就業。

政治上,戰后英國政府介入高等教育體系,加強高等教育監管。20 世紀 50 年代后,知識經濟作為城市經濟新特征,內生要求大學提升層次擴大規模,高等教育需走向大眾化階段,《羅賓斯報告》發表后,英國高等教育進入迅速擴充期,華威大學、蘇薩克斯、約克、蘭開斯特等新大學相繼誕生,主要分布于考文垂、約克等中小城市。20 世紀 80 年撒切爾政府致力于將大學引入市場,主導形成高等教育的外部和內部市場,意在使大學直面社會,大學的活力在制度和政策層面被激發,創業型大學崛起。新大學模式互動的方式體現為大學與城市密切聯系并持續創新。1961 年成立的華威大學是新大學與時俱進特質的典范。坐落在工業城市考文垂的華威大學堅持“相關大學”的辦學理念,與城市工商界緊密聯系,突破“多尼思想”。20 世紀 80 年代以“節約一半,另賺一半”的“掙得收入的政策”開啟英國大學先河,在學校管理上把企業家精神引入學校管理機制,激發師生創新活力,以學術研究特色與城市社會和企業緊密合作,沃里克制造集團和商學院是其重要成果,在研究質量評估中亦名列英國大學前列。新大學與中小城市的轉型升級相呼應,大學與城市相互激勵,在創新中共同進步。

四、大學與城市深度融合的“倫敦模式”

倫敦模式互動的特點在于,大學長期重視城市的需要,并適時變革適應城市,城市為大學提供資源和需求,大學生長與城市發展動態契合而深度融合。

倫敦的大學從創立到發展,與倫敦從政治、經濟到文化融會貫通,彼此深度對接,大學與城市融合共生,協同共進。

倫敦模式的成因主要來自經濟和政治。一是經濟因素,大學的創立和發展與倫敦各階段的經濟需求相對應。19 世紀初順應工業革命后城市化和工業化之需,倫敦大學發起建立,理念注重服務于工商業,1828 年開學后規模迅速擴大,1851 年其普通學院達 29 所,英國經濟也逐漸達到頂峰。20 世紀以來,倫敦博大精深的教育資源和與時俱進的大學網絡,為金融服務業提供了專業化的人才庫,倫敦由工商業中心轉型升級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二是政治因素,受政治力量協調,大學與城市互利協同發展。倫敦長期作為王國首都成為英國政治中心,19 世紀初倫敦大學由議員、學者以及商人推動創辦,于 1836年獲特許狀,推動了英國高等教育的世俗化、平民化進程。戰后英國政府更重視高等教育,出臺系列政策,并通過大學撥款委員會等機構加大對大學的干預; 1980 年后撒切爾政府推動高等教育的市場化,進一步促進大學與社會加強聯系。

倫敦的大學與城市深度融合體現在:

其一,大學學科結構與城市產業結構的演進相適應。工業革命后倫敦制造業發達,倫敦大學發起時其學科設置即以工程技術為主,到 1931 年其在校生數占四所傳統大學的近一半,工科生占增加的大部分。二戰后倫敦制造業滑落,經濟陷入困境,倫敦市政府致力于環境改善、舊城改造和新城建設,促進倫敦產業結構向服務業轉型; 戰后倫敦的大學則通過傳統大學革新和多科技術學院發展來適應產業升級,在學科專業上重點向金融、法律、經貿等擴展,支持倫敦在英國整體經濟依然落后于美國、日本等的情況下,其金融業仍具世界之首。如今倫敦管理著全球資產的 44%,287 家外國銀行在此營業,全球外匯收入的 1/3 在這里交易,而紐約為 16%,東京為9%。

其二,大學文化與城市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倫敦的城市文化中紳士精神是特質,勇于擔當的“約翰?!本褚I倫敦千百年來率不列顛走在世界前列,英格蘭傳統文化中的保守因素也使穩健成為倫敦的文化性格,城市文化的包容性促使倫敦成為國際化的世界城市; 而倫敦的大學文化則以服務于社會、務實、創新、包容和國際化的特征,與倫敦的城市文化相融相通。正如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院長基思·奧尼恩斯坦言: “教育、科研和成果轉化是帝國理工的三大支柱”,其 50% 的國際學生比例和30% 的國際教職工比例則與倫敦的國際化遙相呼應。

其三,大學與城市在人才培養上相輔相成、無縫對接。大學的生源、生活、教學、研究及就業都與城市密切關聯,大學的布局呈現社區化特征,大學不可分割地融入城市,城市的各個區域都有大學,大學深深植根于城市。倫敦的大學從倫敦大學創立起的時代至今,生源上注重招收本地學生,大學的教學和就業與本地企業息息相通,大學課程設置與職場緊密相關。例如倫敦城市大學的城市校區就座落于金融城,倫敦城市大學、城市大學卡斯商學院等皆以金融城的企業為研究對象和畢業生就業標的; 泰晤士河谷大學在倫敦西部有三個校區,其課程設置中音樂技術、酒店管理、護理和助產學等與城市密切關聯,倫敦旅游觀光專業則為城市量身訂制,工作實習是其必修環節。

五、大學與城市相生互動的“蘇格蘭高地模式”

蘇格蘭高地模式互動的特點在于,蘇格蘭大學率先于城市發展,大學引領城市進步,城市對大學亦有支撐,但大學與城市相對各自獨立,大學與城市呈現相生互動的獨特格局?!跋嗌?,是一種植物向體外釋放化學物質,通過影響其他植物的光合作用等,促進其生長的效應。

蘇格蘭高地模式的成因首先來自經濟因素,大學的發起緣于經濟需要,大學的發展推動了城市經濟。由于資源稟賦緊缺而經濟長期落后,從中世紀起蘇格蘭人就希望通過教育來改變經濟境況,形成重視教育的歷史傳統,四所老大學都創建于城市化之前。18、19 世紀蘇格蘭大學獲得巨大成就,促進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城市在工業化中獲得機會。其次來自政治因素,歷史政治的曲折是蘇格蘭高地模式的重要起因。蘇格蘭自古又小又窮且政府虛弱,長期與英格蘭戰爭,在 15 世紀擁有了三所老大學,主要由教會捐助成立,16 世紀宗教改革給蘇格蘭大學帶來契機,大學陸續獲得政府和貴族的捐助,在諾克斯及梅爾維爾的推動下,大學得以革新,與城市社會加強了聯系。

蘇格蘭大學與城市的相生互動方式體現在:

其一,城市為啟蒙運動提供平臺,托舉起蘇格蘭大學 18、19 世紀的輝煌。18 世紀蘇格蘭城市為大學提供了寬松的交流環境和民主的學術氛圍,成為啟蒙運動的發源地。愛丁堡醫學會 1731 年成立,1783 年成為愛丁堡皇家學會,為理論探討搭建平臺; 阿伯丁的哲學學會及“戈登磨房俱樂部”加強與社會聯系; 格拉斯哥文學協會則為布雷克、霍普等科學家提供了交流平臺; 在這一背景下,18 世紀蘇格蘭大學涌現出一批享譽世界的學者如亞當·斯密、漢密爾頓等,亞當·斯密的自由經濟思想引領人們解放思想投入工業革命,瓦特發明蒸汽機成為工業革命的技術標志。

其二,蘇格蘭大學的理念、生源、教學從早期就貼近城市社會。愛丁堡市政委員會 1582 年捐資創建愛丁堡大學,1665 年起愛丁堡市市長自動就任愛丁堡大學校長,推進了大學與城市的互動。蘇格蘭大學的生源向社會各階層廣泛開放,18 世紀蘇格蘭大學的學生相當比例來自勞動者家庭,在津橋大學則鮮見。蘇格蘭大學的目標對接社會的職業需求,大學從 18 世紀開始就圍繞社會需要,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語言、科學和藝術專業被及早引入格拉斯哥大學。大學教學理念和方法上注重務實和創新,早在 18 世紀就實現教授制,博雅教育亦得以傳承。

其三,教育文化優勢成為蘇格蘭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大學形成的人力資本優勢彌補了其自然資源稟賦的不足,蘇格蘭經濟較早注重產業結構升級,格拉斯哥大學的瓦特在這座城市開始了蒸汽機的試驗,工業革命促其發展新工業,19 世紀初格拉斯哥興起制造業,1870 -1914 年間曾是世界首位的造船中心。20 世紀以來,制造業逐漸從經濟舞臺中央淡出而現代服務業日益成為主角,大學為城市的轉型升級提供知識人才,文化教育成為城市特色。格拉斯哥依托教育優勢發展高新技術和旅游、文化產業,實現從工業到文化城市的轉變,贏得“歐洲文化之都”之稱。正如副校長弗里·博爾頓所言,愛丁堡大學一直在調整自己以適應社會需求; 愛丁堡大學通過愛丁堡研究與創新公司\\( ERI\\) 等機構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其技術轉移亦有許可證貿易、創立新公司、咨詢服務等多種形式; 如今愛丁堡的人口受教育水平居英國之最,助其成為歐洲第二大金融中心,且軟件業發達。

六、啟示

縱觀英國的高等教育和城市發展史,大學與城市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和地域,圍繞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展開互動,漸進穩健而不失靈活,其因地制宜的多樣化互動方式,呈現出大學對城市的引領和服務,以及城市對大學的支持和托舉,大學與城市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借鑒英國經驗,我國應注重科學統籌高等教育與城鎮化政策,合理把握大學與城市的互動關系,優化配置高等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大學對城市社會的引領和服務作用,促使大學與城市良性互動,共贏共進,促進我國未來高等教育和城鎮化道路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法]雅克·勒夫. 中世紀的知識分子[M].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96: 59.
[2]Soares J A. The Decline of the Previlige: the Modernnization of Ox-ford University [M]. Standford,California: Standford universityPress,1999: 5.
[3]廖躍文.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城市化的發展特點[J]. 世界歷史,1997,\\( 5\\) : 72 - 78.
[4]Gary·S·Messinger. Manchester in the Victorian Age: The Half -known City[M]. Manchester,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Press,1986,p118.
[5]Eric Hopkins. Birmingham: The First Manufacturing Town in theworld1760 - 1840[M]. London,1989: 47. 51.
[6]楊曉蘭. 伯明翰: 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的經驗與啟示[J]. 中國城市經濟,2012,\\( 4\\) : 38 -41.
[7]鄧云清. 新大學運動與英國高等教育的近代化[J]. 高等教育研究,2008,\\( 1\\) : 85 -91.
[8]張建新. 英國高等教育體制變遷研究———英國高等教育從二元制向一元制轉變探析[M]. 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91.
[9]洪成文. 企業家精神與沃里克大學的崛起[J]. 比較教育研究,2001,\\( 2\\) : 44 - 49.

綜合排序
投稿量
錄用量
發行量
教育界

主管:廣西壯族自治區新聞出版局

主辦:廣西出版雜志社

國際:ISSN 1674-9510

國內:CN 45-1376/G4

級別:省級期刊

中國報業

主管:中國報業協會

主辦:中國報業協會

國際:ISSN 1671-0029

國內:CN 11-4629/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中國房地產業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部和...

主辦:中國房地產業協會

國際:ISSN 1002-8536

國內:CN 11-5936/F

級別:國家級期刊

建筑與裝飾

主管:天津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主辦: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

國際:ISSN 1009-699X

國內:CN 12-1450/TS

級別:省級期刊

財經界

主管: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主辦:國家信息中心

國際:ISSN 1009-2781

國內:CN 11-4098/F

級別:國家級期刊

文化月刊

主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國際:ISSN 1004-6631

國內:CN 11-3120/G2

級別:國家級期刊

期刊在線投稿系統
上傳文件
支持上傳.doc、.docx、.pdf文件
18年國內外學術服務,發表國際文獻請認準藏刊網官網

資深編輯團隊

專業設計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極高

企業信譽保障

對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眾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審稿快!出刊快!檢索快!

正規刊物承諾

無假刊!無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網提醒您

1.稿件將進入人工審稿階段,審稿后會有編輯聯系您,請保持手機暢通。

2.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現象影響您的發表,請勿再投他刊。

確定

投稿失??!

藏刊網提醒您

由于網絡問題,提交數據出現錯誤,請返回免費投稿頁面重新投稿,謝謝!

確定

藏刊網收錄400余種期刊,15年誠信發表服務。

發表職稱文章,覆蓋教育期刊、醫學期刊、經濟期刊、管理期刊、文學期刊等主流學術期刊。

  投稿郵箱:cangkan@163.com

本站少量資源屬于網絡共享如有侵權請您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

版權 2009-2022 版權所有:河北藏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工信部備案:ICP備20016223號 冀公網安備13010502002858號

青青青爽不卡一区二区_操婷婷色六月中文字幕_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_中文无码一级大片_A级毛片100部免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