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目錄導航:
【題目】中山市電梯安全管理中的問題及對策
【第一章】中山市電梯安全管理優化研究緒論
【第二章】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要素
【第三章】電梯安全管理機構和標準體系
【第四章】中山市電梯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
【第五章】安全管理學在電梯安全管理中的應用
【第六章】中山市電梯安全管理對策
【結論/參考文獻】中山市電梯安全管理困境探究結論與參考文獻
第二章 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要素
2.1 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概念
電梯,是指動力驅動,利用沿剛性導軌運行的箱體或者沿固定線路運行的梯級(踏步)設備,它具有一個轎廂運行在至少兩列垂直或傾斜角小于 15 度的剛性進行升降或者運送人、貨物的機電設備。從古巴比倫時代開始,人們就熱衷于建造高樓大廈。古巴比倫神廟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每座神廟上都設有塔樓,樓頂直達天際。建設者們彼此互相競爭,希望將塔樓建得越高越好。直達天際的塔樓體現的顯然是一種與神溝通的宗教信仰。[9]
而到了現代,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土地資源的日漸枯竭,用地成本的一再增加,人們越來越傾向將房子越起越高。2014 年 8 月 4 日位于上海浦東新區的上海中心大廈經歷六年建設后終于封頂,632 米的高度不僅超越之前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成為中國最高的摩天大廈,同時也躋身世界高樓大廈之列成為世界第二高樓,僅次于迪拜的哈利法塔。哈利法塔,又稱迪拜大廈或比斯迪拜塔,是位于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的一棟有 162 層,總高 828 米的摩天大樓,為當前世界第一高樓,造價達 15 億美元;由韓國三星公司負責營造,2004 年 9 月 21 日開始動工;2010 年 1 月 4 日竣工啟用,同時正式更名為哈利法塔。而在我們身邊,不知不覺間一梯兩戶的低于七層的宿舍樓無聲無息地消失了,替代它們的是各式的大小高層,于是電梯就成為了大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隨著城市建筑的建設形式的改變,可以說,沒有了電梯, 我們連門也出不了。國內已有多個城市的居民由于舊有住房沒有電梯覺得十分不方便從而愿意花錢加裝。隨著社會經濟條件的進一步提高,而老年化社會的迅猛到來,電梯的使用會更加成為常態。也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也許都不得不面對電梯的使用給我們帶來的安全隱患問題。
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是為實現安全目標而進行的有關決策、計劃、組織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動;主要運用現代安全管理原理、方法來分析各種不安全因素,從技術上、組織上和管理上采取有力的措施,解決和消除各種不安全因素,防止事故的發生。安全事故,是指生產經營單位在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有關的活動)中突然發生的,傷害人身安全和健康,或者損壞設備設施,或者造成經濟損失的,導致原生產經營活動(包括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活動)暫時中止或永遠終止的意外事件。那么我們應該建立怎么樣的電梯安全管理體系,保障我們盡量少地出現電梯安全事故呢?電梯安全管理制度是以《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中對特種設備電梯的安全使用規定建立的針對電梯使用的安全制度。旨在促進電梯使用單位規范安全管理工作,落實企業主體責任,提高電梯安全使用管理水平,確保電梯安全運行,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根據《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TSG T5001-2009)第七條的規定:使用單位應當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建立以崗位責任制為核心的電梯使用與運營安全管理制度,并且嚴格執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以下內容:(一)相關人員的職責;(二)安全操作規程;(三)日常檢查制度;(四)維保制度;(五)定期報檢制度;(六)電梯鑰匙使用管理制度;(七)作業人員與相關運營服務人員的培訓考核制度;(八)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應急救援預案與應急救援演習制度;(九)安全技術檔案管理制度。
特種設備,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險性較大的鍋爐、壓力容器(含氣瓶)、壓力管道、電梯、起重機械、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和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這八大類設備。
同時特種設備也是指由國家認定的,因設備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響容易發生事故,并且一旦發生事故會造成人身傷亡及重大經濟損失的危險性較大的設備。目前由國家認定的特種設備主要有電梯、各類起重機和廠內機動車輛等。 國家將特種設備納入勞動安全專項監察范圍,在各級勞動部門成立了勞動安全衛生檢測檢驗機構對特種設備進行安全技術檢驗,是針對國內特種設備本身存在事故隱患及安裝、維修、操作、指揮不當造成的事故占有較大的比例,同時借鑒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所采取的重要措施。這也是政府監督部門對安全生產管理由過去傳統的經驗型管理和定性管理向技術型管理和定量管理轉變所采取的重要舉措。電梯作為特種設備的中的一種,有別于其它的特種設備多在生產區域運行如叉車又或是使用不太廣泛如游樂設施,因此其事故會比其它特種設備事故有更廣泛更惡劣的社會影響。如北京地鐵 4 號線發生電梯溜梯事故 1 人死亡 30 人受傷,2011 年 7 月 5 日上午,北京地鐵 4 號線動物園站自動扶梯發生故障,造成 1 人死亡,30 人受傷,其中 3 人重傷。當日 9 時 36 分,地鐵 4 號線動物園站 A 出口上行自動扶梯發生設備溜梯故障,導致正在搭乘電梯的乘客摔倒擠壓。據現場目擊者稱,正往上走的電梯在運行中,突然"咔"的一聲,隨即變成下行,手扶皮帶也向下走,很多人都站不住,倒在電梯下,現場造成了擠壓。由于是發生在游人如織的首都,一時之間傳播之廣,影響極壞。又如深圳地鐵 4 號線發生扶梯逆行故障致多人受傷。還有 2011 年 7 月 10 日晚21 時左右,由香港地鐵公司運營的深圳地鐵 4 號線清湖站發生了一起扶梯逆行故障,導致多人受傷,等等。電梯事故多發生在人潮擁擠的地方,人員傷亡事態之慘烈,通常讓人不忍目睹。因此,電梯安全監察是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的重點。
電梯安全監督管理標準化,標準化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是提高電梯安全性和服務質量,保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護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促進貿易發展的技術紐帶。而在我國加入 WTO 之后,標準化工作越來越顯示出它在促進貿易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電梯安全監督管理標準化對于整頓和規范電梯市場秩序,電梯產品質量水平和國際競爭,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亦起到了積極的技術支撐作用。我國的電梯標準體系框架,通過對電梯標準化體系項目的實施和比較全面、科學的研究,建立一個既適合我國電梯產業持續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電梯標準體系框架及電梯標準體系,不單止需要電梯技術標準,也需要有安全監督及管理的標準,這樣才能做到生產與使用之間的互補,才能修訂出符合社會、市場的標準體系。
2.2 電梯安全管理的相關理論
1.電梯安全管理中的海因里希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事故的發生是一串事件按一定順序互為因果一次發生的結果。一塊倒下將使后面的連鎖倒下。這 5 塊骨牌依次是(1) 不良的社會環境或先天遺傳;(2) 人的缺點;(3) 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4) 事故;(5) 傷亡 . 該理論形象地描述了電梯事故的因果連鎖關系,即(1)不良的社會環境(管理制度)和(3)人的不安全行為(不按要求維保,困梯扒門自救等),是會造成(4)電梯事故。根據這一理論,要避免電梯事故發生,就要求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不讓(1)不良的管理制度和(3)人的不安全行為的發生,即要有良好的電梯安全管理制度和通過立法和教育,制止人的不安全行為發生。
2.電梯的風險管理理論,是通過持續的管理,將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風險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包括危險源識別、風險評價及風險緩釋和內部事件調查,是安全管理體系的核心內容。電梯管理單位應建立并保持風險評估程序,以持續、系統的進行危險源的識別,辨識和確認電梯安全運行中潛在的危險因素,對識別和確認的危險進行分析并加以控制和消除,并對電梯事故后迅速開展時間調查和風險分析,形成安全建議和措施。
3.電梯的全面應急管理理論,是對各種類型的電梯災難及其后果實施管理,其包含三層面:1.對所有應急管理的參與者實行統一協調和領導;2.對緊急事態的全過程或生命周期實施管理;3.對各級政府、各種組織的所有合適資源實施統一調配使用。該理論表明構建電梯安全應急反應體系與指揮中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管理部門能通過應急反應系統,在處理電梯緊急事故中能有效的控制人員或資源數量,提高對電梯突發事故處理的效率和效果。
4.電梯的安全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論,是依據災難發生的周期將應急管理活動、政策和項目分為預防(減除)、準備、應對、重建四個階段。在電梯的整個運行期間,預防(減除)要在產品設計和樓宇修建預留安裝井道時就要開始規劃好安全因素,電梯投入使用后必須要進行事故災難預案的設定、演練、教育,做到有所準備,到災難萬一來臨,要有應對方案,有條不紊開展救援工作。事故的人員康復,電梯重建要有財政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