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Diener將主觀幸福感定義為“個體根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評價”。 主觀幸福感具備三個特點:(1) 穩定性;(2)主觀性;(3)整體性。 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包括人口學因素(性別、民族、年級、城鄉差異等)、客觀因素(文化背景、生活事件、教養方式等)和主觀因素(人格、心理素質、歸因、自尊、自我效能感等)。 社會支持的定義是“一個人通過社會聯系所獲得的能減輕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個體的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怎樣的關系呢? 社會支持可以預測主觀幸福感嗎? 筆者研究采用問卷法對社會支持因素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進行探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隨機選取大學生 60 名發放問卷,其中有效被試 58 人;男生 15 人,女生 43 人;文科生36 人 ,理 科生 22 人 ;獨 生子女 10 人 ,非 獨生子女 48 人;家庭來源為農村的 45 人,來自城鎮的 13 人。
(二)研究工具
1.主觀幸福感問卷
對主觀幸福感的測量采用 “主觀幸福感問卷”。 這個問卷包括生活滿意度、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三個維度。 生活滿意度量表是Diener 等 人編制的 ,包括 5 個 條目 ,采用 7 點計分法,分數越高,滿意度越高,即 1 代表強烈反對,7 代表非常贊成。 積極情感和消極情感的測量采用 Kamman 和 Flett(1983)編制的情感量表中測查正向情感、負向情感的 20 個項目。 其中,正向情感維度的各項目間的內部一致性系數是 0.84,負向情感的是 0.74。 量表采用 5 級評分制,該量表信效度良好。
2.領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
采用姜乾金編制的《領悟社會支持量表》來測量大學生的社會支持狀況,因 為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大學生,故對問卷稍作改動,將“領導 、親戚 、同事 ”改為 “教師 、親戚 、同學 ”。
該量表由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教師、同學、親戚\\) 三個分量表組成,每個分量表含 4 個條目, 共包含 12 個條目。 本量表為 7點量表, 選項從 1 極不同意, 過渡到 7 極同意。 社會支持總分是由三個分量表的分數相加而成,分數越高,表示總的社會支持程度越高。 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全量表是 0.880,家庭支持分量表是 0.768, 朋友支持分量表是0.899,其他支持分量表是 0.743。
3.數據處理
根據研究目的, 在得到可靠的樣本數據后,采用 SPSS18.0 版本軟件分別進行 T 檢驗、相關分析、回歸分析等統計學數據分析。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描述統計結果
\\(二\\)人學生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關系
通過相關分析,由表 3(見附表)可知,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總分及因子其他支持,朋友支持的相關都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 \\(p<0.01\\), 與 家庭支持的相關也接近顯著 (r =0.239,p=0.070)。 整體而言 ,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的相關度很高。
因為二者之間存在顯著相關,我們以主觀幸福感為因變量,社會支持為自變量進行了線性回歸分析,以期進一步探究二者的關系。 由表 4(見附表)可見,社會支持總分可以解釋主觀幸福感 14.6%的變異(R2=0.146),得到的回歸方程是 y=0.127,x=-1.101。其中,y 表示主觀幸福感,x 表示社會支持。
四、討論
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總分及因子其他支持及朋友支持的相關都達到了非常顯著水平, 與家庭支持的相關也達到邊緣顯著水平。
研究結果與以往的研究結果一致。 比如,嚴標賓等人在其研究中也發現,大學生幸福感與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社會支持的各個來源對主觀幸福感的各指標之間均有非常顯著的影響。 大 學生 ,平時遠離父母 ,與朋友 、教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更長,因此領悟到更多的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而家庭的支持相對較少一些。 通過回歸分析,得出社會支持總分可以解釋大學生主觀幸福感 14.6%的變異,說明社會支持雖然是一個外部影響因素,但對個體的主觀幸福感確實存在較大的影響。 當然,個體的幸福感并非受社會支持單個因素的影響,其他主客體方面的因素也可能有重要影響, 比如,個體的性格特點、認知風格及其家庭教養方式等都可能對幸福感產生影響,因而還應做進一步的研究來探究其他種種因素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根據本研究結果,在實際生活中,大學生應該積極與周圍同學和教師進行更多的交流和互動,這有利于個體提高自身的主觀幸福感受。高校輔導員也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從細節著手做好這方面的工作,以提高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結論
大學生的主觀幸福感與社會支持顯著相關,社會支持對主觀幸福感有一定的預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