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何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進行美術指導
目錄
摘要(詳見正文)
一、明確不同階段幼兒美術學習的特點
二、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畫內容
三、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
四、關于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反思
(一)充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二)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想像能力
(三)學會欣賞幼兒的作品
參考文獻
以下是論文正文
內容摘要:
幼兒美術是3——7歲學齡前兒童所從事的造型藝術活動,反映幼兒對周圍現實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幼兒美術不僅具有濃厚的趣味性還具有強烈的情感性,又直觀又形象,是最為幼兒喜愛和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分為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類。幼兒是美術教育的對象,是美術教育活動的主體,幼兒美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體系中,具有任何其他活動不能代替的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美術 學習特點 指導特點
問題的提出:
一位臺灣的學者曾經感慨說:“幼兒園美術教育是一把雙面刀刃!教得多了,幼兒易成為教學內容與教師偏好的奴隸,難以掙脫,有幸掙脫,亦已身受傷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花開的結果,卻常見兒童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學習的過程有刺激而沒有收獲?!蔽覀冊趯τ變哼M行美術教學活動時候,應根據幼兒不同階段的年齡特征進行指導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引導幼兒發現收獲中的美,感知美、體驗美、創造美,促進幼兒認知、智力及創造性能力的發展。那么如何針對幼兒的年齡特征進行美術指導呢?
一、明確不同階段幼兒美術學習的特點
(1)3——4歲幼兒(小班階段):這階段幼兒的手肌肉,骨骼發育欠完善。這時他們握拿的蠟座應軟一些,便于幼兒涂畫;塊頭應大一點,便于幼兒握拿;最好是為幼兒選擇油畫棒,它硬軟適中,粗細合適,幼兒用它畫出的畫面顏色鮮艷,非常適合于此階段幼兒。
(2)4——5歲幼兒(中班階段):這階段的幼兒有了基本的美術功底,想象力也逐漸豐富,已不滿足于簡單的涂鴉。此階段幼兒應培養他們一定的構圖能力,對色彩的敏感度。開始圍繞一個主題思考如何在畫面上表現,但是構思常不穩定,仍然邊構思邊作畫,極易受環境或情緒的變化轉移而偏離主題。
(3)5——7歲(大班階段):初步體會色彩變化的規律,對顏色的敏感度提高,能注意各種圖像的大小、位置及它們之間的前后關系,能較靈活地安排,使畫面情節更清楚。
此階段幼兒常常不滿足于簡單的白紙作畫,開始嘗試各種方式作畫,將美術運用到手工、娃娃家裝飾、語言角畫信等學習和生活中去。
二、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繪畫內容
了解了幼兒的年齡特征以后,再來制定幼兒美術活動的繪畫內容,繪畫內容的選擇應從形象性、生動性、趣味性出發,所選擇的內容應為幼兒所熟悉的,接觸較多的事物。為此必須根據從淺到深,從簡單到復雜的規律制訂好教學度。
(1)3——4歲幼兒(小班階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物體進行涂鴉,如小鴨子涂色,給小貓的花裙子涂色等等。進行簡單的添畫,學習簡單的線條,如學習直線(小雨點)、學習波浪線(河水)等等。利用蘿卜、馬鈴薯、紙團、布團(布包泡沫塊而成)、串珠(小鐵絲穿上木珠而成)等材料進行印章畫。
(2)4——5歲幼兒(中班階段):學習各種圖形替代單一的線條,擴大對物體特征的認識,注意主要特征部分不遺漏。變化人物或動物各部圖形組合的位置,并表現它們的某些細節,使圖像更為生動。學習簡單的寫生,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及構圖的基本功。嘗試讓幼兒玩色,如粉刷房子、印染等利用顏料進行美術活動。
(3)5——7歲(大班階段):以情節畫為主,又目的地安排畫面,注意個總圖像的位置與動態,表達它們之間的關系去表現情節內容,逐步體會布局的均衡與變化以及美感??梢試L試讓幼兒聽完故事以后把故事畫下來,又或者讓幼兒把國慶節、中秋節或其他有意義的事情畫下來講給其他小朋友聽。利用已經掌握的美術功底進行其他美術創作,如在圖書角自己創作一本故事書。手工角給媽媽設計一條花裙子等。認識一些有名的畫家,欣賞一些名畫,可以讓幼兒嘗試臨摹等。
三、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教師常用的指導方法
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對于喜好新鮮事物的幼兒來說,采用靈活多變的小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激起他們對美術活動的興趣和熱愛。
(1)游戲情景法
教師要善于運用游戲的情境來感染和調動幼兒。如:情境表演、看錄像、講故事、變魔術等活動都是幼兒喜歡的游戲,這些游戲里又包含著豐富的美術知識,而創設寬松、有趣的游戲環境,更易于幼兒把自己所思所想表達出來。
(2)觀察引導法
美術活動是視覺藝術活動,離不開觀察。引導幼兒觀察時,首先是啟發幼兒對生活和事物的熱愛。如引導幼兒觀察、回憶最喜愛的動畫片里的人物或動物是什么樣的?有什么樣的特點?進行交流之后再畫。從而啟發幼兒通過觀察抓住事物的調整,并把自己的感受和聯想表達出來,使他們的畫面生動而充滿兒童情趣。
(3)過程指導法
幼兒作畫時,教師即不能無目的的巡視,也不能過多的詢問干擾幼兒的原有思路。老師要做到因人而導、因需而導。如對自信心不足,不敢下筆的孩子,可以采取手把手或在紙上示意,幫他邁出“萬事開頭難”的第一步。在幼兒不知道如何繼續豐富畫面時,老師應及時指導其豐富畫面,幫他添上關鍵的幾筆,起到拓展、豐富畫面的作用。
(4)欣賞法
通過欣賞一些中外名家作品、兒童優秀美術作品或其他幼兒的作品,引導幼兒產生感受,理解和發現作品的表現手法和含義,使他們在獲得藝術“營養”的同時,激發他們大膽地表現與創作。
(5)注重幼兒情感體驗的表達
繪畫也是孩子們的一種表達情感“語言”,他們的畫表現了他的思想、情感、興趣和對外部世界的認識。而孩子的大腦易興奮,不易抑制,表現為容易激動,控制自己的能力較差。所以在美術活動中,幼兒常常把自己的喜悅、快樂、悲哀、煩惱都傾注出來,使之成為他們自己天真的語言,他們時而自言自語,時而互相對話,表述欲望非常強烈。幼兒作畫時,教師不要總擔心或關注幼兒的造型能力,評價幼兒作品時不能以“好不好”、“像不像”的標準,而是要使他們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并通過自主的創作過程,建立起對美術活動的興趣。面對幼兒的作品可以讓幼兒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想要訴說的內容。
四、關于幼兒園美術活動的反思
(一)充分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蔽覀兛衫弥車F實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打動兒童的心靈,如:我們帶孩子們到古城參觀,孩子們看到了美麗的景色和人們的各種勞動及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非常開心。
回來后,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的所見所聞 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有的孩子繪畫了家鄉的特產—張飛牛肉、白糖蒸饃以及保寧醋等;有的孩子繪畫了古城各種建筑和植物的美景;有的孩子繪畫了叔叔、阿姨與顧客討價還價的情景。由于幼兒有了一定的親身感受,每一個孩子都在快樂的創作,他們把自身對美的體驗和真實情感傾注在藝術創作之中,從中體味現實生活的美好,這種創造對兒童來說是很快樂的,幼兒的繪畫興趣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有了真正的興趣,幼兒的繪畫能力才會有提高,因此我們在完成教學目的的同時,不能給幼兒施加明顯的壓力,這樣孩子在寬松的氛圍中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在繪畫過程中找到不同的樂趣,并陶醉于其中,最后作為老師的我們要旁作耐心的指導,結合孩子的階段心理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如:在繪畫活動《美麗的熱帶魚》中,我先請幼兒觀看熱帶魚,一起玩“小魚游”的游戲,幼兒對游動的小魚增加了興趣,在興趣之下孩子們開始動手畫,但是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把魚兒畫出來,有一部分孩子或許因為游動的小魚而產生繪畫的興趣,而另一部分孩子或許因為小魚游動而不知道如何下手畫,所以教師的指導在這里就很重要。我們不要求幼兒畫的有多像小魚,而只希望孩子畫他們心中的小魚就可以了,如果非要他們用三角形畫出小魚的身體,則是硬生生的把孩子趕出了“靈感”的大門。
(二)發展幼兒的藝術表現力和想像能力
當幼兒對教師安排的內容不感興趣時,即使老師想方設法引導他們,其結果都不是很理想。例如:在繪畫“我長大了?”活動中,我讓孩子們繪畫長大了想當解放軍、做醫生、老師、并在小黑板上范畫了這些職業的特征,并強調孩子照著老師的畫??墒窃诨顒又?,我發現很多孩子都在一邊小聲的嘀咕,“我不畫這個”,一臉不情愿,我把孩子的注意力硬拉到自己確定的內容上來,表面上看似乎完成了教育目標,但實際上幼兒并沒有真正學懂。相反,如果能滿足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幼兒在沒有心里壓力的情況下,許多幼兒常常會在各場合自發地,旁若無人地作畫,并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能力。第二次我又進行了新的嘗試。還是這個繪畫主題,我只是進行引導。我讓孩子們先討論,“長大后想做什么職業?”“長大后你想去哪兒,看到些什么?”“長大后你、你父母等身邊的人有什么變化?”等等,然后讓孩子們自由繪畫。結果好多孩子都畫了各種各樣的畫,有的畫了宇宙飛船,他說:“長大后想當宇航員去太空看看?!迸?!看他的想像多么 的豐富;有一個孩子繪畫了一個機器人和一臉盆,我問她:“你畫了什么呀?”“我長大后想設計一個機器人,幫媽媽洗衣服,做飯,媽媽就不會那么辛苦了?!倍嗝雌婷畹南胂蟀?!多么純真的童心??!雖然這次活動與我原來計劃的畫面相差甚遠,可是我發現孩子們都陶醉于這種充滿樂趣的想象中。
由此,我懂得了急于讓幼兒學會寫實地表現和掌握技能是不可取的,美術活動是一種感興趣和快樂的游戲,一切教育概念都應立足這個現實基礎之上。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當幼兒感到需要時,教給他們一些美術的知識和技能,這將會有助于幼兒更好地進行創造活動。 我們應順應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鼓勵他們把想到的和感受到的,自由、輕松、愉快的進行表現。在這一自然而然的過程中使幼兒的創造性逐漸豐富,切忌用成人的模式去教導、要求幼兒。
(三)學會欣賞幼兒的作品
幼兒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幼兒的作品能充分展示他們的這一特點,繪畫對于孩子來說是另一種語言,也是承接、釋放孩子情感的載體,當孩子涂畫出一幅幅的“作品”時,面對他們的杰作,我們該說什么、父母又該說什么,大家該怎么做?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會對孩子的“創作”產生影響——令其快樂無比或深感失落,因此我們應該因勢利導,在評價前先聽聽孩子們說說自己的畫?;蛟S你會認為亂線條、漆黑一片的“大作”實在是“慘不忍睹”,或許你還會產生一種想迅速清除進垃圾桶的想法,但是,孩子們隨意性的畫面恰恰反映的是他們心中的世界。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的畫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有的作品只有他自己看的懂、說的清.因此,我們在評價幼兒美術作品時要尊重幼兒,善于發現幼兒作品的精華所在,表現出接納、贊許的態度,只有這樣才可能和幼兒溝通。 因此,欣賞孩子的作品也是教師的必修課,學著理解孩子的童心,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去欣賞他們的作品,聽他們講畫面中的每一個點﹑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角落,贊賞他們的創作才能,和孩子一起去分享他們自己的畫,讓孩子在賞識中感受自己的閃光,在閃光中充滿自信,在自信中創造新的美。
參考資料:
《幼兒教育》、《心理學》、《幼兒園探索型主題活動案例》、《孩子是天我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