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宏觀方向。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切圍繞著高考這根指揮棒轉,一切以教師、教材為中心。這使得我們過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關注學生的書面成績,而忽視了學生技能的獲得與能力的提高。在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的形勢下我們高中教學更要走在改革的前沿,將全新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落實于具體的教學實踐中,關注學生學習主體性、主動性、自主性與創造性,讓學生得到能力與素養的全面提升。因此,追求學生的有效學習成為擺在廣大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組織與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呢?對此,我有如下幾點體會。
一、建立平等師生關系,確立學生學習主體性
一直以來,教師的地位備受推崇,教師以真理的化身、知識的擁有者的身份參與教學,成為教學絕對的權威者與掌控者,而學生只是教師的附屬品,處于次要的從屬地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使得教師與學生處于教與學的對立面上。由此可見,只重教不重學是傳統教學的最大弊端?,F代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學,明確提出要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要讓學生開展有效學習就必須要由傳統教學的教堂變成學堂,改變對立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師生關系,以此來拉近師生距離,確立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1.平等。高中生具有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已經具備獨立學習的能力,他們不是教師的附屬,而是與教師一樣平等的學習主體。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做好自身角色的轉換,要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一起參與到教學中來,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度。
2.公平。學生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要正視學生間的差異,公平對待,一視同仁,不管是優生還是差生都是一樣的,都有功必賞,有錯必糾。
3.期待。學生擁有巨大的學習潛能,需要教師細心挖掘才能得到最大的釋放。因此,教師不能片面地認為學生的認知就只能停留在某個層次上,而是要對學生充滿期待,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不斷留促學生進步。
4.和諧。教學不單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情感的溝通與互動。在教學中,教師既要加強知識的互動,還要進行情感的溝通。因為這些積極的情感具有強大的感染與推動作用。
二、創設有效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維的開端、智慧的窗口、發現的基石,是打開科學之門的金鑰匙。一個富有探索性的問題可以激起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學生無法運用所學來解決問題時,便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激起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因此,教師此時開展探究活動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要深入研究提問藝術,在適當的時機提出恰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與積極思維,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在提問時,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1.問題的準確性。語文學科是一門語言藝術,具有很強的嚴謹性。在提問時,教師要充分考慮語言本身的嚴密性、科學性與準確性,也就是說語言要精練、準確,不可模棱兩可,存在歧義,使學生無法弄清題意,無法進行解答。
2.問題的探索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目標。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盡量避免那種是非判斷型題目或是可以直接從文中提取信息來解答的問題,而是在文本的基礎上聯系生活,提出富有思考價值、探索價值的問題,并留出更多思考的空白。這樣,學生才可以展開充分的思考,才能突破常規,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問題的啟發性。教學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且會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出現一系列新的問題,從而使學生通過一個個問題的不斷解決來促進自身知識與技能的全面提升。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阻礙學生的思維。此時,我們不可輕易地拋出答案,而是要通過富有啟發性的問題來為學生指明思考的方向,讓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來思考,進而解決問題。
4.問題的全體性。分層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學生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在基礎知識、認知規律與學習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在提問時我們不能一刀切,而是要尊重客觀事實,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加強問題的目標性,真正做到"兼顧差異,面向全體",這樣才能使全體學生主動參與,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
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就是推動教學現代化進程。以多媒體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我們的教學往入了生機與活力,有效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種種弊端且在教學內容的豐富、教學手段的改革、教學方法的更新、教學媒介的飛躍等方面表現出了巨大、的優勢?,F代信息技術的不可比擬的教學優勢日益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認可。而且將其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更是具有重要意義。
我們都知道,語文是一門極具人文性、情感性的學科二文字本身就有著無窮的魅力,就是一門語言藝術。傳統教學中,教師通過語言來描述語言,并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反而使得教學枯燥,內容單一,使得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激情。而多媒體具有強大的視聽效果,更能展現文字的魅力以及語文的魅力,可以為學生營造一個愉悅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1.展現途徑多樣。多媒體可為我們創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兼備的教學情境,同時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實現了視覺與聽覺的完美結合。這對于以聽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是一種飛躍,且其表達的方式更為多樣化。
2.信息種類豐富。傳統教學中,學生獲取信息的種類主要是文字,還有少量的插圖。而多媒體可以突破教學時空的限制,將圖片、圖像、視頻、音頻、文字等多種素材綜合呈現,使得教學內容更為豐富,使學生可以獲取更多的直觀信息,從而為感性認知上升為理性認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意境更優美。多媒體可以真實地再現文本意境,帶領學生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去感受作者的情感、社會人文、風俗習慣,從而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達成共識。這樣更利于學生將文本與生活聯系起來,而不是純粹地學習文本;更利于學生對文本的個性解讀,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得到全面提升。
總之,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讓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愉悅,學有動力,學有成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