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電業始于1902年。該年,法國人在租界內修建電燈房,其后天津輕工業發展較快,臨解放前,中國工業基地素有上\\(上海\\)青\\(青島\\)天\\(天津\\)之美名,即使如此,至1949年末,全市僅有發電裝機容量9.8萬kW。解放后,1950~1957年經濟增長速度年均為23.2%,經濟效益達到全國水平。1958-1965年由于受大躍進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又加上天津一度降為省轄市,年均增長速度僅為4.3%。1966-1978年由于受文革及地震影響,發展速度緩慢,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為7%。改革開放以來,天津經濟發展最快,“八五”和“九五”期間,天津GDP年均增長率略大于11%,“十五”期間GDP年均增長13.9%,其中2005年增長率達到14.5%,天津已經步入全國發展較快地區的行列。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將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列入國家發展戰略布局,確立了天津濱海新區作為環渤海經濟的“龍頭”地位,這必將帶動天津經濟新一輪的大發展。
天津一次能源并不豐裕。境內有大港油田及渤海灣油田,2005年原油產量1782.88萬,氣8.79億m3,雖無煤炭資源,但自從朔黃運煤專線通車以及黃驊至天津萬家碼頭鐵路通車,給天津火電廠的燃煤供應提供了便利條件。主要河流有永定河、潮白河和海河,但落差小,基本無水能資源。由于天津是直轄市,又是外商投資集中地點、海運中心、教育中心、商業中心,對城市環境質量要求較高,對境內火電發展有所制約,依靠“西電東送”送人部分外電,“十一五”期間將有銀川東至天津寶坻的超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送電容量可達300萬kW。
“十五”期間天津建成盤山電廠二期2x60萬kW機組。截止2005年底,全市發電設備裝機總容量已達616萬kW\\(含地方及企業自備電廠80萬kW\\),其中水電僅0.5萬kW:年發電量365.69億kW?h。迄今已有百萬千瓦級以上電廠3座,它們是大港電廠128萬kW、盤山電廠220萬kW、軍糧城電廠100萬kW?!笆晃濉逼陂g電源建設將有大發展,建設東北郊熱電廠2~30萬kW機組,楊柳青電廠四期2x30萬kW并將開工五期擴建,陳塘莊熱電廠三期擴建2x30萬kW、軍糧城五期擴建、大港二電廠2x100萬超超臨界機組、北疆電廠2x100萬kW超超臨界機組,預計期內可增加裝機容量640萬kW。
在電網建設方面,已建成500kV變電站3座,變電容量492萬kVA,已形成北郊――吳莊――濱海――盤山――北部環網。向東有濱海――灤南安各莊、盤山――姜家營:向西有盤山――安定、吳莊――霸州;共4條線路與華北電網聯網。220kV電網形成西部和中東部雙環網結構,有220kV變電站33座。變電容量1030萬kVA:110kV變電站66座,變電容量538萬kVA:35kV變電站207座,變電容量581萬kVA,110kV及以上線路長度約4450km。
“十五”期間,天津電網整點最大負荷年均遞增10.9%,全社會用電量年均遞增10.5%。2005年全社會用電量為384.84億kW?h,同比增長13.18%。其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用電所占比重順次為2.53%、74%、13.61%和9.87%,同比增長分別為19.72%、13.43%、10.51%和13.49%。預計2010年天津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將達到656億kW?h,年均增長11.3%:最大負荷1100萬kW,年均增長12.3%。
“十一五”期間電網總投資438.03億元,其中500kV電網56.6億元。計劃新建東郊、板橋、蘆臺、靜海、南蔡、寶坻直流等6座變電站,新增變電容量1005萬kVA。2008年隨著東郊、板橋、蘆臺站及相應線路工程的建設,天津地區將建成較強的500kV受端雙環網。為了配合北疆電廠、大港二廠的并網發電,同步安排相應500kV送出工程,為提高500kV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水平,同區外電網建立聯絡線以便相互支援。2010年將實現北部通過寶坻換流站接受西北電力:西北部通過安定與北京電網相連,西南部通過吳莊與霸州、廊坊相連,接受山西、內蒙古的電力;南部通過靜海與河北南網相連,東北部通過蘆臺與唐山電網進而與東北電網相連。
200kV電網“十一五”期間將新建變電站36座,遷建5座,擴建7座,新增變電容量1449萬kVA。到2010年初步形成分層分區的供電模式,東部沿海將形成220kV雙環網,濱海地區主網架結構將得到加強。中心市區220kV電網將形成較完善的樞紐、中轉、終端3個層次的供電網絡。還將建設110kV及35kV工程共211項,新增變電容量1115萬kVA。規劃實施后,110kV及35kV配電網結構將得以加強和優化,濱海新區高壓配電網供電能力將有很大提高。預計220kV及以下電網投資為381.43億元。
天津電力工業現狀見表1所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