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程, 它的學習和語文一樣,有相似之處,學習必須從語音入手,接著是詞匯、句子、課文,以及必要的語法知識等.僅僅學會這些還遠遠不夠,要對英語達到熟練掌握并且靈活應用的程度, 還必須對英語進行扎實的聽、說、讀、寫基本功的練習.
我們可以這樣說,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不斷養成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學習習慣指的是良好的聽、說、讀、寫行為習慣的養成.
一、養成聽的良好習慣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首先從聽力入手.試想我們一出生, 感受語言的第一神經是聽力神經, 也就是說我們接觸語言首先從聽力開始的. 說的前提條件是聽. 只有聽清,聽懂語言, 我們才能說得清, 才能把語言表達明白. 教師必須把聽力作為學習英語的首要任務.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盡量用英語來和小學生交流, 在交談的過程中, 要注意使用手勢、表情等來幫助學生感受語言.
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上有大量的圖片,并且在這些圖片下用英語寫著這些圖片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師在講課時, 要通過播放錄音,讓學生邊聽錄音,邊看圖畫,來準確地把握這些圖片所要表達的錄音內容, 進而讓學生可以正確模仿.在錄音播放的過程中,會出現不同的角色,有大人,小孩,有男人,也有女人,他們用不同的音調來朗讀課文,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小學生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也置身于其中.眾所周知,小學生天生愛模仿,并且模仿力極強.小學生也正是從模仿開始接觸世界的. 他們模仿大人說話, 模仿大人動作, 模仿大人各種表情等.但是他們的自我控制力較弱,他們一聽教師發音,便開始說話. 不去仔細聽,也不去考慮怎樣發音,就急著去開口說話.這也符合小學生的特點.所以教師在用英語說話的時候,要盡量放慢速度,準確發音.
根據這些特點,我在講課的時候,首先讓學生必須保持安靜的課堂紀律, 這樣可以讓學生能夠聽到清我的發音;并且結合手勢,采用重復朗讀的方法進行練習.例如,在朗讀單詞 apple 時,我連做兩遍示范發音,并且連續打兩次手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看得清我的嘴型,注意嘴型的大、小、扁和圓的變化,在我打第三次手勢時,學生開始發音.這樣不僅能夠聽得清,讀的也準,效果非常好. 教師在播放錄音時,也要采取同樣的方法,連續播放兩遍錄音,然后讓學生進行跟讀,并且讓學生讀準音的時候,注意語調的變化.
二、養成說的良好習慣
聽是學習英語的第一要素, 要想學好英語必須讓學生開起口來, 讓學生大膽地開口講英語.小學生相對于中學生來說,由于年齡特點敢于開口,不害羞.所以教師要緊緊抓住這些特點鼓勵學生開口講話.教材的改編,課堂內容的設計, 為學生的開口講話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所以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說的習慣. 教材的設計是死的,但對于講授這些知識是靈活的.教師在講授這些知識時要注意情感教育在教學中的應用.
古人說得好:"親其師,才能信其道. "教師要想講好課,必須首先要贏得學生的好感,只有學生尊敬你,愿意聽你的課,你講授的知識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基礎. 同時,教師應精心備課,組織課堂教學,創設生動有趣,貼近生活實際化的教學場景, 運用必要的教學工具,\\(幻燈片,錄音機、投影機,語音室\\),盡可能創設逼真的教學環境, 讓學生置身其中, 感受英語環境, 這樣學生才敢于開口講話,充分地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教師要善于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為學生創造開口講話的機會,例如,英語演講,英語話劇表演,英語歌曲表演等,對于贏得冠軍的學生發小紅花, 對于表現突出,有進步的學生發小紅星以示鼓勵. 要想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大膽開口講話, 對于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 當得到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表揚時,他的積極性才會被調到起來,才敢于用英語講話. 也就是說必須讓害羞的學生充滿自信心. 實踐證明,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它的積極性就越高. 可以這樣說成功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礎之上. 所以教師就要努力幫助那些心里有負擔的學生不斷地克服思想負擔,在上課的時候,哪怕只有一點進步教師都要給以表揚. 課下教師又給以他們積極的幫助,練習題的設置有坡度緩,層次多,一步一個腳印,不要急于求成,讓他們在口語的訓練中找到歡樂和自信.
學生在講英語的過程中, 教師要給于鼓勵的眼神和表情,對于出現的錯誤,教師不要立即給予打斷和糾正,而是在學生講完之后,可以提問其他學生有沒有發現錯誤,是什么?
怎樣糾正?這樣不僅給了學生應有的自信心,還給其他學生提供了說話的機會. 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剛開始接觸英語,怕說不好,所以聲音比較低, 教師不要給予批評, 讓他們多講,多練. 只有他們覺得發音正確,沒有錯誤了,自然聲音就高了.這時教師要讓學生注意表達時的表情、語氣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
三、養成讀的良好習慣
"讀" 是指有感情地朗讀單詞、 句子、課文.朗讀的過程中,教師從一開始就要嚴格把關,單詞的讀音必須要正確,然后是語調. 例如,陳述句用降調,一般疑問句用升調,特殊疑問句用降調等, 在這些基礎之上朗讀時要注意有感情,掌握節奏,并且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體會語感. 朗讀英語是學生學習英語的必要途徑,朗讀英語是說英語的基礎,只有能夠流利地朗讀,才敢于開口說英語.朗讀時教師的示范、領讀尤為重要,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所以教師必須要讀準發音,不準的地方要勇于糾正,和標準發音保持一致.同時在領讀的過程中,要注意手勢,表情,輕重音等加入.課改到今天,我國的基礎教育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 相應的一些教學設施都以配套到位, 上課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利用錄音機來領讀學生朗讀課文和單詞, 這樣不僅保證了學生發音的準確,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有,學生每人配有一套光盤,教師要督促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認真聽朗讀.
四、養成寫的良好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寫"主要包括:書寫規范,單詞的大小寫要正確,標點符號要準確,格式要規范. 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平時的指導.再有學生書寫語言時句子要正確,這和我們上面講的學習習慣是分不開的. 從小養成寫英語日記的習慣, 對于學生的作文有相當大的幫助.
總而言之,良好的聽、說、讀、寫習慣的養成對于小學生學習英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在上課時要注意這些習慣的養成.這些習慣養成對于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和教育教學質量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有步驟、 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