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城郊養老服務的現狀
1.1 養老需求多元性
近年來,城郊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穩步提升,對養老服務的需求除了物質層面之外變得更加多元化。近幾年,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相對提高,他們往往在文化、自我價值的實現等方面需要我們給予更多的關注,其精神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另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老年人對醫療服務方面具有更高的要求,例如大部分老年人都希望有醫療團隊能夠進行上門服務等。
1.2 養老服務供不應求
城郊地區由于人口老齡化程度較高,相對應的養老服務需求也持續增加,而提供養老服務的組織卻較少,政策以及基礎設施等相對不夠完善,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這就導致許多老年人得不到滿意的養老服務。
1.3 養老服務質量較低
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具有非常豐富的內容,但城郊地區往往不具備相應的條件,導致養老服務的質量相對較低。例如醫療衛生服務組織的數量和質量遠遠不能滿足相應的需求,進而引發一系列的問題;相應的社區活動難以有效開展,進而導致老年人產生孤獨等心理問題。
2 完善我國城郊養老服務的措施
2.1 完善政策,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參與
社會組織對養老服務的參與程度,與當地政府的有關政策具有直接關系,城郊地區的發展與中心城區相對較同步,但在引導社會組織參與到當地養老服務系統中的政策仍需進一步完善。
2.1.1 社會組織管理方面
政府職能部門應當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將社會組織的地位、功能以及責任進行法律意義上的明確,進而使其與政府和市場之間能夠形成互利、互補的關系。同時,對社會組織的管理也應當出臺更加切合市場規律的政策,使其運轉更加靈活,進而以多種形式參與到城郊養老服務的建設中。
2.1.2 社會組織資金支持方面
養老服務是高成本、低回報的社會服務,因此,政府在財政、稅收等方面應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例如降低或免除社會組織的所得稅標準。另外,政府應從長遠的角度進行考慮,將養老服務的供給列入當地預算及相關規劃中,在用地、基礎設施等方面為社會組織提供一定的優惠政策。
2.2 加強隊伍建設,提升養老服務質量
人才是完善養老服務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社會組織在城郊社區開展工作時,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隊伍建設,這對養老服務的質量也有重要的影響。
2.2.1 健全人才培養體系
引進相關專業人才,使社會組織服務團隊建設達到較高水平;定期對相關服務人員進行培訓,并實行資格認證制度,完善相應的激勵和考核制度,打造具有較高素質的專業服務團隊。
2.2.2 擴大人員培養范圍
提供養老服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是家屬和整個社會的責任和義務,因此,通過社會組織的參與,對有關家屬和志愿者也進行一定程度的專業知識輸送,使其具備相對專業的養老服務知識,并不斷進行完善,同樣也能使老人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
2.3 優化合作關系,整合養老資源。
城郊養老社區地理環境較為特殊,社會組織在參與城郊養老服務提供過程中,應結合實際情況,與當地居民自治組織、社區服務機構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進而實現資源的整合。
2.3.1 社會組織與社區服務體系的合作
相對城郊本地的社區服務體系而言,社會組織作為"外來者",在很多方面都處于劣勢,因此,在社區進行養老服務普及時,應促使社會組織與當地社區已有的服務體系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使兩者取長補短,互利共贏。
2.3.2 社會組織與居民自治組織的合作
一方面,社會組織為城郊養老服務體系提供相應的服務,應與居民自治組織形成良好的合作關系,以居民滿意度的提升為服務準則;另一方面,居民自治組織對社會組織所提供的的服務進行監督,促使養老服務更加人性化,兩者相互促進,使當地的養老服務系統更加完善。
3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城郊養老服務方面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積極解決當前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在實踐中總結經驗。同時,當地政府應正視社會組織在養老服務供給中的作用,在制度和政策方面進行完善,為社會組織更好地進行養老服務提供更多的便利;要積極引導社會組織進行隊伍建設,提高其養老服務的質量,高效地滿足當前城郊地區老年人的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長遠 . 國外社會組織參與居家養老服務的典型經驗及借鑒[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 : 社會科學版 ,2015(6)。
[2]劉毅 , 曹清連 . 城郊養老社區合作開發模式的構想[J]. 中國城市經濟 ,2010(11)。
[3]鄒宜珺,李梅芳。城郊居民養老現狀調查研究--以煙臺市為例[J].環渤海經濟瞭望 ,2014(6)。
[4]李靈芝 , 張建坤 , 石德華 , 等 . 社會組織參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模式構建研究[J]. 現代城市研究 ,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