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經常有這樣的報道見諸報端:某學生,只因父母說了幾句,便負氣離家出走,甚至走向極端結束自己稚嫩的生命, 離開這個五彩繽紛的世界……聽著這些令人痛心的消息,萬分惋惜之余,我不由得鎖起眉頭:為什么現在的孩子心理都如此脆弱, 就如同一層薄薄的蛋殼那樣不堪一擊呢?
一、"蛋殼心理"的成因
\\(一\\)"溫室的效應"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搖籃, 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孩子的"成型"和"定性"都有著深刻的影響. 而現在的孩子卻大多是在眾人的"精心呵護"下逐漸成長的,"超級溫暖" 的家庭讓他們安穩地躲避在父母、親人的羽翼下,不管外面是寒風呼嘯、大雪紛飛還是傾盆大雨、電閃雷鳴,都不必獨自去面對,去與大自然抗爭. 任何時候、任何事情, 只要提出要求就必定會有人立刻"滿足". 可身為家長卻從未曾想過:這過多的"保護"和包辦代替讓孩子逐漸習慣在"蜜罐"里生活,慢慢成了沒有毅力、耐心,情感脆弱且經不起半點挫折的"蛋殼心理".
\\(二\\)"高帽后遺癥"
家庭、學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環境,學生一天到晚在學校里呆的時間遠遠超過在家的時間, 所以學校教育對學生的成長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時下學校都以賞識鼓勵的表揚性教育為主. 那些批評教育幾乎已與體罰和變相體罰劃上了等號, 讓人不敢輕易觸碰這條 "高壓線". 瞧,《放大孩子的亮點》《賞識教育》這些不都是以表揚為主的嗎? 即使再差的學生,教師也總是想辦法對他"不起眼"的優點進行大肆夸獎一番,讓他感覺到自己確實也不賴. 可這種"戴高帽"卻也會讓學生脫離實際而"飄飄然"起來.
\\(三\\)"自卑心作祟"
自卑是一道非常有害的心理屏障, 它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一是對自己能力的低估和輕視;二是對自己行為的懷疑和貶抑.一句話,自卑即是對自我價值的低估和不信任,每時每刻地感到自己渺小和卑微, 覺得自己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 這樣的學生他總是不敢大膽地表現自己,害怕眾人的嘲笑和歧視,擔心遭受到他人異樣的目光, 所以時常躺在自己的世界中.
二、"蛋殼心理"的對策
\\(一\\)體驗中成長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溫室"中培養出來的"嬌嫩花朵",長輩們無一不是體貼照顧周到,唯恐不小心"摔"或是"化"了. 而孩子非但不領情, 更甚者是完全難以體會父母的用心良苦,反而因此變得更"嬌"更"弱",根本經不起外面的半點風雨.寒假期間,我們要求每位學生都必須找一個體驗崗位并及時記錄下自己體驗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新學期伊始,我從學生的體驗日記中發現了許多亮點. 比如平時一向花錢大手大腳的周同學在跟隨父親出去體驗賣菜的生活后, 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 哎,沒想到我每天花去的零花錢 ,竟是靠爸爸如此辛辛苦苦得來的. 我真是太不應該了,太不懂事了……"再如,我班有名的"嬌公主"李同學親眼目睹了父親辛勤工作的一天之后, 這樣寫道:"……看著父親白白胖胖的臉慢慢地變黑變瘦, 我心里有說不出的難受,決心做一個成熟、懂事的女孩,減輕父母的負擔……" 還有些學生在當了一天的賣報員、門衛、營業員之后,個個感受頗多,收獲豐富. 這樣的活動遠比你苦口婆心地說教有效得多,真實的體驗讓他們有了真切的感受,在體悟中慢慢懂事,逐漸長大……\\(二\\)批評中堅強.
人生的道路坎坎坷坷, 不會總是風和日麗,也不會總是春意盎然,它也時常伴有電閃雷鳴,或風雨交加.所以每個人都不能總是生活在一帆風順中,總會有磕磕碰碰的時候,也正因為如此, 我們的教育當然也不能只停留在一味的表揚和鼓勵之中, 那也許會讓學生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 而且過多的表揚也會讓學生失去許多嘗試失敗、感受痛苦、增強心理承受能力的機會, 從而讓他們變得弱不禁風、不堪一擊.
古人曾云:"天將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這里的"苦其心志"指的就是要讓人經受一番痛苦的折磨,讓人具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頑強不屈的斗志和鋼鐵般的能力. 這些僅僅靠表揚性的教育是不可鑄就的, 而恰到好處的批評性教育在這方面卻有著任何教育手段都代替不了的作用,這是不容忽視的事實.生活本來就是有苦也有樂,挫折、失敗、批評、委屈、痛苦都是不可缺少的"調味劑",有了它們,才能讓學生變得堅強起來. 但是也得注意的是批評必須注意方式方法,并做到適度.
\\(三\\)成功中自信
前蘇聯的蘇洛維契克曾說過:"一個人只要有自信, 那么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他舉例說:"如果一個人自以為是美的,他真的就會變美;如果他心里總是嘀咕自己一定是個丑八怪, 那他果真會變成尖嘴猴腮,目瞪口呆,生出一臉傻相. "話雖言過其實, 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 自信是成功的保證.或者更準確地說,自信是一股強大的精神驅力, 它使人專注于一個更高、 更理想的目標, 并以最大的熱情去達到這個目標. 可以說,沒有自信就沒有理想,沒有自信就沒有熱情、毅力和勇氣.
自卑只能叫人安于現狀, 而自信卻能讓人急起直追,一往無前.要讓學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感,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品嘗成功,增強他的自信心. 張同學是我班學習成績較差的一名后進生,平??偸窃馐艿酵瑢W的嘲笑,不是因為作業錯得太多, 就是因為課堂答非所問, 因此我們經??吹降氖撬盥竦念^顱和灰暗的眼神. 怎樣才能讓他變得自信起來呢?在一次體育趣味比賽中,在大家的竭力鼓動中,他參加了排球墊球比賽,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比賽中居然打出了 152 個,獲得了年級組的第三名,見此情景,我立刻抓住契機在班里大肆表揚了一番:事實證明,任何事情,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一定會有收獲.關鍵是看你付出了多少汗水. 看著他那慢慢充盈著笑意的眼神,望著他那漸漸昂起的腦袋,我的心里也漸漸寬慰了許多.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注重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能的舞臺, 讓他們有一個能顯示自己才能的天地, 并從中品嘗到成功的喜悅,也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變得自信起來,活潑開朗起來.
總之,學生這種不堪一擊的"蛋殼心理"必須從學校、家庭和自身多方面進行培養、鍛煉,不斷給它加"鈣",這樣才能讓他們逐漸變得成熟、堅強、自信,從而能獨自去迎接社會上的狂風暴雨,去面對生活中的坑坑洼洼,成為一只能搏擊長空的雄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