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作為教育教學的一種活動過程,課堂管理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通常情況下,課堂管理的有效與否被視為教師教學能力高低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然而,什么是課堂管理?關于課堂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定義。
曾維芳在綜合約翰遜、埃默和季婷婷等人的觀點后認為:課堂管理是一系列活動的組合,它為學生提供一種課堂生活,幫助學生發揮最大效能[1].車偉艷指出:課堂管理可以被定義為創造和維持“教與學”行為產生的環境所必要的規則和程序[2].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學?劉倫斌、孫可娜認為“有效教學”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內(時間、精力、努力),通過教師教學,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和發展,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是衡量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唯一尺度[3].北師大博士龍寶新等根據新課改下的教學實踐,提出有效教學概念的重構,并通過綜合利用一切教學策略和教學藝術,使這種教學理想轉化為能使師生協調發展、不斷超越的教學形態的過程[4].如何通過課堂管理實現有效教學?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提出了以下策略:
2 課程管理的策略
2.1 課程管理要定心
定心之要,體現在上好每門課程的首次課。有些教師或是因為經驗不足,或是因為認識不夠,或是因為無力兼顧,對每門課程的首次課不夠重視,沒確保首次課的上課質量。其實,上好首次課是極其重要的,就如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課給學生留下好印象,就如給學生吃一顆定心丸,讓他們都喜歡教師、喜歡該課程,這樣才喜歡來課堂。如果首次課給學生印象不好,而第二次課、第三次課還是未見改善,學生到課率會在第三次到第四次課時急劇下降,各種與課堂教學不協調的表現隨之產生。之后教師想管好這個課堂,難度就非常大,因為學生的心已不定了,或是心定在與教學不協調的事情上了。因此,上好首次課是管好課堂的第一要務,尤其是對新生,更是要上他們的第一次課。有第一次課對大部分學生的定心,后面管理起來會順心很多。
2.2 課堂管理要關心
有首次課的定心,學生會比較積極來到該課堂。之后教師只需保持良好的狀態,就能把大部分的學生吸引住,但僅此還不夠。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都希望被教師關心和重視。因此,教師應抓住課堂教學中的各個機會表現出對學生的關心和重視。如關心學生的生活、學習、健康,幫助和指導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設身處地為學生規劃其職業和人生,讓學生感覺到教師是愛他們的,是他們的朋友和引路人。這樣,教師就能獲得大面積學生的尊重和愛戴,自然也就愿意聽教師講課,接受教師所講的理論,甚至在言傳身教下,塑造良好人格修養,懂得為人處世方法。
2.3 課堂管理要攻心
攻心,對大部分學生管用。教師對學生關心和幫助,其實也是一種攻心;對學生人生規劃和職業引導也是攻心,是面向大面積學生的攻心。在此,筆者談的攻心主要是對那些經常與課堂教學不協調,且采用定心、關心兩種方法都沒法湊效的情況下而采用針對這些同學的管理方法。大學之際,學生已在二十歲左右,已是成年人,雖然存著對教師的敬畏,但有著自己想法和尊嚴。對經常與課堂不協調的學生,采用批評和懲罰方式未必是好辦法,處理不好,會引起公然對抗。因此,對這些學生不能硬碰硬,而是采用攻心。如憑借提出問題讓全體同學都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有意走到這些同學身邊,先警示他們的不協調行為,友善地輕聲告知他們看書和思考,然后教師在教室轉悠到提問時間時禮貌提問這些學生,鼓勵他們作答,同時讓他們認識到參與到課堂教學原來是這樣的簡單,鼓勵他們以后更多地參與。當然,這種做法還是也有講究,主要是要注意如下四點:
(1)問題簡單。準備提問這些不協調學生時,應選擇簡單題目,讓他們容易找到答案或可憑經驗作答。千萬避免提出的問題讓這些學生難堪。
(2)選對學生。如果這類學生較多時,需用心觀察,選擇合適的學生“下手”.通常,不選最容易對付的學生,也不選可能不配合的學生。選容易對付的學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效果;選很難對付的學生可能一出手就受阻,給其他學生樹起惡例。選擇不好對付,但應該可以駕馭的學生“下手”,起到搞定他一個,會讓這類學生中的多數不敢造次的效果。然后逐步搞定這類學生,最難啃的留到最后,重點攻心。
(3)多次攻心。這類學生之所以在課堂上有不協調行為,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有很大關系,一次攻心未必一勞永逸。因此,對選中的對象,應多次攻心,甚至在合適的時機,將他從不和諧的隊伍中調到和諧的學生當中,讓他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慢慢轉變。
(4)鼓勵優先。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不管回答是否正確,都應給予鼓勵,給予平時加分;如他回答問題的態度不太好甚至不回答,也包容和鼓勵他,暗示他這樣的態度不對,不給平時加分。下次再次提問時若能禮貌作答,就肯定他的進步,并給予加分。
3 結語
課堂管理是教育教學活動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主要的依據是教學論、教育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教育社會學、管理學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內容是課堂管理行為的教學意義、課堂管理行為的模式、實施途徑與策略。對于 90 后的學生而言,為實現有效的教學,課堂管理需要遵循教學規律,也要注重課堂管理的的策略,這才能保證教學質量,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曾維芳 . 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管理策略 [J]. 文學教育 ,2015(1):79-82.
[2] 車偉艷 . 有效課堂管理的范圍、要素及策略 [J]. 教學與管理 ,2015(2):4-7.
[3] 劉倫斌,孫可娜。高等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課堂教學[J].教育與職業 ,2014(32):157-158.
[4] 龍寶新 , 陳曉端 . 有效教學的概念重構和理論思考 [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 ,200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