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激勵理論的含義
激勵是管理心理學的一個重要課題.廣而言之,激勵就是激發鼓勵,調動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體而言,可從三個角度理解:\\(1\\)從誘因和強化的觀點看,激勵就是將外部適當的刺激\\(誘因\\)轉化為內部心理動力,從而強化人的行為.\\(2\\)從內部狀態來看,激勵是指人的動機系統被激發起來,處于一種激活狀態,對行為有強大的推動力.\\(3\\)從心理和行為過程看,激勵主要指由一定的刺激激發人的行動,使人有一股內在的動力,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心理和行為過程.
因此,人的行為的激勵作用,就其本質來說,就是由刺激變量\\(目標、誘因\\)引起機體變量\\(個人需求與動機等\\)產生激活與興奮狀態,從而引起積極的行為反應,實現目標,提高工作效率.
二、激勵理論對作文教學的意義
作文教學素為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多年以來,盡管我們殫精竭慮,苦苦探索,可往往力氣時間花費多,效益卻很少,作文教學也便成了讓人頭疼的"雞肋".許多教師只是一味抱怨學生,說他們腦子笨,作文基礎差水平低,實難造就.其實,我以為,導致這種現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師,在于我們在教學中過于注重技巧的傳授和章法的訓練,而忽視了寫作動機、寫作情感及寫作興趣的激發與培養,作文批語也是專找問題,挑剔太多,評價太低,學生根本體驗不到作文成功的快樂,而只有失敗的痛苦.試想,要是處于這樣的一種狀態,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又從何談起!
眾所周知,作文是學生胸中有所郁積而自然流露出來的精神產品,它首先表現為一種張揚個性的強烈愿望,一種為滿足個體的精神需要而產生的情感沖動.如果能在教學中不失時機地加以強化和誘導,便會促使學生形成一股強大的驅策自己的力量,并自覺指向目的和行動,因此,激勵理論在作文教學中的應用最直接意義就在于誘發和激活學生的動機系統,引起學生積極的行為反應,使其看到自己的價值和潛能,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信心和勇氣,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益.
三、作文教學中激勵藝術的應用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那么,激勵作為一種被人們廣泛采用教育手段和教學藝術,又有哪些方法可供我們在作文教學中借鑒和應用呢?
1.導語激勵.即在教學的起始階段,教師緊扣訓練目標,精心創設一定的語境,用飽含激情的話語,抑揚頓挫的語調,點擊學生的"興趣點",掀起情感波瀾,以達到心理亢奮,激起寫作欲望.比如,指導習作"愛,在我心中",我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親愛的同學們,我們都是有愛之人,我們的愛心總是在心中蕩漾,它像滔滔江水,它像熊熊烈火,請同學們把滿腔的愛心盡情地抒寫出來,讓一片片愛心招展紛飛,沐浴人心.同學們,請快快拿起你生花的妙筆,認真構思,用心寫作,老師真誠地期待著你們的佳作問世!"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心弦一下子被撥動了,他們個個情緒高漲,一股股愛心在他們的心中涌動,結果,這次作文相當不錯.
2.批改激勵.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認為:"人類本質最深處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們內心深處的一種愿望.葉圣陶先生強調:"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勵,多指出優點."實踐證明,不可能每位學生都能寫出好作文來,但作為教師要能理解他們的心情,尊重他們的勞動,賞識他們的優點,即便是缺點,也要依據激勵性的原則去點撥,啟發他們克服和改進.
批改激勵的方法主要有三種:\\(1\\)符號激勵.學生的習作,不管是一時應付之作,還是真心抒寫之文,一般來說,或多或少都有可圈可點之處,教師應睜開自己的一雙"慧眼",盡可能把這些"閃光點"找出來,或畫圈,或加點,用學生知曉的種種符號標出,以示褒獎.學生看到教師真心獎給他們的一個個鮮紅的"獎章",一定會非常欣喜:"我的作文又得到了老師的賞識,我要寫出更好的作文來!"\\(2\\)評語激勵.利用眉批和尾批進行激勵,這是比符號激勵更有效的方法.批改中,對于那些應該充分肯定的地方,除了用激勵符號外,還應盡量在旁邊多批贊詞,讓學生明白好在哪兒,即使作文中的毛病,也要啟發他們努力克服和改進.作文批改完畢之后,不要忘了再給出一個比較恰當的具有啟發性的激勵性的尾批.如此,既讓學生領會到教師對他的贊賞,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又能理解教師所給予他的指點,明確今后應努力的方向.\\(3\\)評分激勵.所謂評分激勵,就是給學生作文打分時宜寬不宜緊,要適當打鼓勵分,盡可能做到"筆下超生".
對好的作文要盡量打高分,甚至打滿分;對差的作文盡量不打不及格的低分,因為打低分無異于教師在板著面孔斥責學生:"你寫的是什么東西!"這樣會極大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挫傷其積極性,長此以往,他們必然會失望、自卑,甚至自暴自棄,不愿練筆.因此,寬打分數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激勵.
3.講評激勵.有位作家曾打比方說:"好像有一堆火柴在那里冒煙,就是燒不起來,只要有人撥弄一下,柴堆火光一閃就會燃起熊熊烈火."善用激勵性的評價,能點燃學生內心的創作火焰.教師在講評作文時,首要任務是發現文章中的亮點,比如一個用得好的詞、一句寫得好的話,立即給予熱情的鼓勵,從而讓學生體會到勞有所獲的快樂和被欣賞的成就感,由原來的應付差事變為樂于傾訴和展示自我風采.同時,作文講評要特別注重顧及全班,不能只限于幾篇典型優秀的文章,應貫徹"正面鼓勵為主"的原則和"擴大鼓勵面"的方法,涉及盡可能多的學生.不僅要鼓勵基礎好的學生,更要鼓勵基礎差的學生,要把講評課變成表彰課、鼓勵課,讓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得到褒獎,從而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
4.發表激勵.發表是一種高層次的激勵,對學生來說最有誘惑力,誰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公開發表呢?因此,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發表"作品"的機會,可以大大誘發其寫作動機,調動起積極性."發表"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和級別.比如,可以在教室里張貼他們的習作,利用課余時間在學校廣播他們的習作,在校文學社登載他們的習作.除此之處,教師還應竭力向各級各類報刊、雜志推薦學生的優秀習作,一旦發表,不僅對他本人是個極大的鼓舞,對其他同學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總之,激勵是灑向學生心田的陽光,是使學生情感得以激活、進而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的原動力.前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夠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贊可夫的這句名言,多么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深思回味并躬行實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