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000 年 2 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時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經過,經過建黨八十周年"七一"講話到黨的十六大以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經過了一個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三個代表"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一樣,作為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長期的指導思想,這是我們迎接新世紀、新挑戰、新使命,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開拓前進,創造新的更大的業績,開創更美好未來的重要保證。
為了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鑄造師生靈魂,幾年以前,我們在師生中組織了"三個代表"學習小組進行理論攻關,由黨支部、團委和政治課黨員教師負責,各班團支部書記、班長、政治課代表和寫入黨申請書的同學為主要成員。
政治課教師要通讀《鄧小平文選》三卷,江澤民《論"三個代表"》、《論黨的建設》、《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專題摘編)》等,以有利于綜觀全局,加強對骨干的培訓和課外輔導,并將學習"三個代表"與學習鄧小平理論相結合,組織骨干學習與帶動全校廣大師生學習相結合,集體輔導與自學相結合,學習討論與寫讀書筆記相結合,幾年來長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博大精深,內涵豐富,要把它貫穿到中學六個年級的教學之中。輔導初一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改造主觀世界,關鍵是要陶冶革命情操,提高精神境界,牢固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牢固地樹立為黨和人民的事業不懈奮斗的信念"、"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名節,有著名節重于泰山,利欲輕于鴻毛的深厚傳統"、"每一個領導干部都應該好好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了什么?現在當官應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把這些問題想清楚了,想正確了,我們就能一身正氣,堂堂正正"等論述,加強鄧小平同志堅強意志和高尚人格修養的教育,提高學生的健康心理素質。
初二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要堅持以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法制以其權威性和強制手段規范社會成員的行為。德治以其說服力和勸導力提高社會成員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覺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以職業道德、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設為落腳點"、"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引導人們在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的基礎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等論述,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鄧小平同志依法治國思想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和知法、守法、護法的自覺性。
初三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中華民族在十九世紀經歷磨難,倍受欺凌;二十一世紀拼搏奮起,頑強探索,經歷了三次歷史性巨變,終于成功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二十一世紀將是我們黨領導人民實施中華民族全面振興的世紀"等論述,加強鄧小平同志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國統一等重大問題的基本觀點教育,堅定學生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信念。高二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在對外開放過程中,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主張,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也必然乘虛而入。我國的社會主義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和就業方式的多樣化,也必然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文化生活帶來多樣性,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的法則也容易侵蝕到社會政治生活和人們的精神領域,引發見利忘義、權錢交易,導致國家意識和互助精神、奉獻精神的減弱。
這些都給我們加強和改進宣傳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帶來了新的課題"、"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平均主義不是社會主義,兩極分化也不是社會主義"等論述,加強鄧小平同志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教育,提高學生的改革開放意識、競爭意識、接班人意識及將來參加經濟體制改革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能力。
高二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堅持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并重,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希望你們成為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志存高遠、胸懷寬廣,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舞臺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努力創造無愧于時代和人民的業績"等論述,加強鄧小平同志關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正確處理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檢驗真理標準、"三個有利于"標準等理論和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的教育,提高學生用唯物論、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自覺性。
高三年級要學習江澤民同志"我們必須圍繞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這個基本問題,進一步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全面推進黨的建設的新的偉大工程"、"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不容分割""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中國的國情,鮮明地體現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特點,具有自己的優勢和強大的生命力,任何時候都決不能動搖、削弱和丟掉這些制度,決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要增強廣大干部群眾的環保意識和生態意識"、"要促進人和自然的協調與和諧,使人們在優美的生態環境中工作和生活"等論述,加強鄧小平同志關于民主政治建設、黨的領導與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國家軍隊和國防建設、民族宗教政策、外交政策、"一國兩制"構想等教育,加深對政治體制改革必要性、緊迫性、艱巨性的理解,認識國內外敵對勢力、敵對分子亡我之心不死,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重要性,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激情和提高同學們參加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自覺性。
各年級同學都要對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我們黨經過遵義會議和延安整風,黨的"七大"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新民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并對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進行了艱辛探索,以創造性的內容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財富。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它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
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和黨的十二大、十三大,特別是十四大基礎上,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取得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成功地創造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江澤民同志為總書記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受命于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當時國際共運處于低潮時期,我國出現了政治風波。不久蘇聯解體,東歐巨變,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巍然屹立,并在十四大、十五大的基礎上,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到黨的旗幟上,并產生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新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行動的指南".這對于新世紀新階段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對于黨和國家事業的繼往開來,對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對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通過多種形式的學習,師生們進一步理解到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這一根本要求,它有力的促進了學校思想道德建設這一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中老教師搞好傳、幫、帶,中青年教師大練基本功活動的深入開展。
全校師生共寫"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讀書筆記 330 多篇,撰寫政治小論文 34 篇,在省以上刊物上發表五篇,有 40 多人遞交入團、入黨申請書,擴大了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黨的群眾基礎。師生們普遍認為我們做人的標準是:"三個代表",牢記心上,教書育人,道德高尚。當高中同學張源因患病住院治療時,師生們紛紛解囊相助。當學校領導帶著師生獻愛心捐助的2000 多元錢、部分衣物及學校減免的費用送到張源家中時,張源的家長不知說什么好。
因為張源的父親是病退職工,因患心臟病動手術已花不少錢,張源的母親是下崗職工,家中生活本來就比較貧困,加之張源同學有病住院治療,全家人更是一籌莫展,學校的救助給他們帶來了及時雨。在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和學校師生的親切關懷下,張源同學很快恢復了健康,精神飽滿地回到了他渴望成才的校園中來,又開始了緊張又有秩序的學生生活。張源的母親拿著"助人為樂,道德高尚"的一面錦旗,多次找到報社記者,要求通過媒體表達全家對學校全體師生的感激之情。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把發展作為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實行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學校如何科學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學校全體教職工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防止和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象,縮小重點學校和薄弱學校的差別。
要鞏固義務教育的成果,要堅持和落實高中招生選拔和分配生相結合的辦法。
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等,認真落實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心理健康素質等,特別是要增強同學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以教育教學的優異成績,奉獻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