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檔案是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學生的認知過程、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狀況作出鑒定和評價的記錄。建立心理檔案是系統地收集資料與證據的過程,是對學生心理進行描述、分類的過程。實踐證明,建立健全的學生心理檔案,不僅有利于填補學校對學生心理成長管理的空白,而且有利于及時發現和診斷學生心理問題,還有利于對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系統的跟蹤和分析,為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意義
1.有利于填補學校對學生心理成長管理的空白青少年時期是人格塑造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把孩子引導好了,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健全的心理素質。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我們的學校和家庭,能為學生建立起“心理檔案”,并經常性地開展心理檢查、咨詢服務,將會填補學校對學生心理成長管理的空白。
2.有利于及時發現和診斷學生的心理問題當學生存在心理障礙與行為困擾時,通過調閱心理檔案能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使教師方便快捷地了解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心理欲求、學習心理等方面,有利于用更科學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引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這份“心理成長記錄冊”相當于醫生的“病歷”,既有連貫性,通過它又能很好地對學生“對癥下藥”。
3.有利于對學生的心理動態進行系統跟蹤和分析心理檔案能夠追蹤搜集學生心理狀況,反映了學生心理的動態變化的過程,提高教學和咨詢工作的效率。
同時,心理檔案還可以揭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揭示學生心理品質的共性問題,能促進學校和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創設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嘗試各種手段進行教育和訓練。
4.有利于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學生可以通過查閱心理檔案,更加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發現自己有1導和心理咨詢,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或矯治,仍可以通過心理檔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對每位學生個人的心理成長、心理潛能開發提供幫助,為通過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提供了重要保證。
二、心理檔案的內容設置
1.基本資料
構建學生心理檔案的基本資料一般包括以下方面:(1)一般情況: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興趣愛好等;(2)身體狀況:一般身體狀況、發育狀況、疾病史、有無生理缺陷等;(3)家庭狀況:家庭成員組成、文化程度、經濟狀況、是否離異或單親家庭等;(4)學校生活狀況:學習成績、獲獎情況、思想品德、師生關系、同學交往、是否擔任班干部等;(5)重大生活事件:親友死亡、家庭變故、重大挫折等。
2.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主要考察學生智力水平、言語能力、數學推理等能力,認知能力與學生在校心理狀況有著密切的聯系。測查認知能力的測驗主要有:韋氏智力量表、斯坦?!饶沃橇α勘?、瑞文推理測驗等。
3.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主要考察學生的個性特點、氣質性格、個體傾向性等,主要的測驗工具有:卡特爾十六因素人格測驗\\(16PF\\)、艾森克人格測驗\\(EPQ\\)、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MMPI\\)、A型性格測驗等。
4.心理健康狀況
心理健康狀況主要考察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是否有心理問題或障礙,程度如何等,常用的量表有:癥狀自評量表(SCL-90)、身心健康量表(UPI)、焦慮自評量表(SAS1郁自評量表(SDS)、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等。
5.學習心理測評
學習心理測評主要考察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考試心理等,主要使用的量表有:學習測評量表、學習適應性測驗、自主學習能力測驗、考試焦慮量表等。
6.職業能力傾向
職業能力傾向主要考察學生傾向于哪個職業,在哪個職業上存在一定的發展潛力,通過測試結果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升學和未來職業選擇的參考,主要使用的測驗工具有:霍蘭德職業傾向測評、MBTI職業性格測試、BEC職業能力傾向測驗等。
7.檔案使用記錄
鑒于心理檔案的特殊性,必須留有檔案使用記錄,內容主要包括:測試對象、測試時間、測試參與人員、測試工具、測試情況記錄、建檔時間、調檔時間和原因等。
三、建立的原則
1.保密性原則
心理檔案涉及學生的隱私,因此應做到嚴格保密,并且必須貫穿建檔、存檔、調檔全過程。具體應包括以下情況:學生本人不同意,妨礙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或違背心理咨詢工作守則的,一律不許公開;除專職心理教師和學生本人外,任何人無權翻閱或評價心理檔案。若學校領導、班主任或家長需調檔,必須先接受相關的基本培訓,嚴格按照心理檔案管理的規范執行。
2.客觀性原則
心理檔案的建立和解釋必須遵循實事求是、尊重客觀事實的科學態度,不真實的心理檔案不僅不能反映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還可能給學生正常的身心發展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構建的過程中必須搭建合理的測評框架,在施測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正確的規范操作,在解釋的過程中必須由專業教師給予科學中肯的答復。
3.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指在收集心理檔案時應堅持資料齊全、施測有序、前后一致的原則。資料齊全指的是在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時要提供有效完整的量表測查,測試后要及時對所有資料進行妥善保存;施測有序指的是要考慮施測的時機和學生的心理狀態,量表中的內在結構是否適宜同一天施測等因素;前后一致指的是先后接受測試的學生使用的量表需要一致,同一個學生在不同時間施測的量表也需要一致,這樣才能保證科學的比對。
4.發展性原則
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需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和解釋學生心理檔案所記錄的結果。例如,某個學生剛剛經歷了學業挫折,接訪時該學生甚至出現腸胃不適等身心癥狀,若此時施測,那么心理健康相關的量表得分會較低,但經過科學的心理輔導以及學生的自我調節后,該生的心理狀況漸漸好轉,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了,心理測評的結果也轉好。這說明心理檔案需要及時更新補充和記錄,盡量做到能正確反映學生的心理狀態。
四、管理和應用
1.檔案解釋保存的管理
保證做到專人專責,制訂嚴格的管理條例,一般由學校心理科保密存檔,每次調檔需要留有完整的使用記錄。明確心理檔案必須由獲得相應資格的專職教師來解釋結果,任何調檔都需經過規范的程序。非經學生本人同意或特殊情況,任何人不得翻閱心理檔案,嚴格控制知情范圍。
2.提供教育干預意見
以心理檔案為依據,可以盡快而較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個性特征、社會交往等信息,并順應每個學生的獨特性,量身定做適宜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當學生遇到心理困擾和成長危機時,則以其心理特點尋找因人制宜的心理干預方案,讓其回歸到積極的學習生活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