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指出:沒什么東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換的貨物卻非常有限;很少的東西就可以換到水.相反,鉆石沒有什么用處,但可以用它換來大量的貨品,鉆石價值連城. 這就是國際經濟學領域著名悖論之一的"價值悖論".所謂悖論的出現,往往是因為人們對某些概念的理解認識不夠深刻正確所致.實際上我們看斯密的話,不僅是不夠深刻,可以說還處在對概念的摸索和尋找狀態,錯誤是顯然的了.加之后人對有關概念的引入和解釋也不是很合理,甚至有些還是錯的,也就造成勞動價值論的認同者,對這樣一個所謂的悖論的解釋束手無策,導致建立的經濟學理論存在很大的謬誤,解釋經濟活動或指導經濟實踐出現問題,讓勞動價值論走向落寞.
反過來,也正是因為一些反對勞動價值論的人,通過偷換概念,對它的解釋符合了這樣一個所謂的"事實",讓一個本不存在的所謂價值理論取代了勞動價值論,成為了經濟學的基礎理論,并一直延續使用到今天.
1
我們仔細分析思考斯密的話,應該可以得出這樣一些基本概念:第一句話,這里的"更有用",應該指的是價值.按當時斯密的價值觀點,這個價值應該是水中所凝聚的人類勞動.
用現在人的觀點看,這個價值,應該是作為產品或商品的、所有的水中所凝聚的人類勞動,這樣也就首先引入了價值的概念.就是抽象的凝聚在作為產品或商品的所有水中的人類勞動.
第二句話,在當時水的效用還沒有很好的體現,人們對水的認識和需求很單一、也就很有限.這時我們可以引出兩個基本概念,一個是水的客觀效用,也就是它的使用價值,是水固有的滿足人類需求的作用.另一個就是對應的水的效用的,人們當時對水的認識的基礎上建立的對水的需求.由于對水的效用的認識比較簡單,加之水的量比較大,經過簡單的勞動,取用很便捷、很方便,所以想用水交換其它勞動產品或商品也就非常有限了.
第三句話,"很少的東西就可以換到水",可以讓我們抽象出兩個概念.一個是交換,另一個就是價格,也就是他當時說的交換價值.現在認識,也就是單位水中所含的價值或勞動.
也就告訴人們,單位水中所含的勞動很低,水的價格自然也就很低,也就可以用同樣很低的或很少量的、價值或含有勞動相對較高的其它產品或商品,很隨便的換到相對比較多的水.
第四句話,"鉆石沒有什么用處,但可以用它換來大量的貨品."告訴人們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人們對鉆石的效用的認識也是很有限的,但鉆石的價值很高.也就是獲取鉆石所付出的勞動很大,凝聚在鉆石上的人類勞動相對比較多,鉆石的價值比較高,價值量比較大,自然也就可以換到更多的相對價值比較低,凝聚勞動比較少的貨物.
2
通過上面分析,我們可以抽象創立出了一些基本概念,如果我們再對這些概念進行定義,看看我們會得出什么結論.
價值:凝聚在產品或商品中的人類勞動.
效用:產品或商品所具有的、影響和滿足人類需求的固有屬性.
價格:單位產品或商品中所具有的價值量或所凝聚的人類勞動.
需求:一定社會條件及人們的自身發展條件下,愿意且能夠用自己擁有的產品或商品,換取具有指定效用的產品或商品的愿望和能力.
交換:用一定的比例,去換取具有指定效用的產品或商品的行為和過程.
我們用現在的認識抽象出這五個概念,并給出定義后,我們再解釋斯密的話,看看我們能得出什么結論.
水的用處始終很大,離開了水人類就無法生存.水是具有保證人類生存的效用的物品,作用和意義很大.由于每個人都離不開水,所以水的用量也就很大.雖然人類在單位水上付出的勞動很少,但在水上所付出的總的勞動卻很大,所以水的價值很大,價值量也是很高的.由于單位水上所含的水的勞動很少、價值量很小,水的價格很低,一定量的水,也就很難換來人們需要的東西,也就很少有人用水去換東西.由于鉆石屬稀缺物品,人類獲得鉆石很困難,所付出的勞動很多、勞動量也就很大,單位鉆石所含的勞動量也就很多、價值量很大,鉆石的價格很高,很少的鉆石就可以換取很多價格很低的貨物了.
這里,由于水的用量很大,又是人類必須的,雖然在單位水上人類付出的勞動很少,但人類在水上付出的勞動還是很多很大的,也就是說水的價值不管從效用上、還是從價值上看,都是很大的.由于鉆石很少,特別是鉆石的效用對人的需求滿足,相比較水或很多勞動產品或商品來說,就不是那么必須,雖然鉆石的價格很高,但鉆石的價值并不一定比水大,這要看人類的需求增長和人們對水和鉆石的效用的認識了.
3
到這里,對于當時的、處于工業發展初期、處于市場競爭還沒有進入商品壟斷和金融壟斷時期、對產品或商品的效用的認識或創造還很有限的、但認識到了勞動的作用和意義、希望建立勞動價值論、用勞動價值觀構筑經濟學基礎的斯密來說,應該得到一個滿意的答復了吧?也應該可以很清晰的去用勞動價值論為基礎,構筑他科學的經濟學理論了吧?我們也可以認為,我們已經給了斯密一個很滿意的解釋了,而不是讓他掃興的去否定勞動價值論,另外去尋找什么價值理論了.
另一方面,我們從科學理論來自于客觀世界、發現客觀規律、解釋客觀世界和客觀現象,用以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角度看,由于選用客觀存在的人類勞動作為產品或商品的唯一價值內容,把價值作為研究對象,也就保證了研究內容的客觀性,體現了科學理論揭示客觀自然現象、發現客觀規律,指導人類實踐的本質.以此為基礎建立的經濟學理論,必然是一門排除了人為干擾、能夠科學的揭示客觀經濟規律、解釋社會經濟現象、指導人類經濟實踐的科學理論.
參考文獻
亞當·斯密 . 國富論 [M]. 郭大力 王亞楠 譯 . 北京 . 商務印書館 .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