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中學是我國民族教育的重要承擔機構,是我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中學承擔著民族人才培養的重任,是民族地區的標志性教育符號,同時也是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的重要執行力量。我國民族教育近年來發展迅速,“在2008年教育部統計數據中,普通高中階段少數民族學生為176.94萬人,占全國普通高中學生的7.15%,普通初中階段少數民族學生為503.28萬人,占全國普通初中學生的9.03%”。在少數民族教職工方面,“普通高中階段少數民族教職工為45.12萬人,占全國普通高中教職工的7.76%,普通初中階段少數民族教職工為29.22萬人,占全國普通初中教職工的8.42%”。
民族中學的現狀及未來發展,無疑是民族教育研究的重點領域,本文試圖分析我國民族中學的教育現狀,結合當前的國情,展望民族中學未來發展的方向,從中理解民族中學存在的價值及意義,以利于教育界對民族中學的深入認識。
一、民族中學的教育現狀
民族中學在我國廣泛分布,地位較為特殊,教育教學質量大多比較優秀,民族特色鮮明。
1.當前民族中學規模適度
我國的民族中學一般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完全中學,一種為單設初中,另外也可分為省定民族中學和非省定民族中學兩類。例如“云南省民族學校主要分為兩個層次,省認定的民族中小學有41所,各州、縣、市認定建設的民族中小學有200多所”。
民族自治縣大都有民族中學,民族地區的地區級行政單位一般也都有自己代表性的民族中學。以云南省為例,在民族地區以及少數民族較多的普通縣大都設立民族中學,民族中學的規模呈現集中的趨勢,一個行政單位大多設立一所民族中學,這種民族中學一般條件較好,規模較大,實行寄宿制。在規模上,我國的民族中學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能夠容納少數民族學生的入學要求,在調研中發現,一般民族中學的漢族學生約占20%,這個比例比較適度,也證明了民族中學的規模已經足夠。例如寧夏“全區已有獨立設置掛牌的少數民族中小學217所,其中小學173所,中學44所;民族中等職業學校2所,民族預科部1個,民族高校1所,初步構建成了較為完整的民族教育辦學體系”。
“在黑龍江省,滿、回、朝鮮、蒙古、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赫哲、柯爾克孜和錫伯等10個世居少數民族單獨設立的中小學校187所,在校生共18595名,專任教師2015人。雙語教學的朝鮮族、蒙古族學校共有112所,占民族學校的60%?!?/p>
2.地位較為特殊
民族中學的地位較為特殊,總體地位較高,在當地的基礎教育中地位顯赫。在調研中發現的一個普遍規律是,民族中學的教育聲譽較高,教育質量普遍都是當地最好的或者第二好的中學,在有縣一中的地區,可能與縣一中持平或稍遜,在沒有縣一中的地區,民族中學大都是最好的學校。同時民族中學因為特別的身份符號,在上級的行政管理中,往往接受教育局與上級政府民族事務局的雙重領導,在經費上往往能夠得到財政撥款的傾斜和民族事務部門的重點關注,所以民族中學的地位較高,受政府的關注度很強,同時當地政府主辦的相應的民族特色文娛活動,往往由民族中學承擔,這無形中也拉近了民族中學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傮w來看,與普通的學校相比,民族中學的地位較為特殊。
3.教學質量總體優秀
民族中學的教學質量總體表現優秀,筆者在調研中深刻感受到了這一點。民族中學作為受扶持的對象,本身的財力一般不差,同時我國對于少數民族教育的傾斜,在民族中學身上表現明顯,所以民族中學往往能夠成為當地的優秀教育資源。民族中學的師資力量在當地表現出色,同時在升學率上也表現優秀,幾乎每一所民族中學都有一大批優秀的校友。
4.民族特色鮮明
民族中學的民族文化符號明顯,民族特色鮮明。民族中學很多是當地的民族研究人才的聚集地,同時學校大都開設有民族地方課程與本民族的特色教育項目,這種特色教育項目往往是當地最為重要的也是持續影響力最大的民族文化教育。例如西雙版納州民族中學在民族特色方面探索很多,編寫民族韻律操,組織學生成立葫蘆絲、巴烏吹奏隊,組織成立象腳鼓舞、孔雀舞隊,開辦校園民族文化活動周,開辦布朗族班、基諾族班、和尚班等。
這些既是民族中學的文化特色,對于當地來說,同時也是一種優秀的民族文化符號。在當地,民族中學大都是最高學府,所以民族中學的地位較高,影響廣泛。影響學生文化群體的優勢,決定了民族中學的民族文化特色對于地方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二、民族中學的現狀分析
總體上看,民族中學發展較好,但仍然需要關注師資水平的提高、民族特色與教育質量的平衡等方面。
1.民族中學的師資水平有待于提高
民族中學的師資水平在當地算優秀,但從民族中學承擔的民族教育與民族文化上的重任來看,仍有待提高。在調研中發現,民族中學里相應的民族文化人才較少,教師的學歷總體上看仍待提高,大部分教師的學歷是函授等成人學歷,特別是民族文化研究人才,嚴重缺乏,在數量上教師缺口不大,但在質量上有待提高。
2.民族中學的民族特色與教育質量的平衡
在調研中發現,在嚴重的升學壓力之下,民族中學的應試傾向很嚴重。這一點本無可厚非,畢竟民族中學所承擔的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選拔民族人才,只有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才能提高民族中學的質量,才能培養更多的優秀的民族人才,但這一壓力需要與民族特色適當的平衡,如果民族中學的一切都與其他普通中學相同,那么民族中學自身就變成了另外的一所普通中學,也就脫離了自身的民族中學的特色和使命,所以民族中學需要重視教育質量,同時也需要重視特色,兩者并不沖突,可以做到相得益彰。
3.教學質量與民族文化之間的必要的張力平衡
這也是民族中學內部的一對矛盾,如何在保持教學質量的同時,提升民族文化的傳承,即教學質量與民族文化之間需要一種張力來平衡。鑒于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質量薄弱,在小學階段學生成績本身就已很薄弱,特別在一些邊遠地區,小學階段的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水平很差,甚至到了初中階段的漢語交流都存在問題,這是筆者在幾所學校調研中發現的問題。
云南省1300多萬少數民族中,有700多萬人口的少數民族地區基本不通漢語。在這種情況下,民族中學往往壓力很大,提高教學質量極為艱巨,要同時承擔民族文化的發掘與繼承,就顯得更為艱難,但兩者仍然需要保持平衡。
4.民族文化傳承的使命與民族人才的培養方面表現優秀
民族中學普遍在民族人才的培養上表現良好,民族人才多出自民族中學的培養,從人才培養的角度看,民族中學的任務完成得比較好。在民族文化的傳承方面,民族中學大都很盡力,學校一般都撥出??钣迷诿褡逦幕陌l掘、民族文化的教育與文化項目中,民族中學對當地文化的影響力一般都很大,總體來看,民族中學在民族文化的傳承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民族中學未來發展展望
在發展上,民族中學需要堅持民族文化特色,注意均衡發展,協調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等,努力成為我國民族和諧的教育基地。
1.堅持民族文化特色
民族中學如果僅僅只是提高教學質量,則是拋棄了自身的文化使命,而與普通中學靠近,所以在民族中學未來的發展中,要堅持自身文化傳承的使命。在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教育研究等方面應保持住自身的特色,強化自身的文化符號,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中心,民族教育的高地。這一使命的堅持,才是民族中學自身的特色的彰顯。同時民族中學還要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推進當地的文化發展?!耙獜娬{教育本身的改革和發展,民族地區的學校要辦成當地經濟、文化、科技交流的中心,成為一個窗口。民族地區教育的發展需要批判地借鑒其他民族的優勢和特長,尤其是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傳統觀念、風俗習慣等對教育發展所產生的正面積極的影響。民族教育的發展要兼顧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及繁榮民族地區的現代文明的重任?!?/p>
2.利用寄宿制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普遍較為落后,這主要是因為民族地區一般人口稀少,地域范圍過大,導致小學階段接受教育的時間較晚,并且在許多不普及漢語的民族聚居地區,民族學生在小學階段的漢語水平沒過關,小學的教育質量較差,導致部分學生在進入民族中學時,才真正接觸到正規的學校教育。所以辦好民族中學,對于民族地區的教育均衡發展極為重要。這部分原因是因為民族中學的教育條件較好,大都能提供寄宿制,而免去了小學階段學生的奔波之苦,在學校寄宿的集體生活環境中,語言學習、文化交流更為頻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交流,實現學生之間的教育均衡。從這一角度上看,民族中學的寄宿制相當重要,是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重點與核心。
3.協調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
這是民族中學所承擔的最為重要的政治使命,不容忽視?!懊褡鍖W校開展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教育的基本任務,是幫助學生增強對本民族和別的民族的了解,培養學生適當的民族間的交往的態度,促進各民族學生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促使學生自覺地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命運聯系在一起,自覺維護國家整體利益,增強學生國際友好交往能力?!?/p>
民族中學在教育中必須對國家認同與民族認同兩者共同推進,在民族文化傳承、民族身份認同的同時,確保學生對于國家的認同與忠誠。不管任何民族,都是中華民族的組成部分,對于自身民族的認同,并不是與其他民族的疏遠和對立。所以在民族中學的教育中,首要的是國家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其次才是對自身民族的認同,不能讓民族中學成為民族沙文主義的搖籃,更不能在強化民族身份的同時,忘記了民族和諧。
4.促進現代知識與民族傳統文化的交融
這是民族學校的重要教育使命。民族中學作為當地民族學生聚集的教育高地,必須強化學生對于現代知識的教育;而同時作為民族教育機構,民族中學還必須重視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教育,前者激進,面向未來,后者保守,面向過去?,F代知識與民族傳統文化兩者之間的和諧并存,前者決定了民族中學的教育質量,后者決定了民族中學的民族文化特色。兩者在民族中學的交集,決定了民族中學既要面向現代、面向未來的高科技高競爭的科技社會,同時需要追尋民族文化的根源,傳授傳統文化的精華,促進學生兩者的和諧并進。
5.成為民族和諧的教育基地
作為民族教育最大規模和最為重要的教育基地,民族中學承擔著民族和諧的教育使命。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之間的和諧是國家和諧的前提,而民族和諧教育正是民族和諧的基本前提。民族中學必須成為民族之間理解、交流、和諧的教育基地。在民族和諧的環境中推進民族教育,促進民族間的文化理解和文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