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關系到兒童成年后是否能夠適應社會、獲取學業、成就事業以及心理能否健康發展。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對于兒童成長乃至其整個人生的發展都相當重要,很多心理學家也對此進行了研究。
一、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概念內涵
關于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已經頗為豐富,不同的研究者在其研究領域及實踐活動中都會融入自己的看法及見解??軓日J為親社會行為是對于他人和社會有益的行為,以幫助、分享、合作、同情、安慰等為典型的親社會行為。金盛華、趙章留等把親社會行為看作一切符合社會期望而對他人、群體或社會有益的行為。兒童親社會行為則是將親社會行為理論及研究視角放于特定的群體——兒童上。
二、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工具與方法
目前存在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思辨的質性研究以及實證調查的定量研究兩個方面;采用的反饋形式主要有自陳和他評兩種形式;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及方法則有問卷調查法、自陳量表法、觀察法、教育實驗法等。
三、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內容
(一)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現狀研究
方芳、謝廣田通過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城市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總體情況不理想,且各種類型的親社會行為分布不均,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具有一致性。蔣仕菁、馮維總結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特點包括對特殊兒童的親社會行為的關注和研究、網絡親社會行為研究成為新的熱點、內隱研究成為新的研究方法、培養和干預研究逐漸增多。豐富的研究側面,多樣的研究內容,為兒童親社會行為理論的發展提供了支持與依據。
(二)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研究
兒童時期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對其整個人生的發展至關重要,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因素大致總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家庭環境、學校教育、性別、同伴關系、重要他人的評價、社會傳媒、個體因素等。李靜指出農村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形成因素有家庭、學校、同伴、社會傳媒等。張曉賢、桑標認為內疚情緒能促進兒童親社會行為水平的提高。黎志華、尹霞云等研究結果表明父親參與教養的程度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有影響。
(三)兒童親社會行為培養策略研究
蘇中紅通過試驗法得出利用動畫片進行的干預實驗可以顯著提高幼兒的四種典型親社會行為。彭宇、傅鑫媛等認為有效促進少年親社會行為的方法有言語說服、以理服人與以情動人、培養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游戲和模擬等方式。王楠(2012)論證了移情訓練對5~6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從以上的研究不難看出,目前存在的培養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措施主要包括內在激勵以及外在支持。
四、兒童親社會行為研究展望
(一)加強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發展的追蹤性研究
就中國近十年的關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來看,大部分集中于橫向研究,而追蹤性研究則相對較少。為深刻全面地了解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現現狀、存在問題、成長歷程,綜合運用縱向研究和橫向研究的方法是好的選擇。
(二)加強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神經生理機制的研究
大腦神經機制是人類思想與活動的基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勢必也與一定的大腦神經機制相關。了解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神經生理機制,無疑可以對其提供較為可靠的實證依據。目前已有的研究已逐漸向這個方面靠攏,但就研究的力度來講,還是明顯不足的。
(三)加強兒童親社會行為的跨學科綜合性研究
目前關于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研究主要是將視角集中在發展心理學上來進行的,而親社會行為卻是一個內涵廣闊的概念,它可以和很多學科相融合。兒童親社會行為不僅事關自身的發展,也關系到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乃至整個和諧社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方芳,謝廣田.城市小學生親社會行為的現狀調查與對策——以杭州市區小學生為例[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12(2).
[2]黃希庭,簡明.心理學辭典[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9).
[3]荊其誠,簡明.心理學百科全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4).
[4]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5]蔣仕菁.馮維.近年來國內親社會行為研究的特點及展望[N].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2(1).
[6]金雪蓮,李英.3-5歲朝鮮族幼兒氣質與親社會行為的關系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36).
[7]寇彧,付艷,馬艷.初中生認同的親社會行為的初步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4(4).
[8]劉慧.初中生家庭親密度、希望及親社會行為的相關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天津師范學,2012.
[9]李靜.農村留守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培養策略[N].合肥學院報:社會科學版,2008(25).
[10]黎志華,尹霞云等.父親參與教養程度、父子依戀關系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影響[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