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調查背景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其閱讀面,增加其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并在總目標明確規定7-9年級課外閱讀總量應在260萬字以上。切實有效地增加我校學生課外閱讀量,依托學校創設良好條件,科學高效地推進課外閱讀管理和指導,形成規范、準確的閱讀方法和評價手段,是本次調查的動機和原因。
二、調查目的
1.閱讀是從視覺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閱讀是教學之母。閱讀能力既是學習知識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又是終生學習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提高閱讀能力是獲取知識重要途徑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2.閱讀習慣養成將影響學生終生。通過調查,采取恰當的方法,改善我校學生閱讀現狀,以便使閱讀教學有的放矢,同時從閱讀教學的內容、形式等方面拓寬學生的學習主渠道,豐富其知識,提高其能力。
3.學會閱讀是社會生活及終身學習的需要。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學習、獲取各種新信息,而閱讀是學習的主要途徑,學會閱讀就是學會生活,就能培養終身學習的能力。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調查采用抽樣問卷方式,以選擇題的形式提出,選取了我校七年級學生中的100人作為調查對象,問題涉及到中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認識、興趣、方法、習慣等,此次調查共發出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
四、調查結果分析
語文閱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括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內閱讀受教學時間限制,課外閱讀卻是開放的廣闊空間,對人的素養尤其是文化素養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學應立足課內,引申課外。依賴語文教材和課堂是學不好語文的,只有大量的課外閱讀積累,才能做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人文素養。我們應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精密結合,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融會貫通,并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去,從而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了解學生課外閱讀的一些實際情況,我們做了此次調查,并將結果統計分析如下。
1.大多數學生對閱讀教學的時間與任務不夠明確。學生每天閱讀書籍的時間遠遠不足,他們閱讀量的時間保證只有靠節假日,閱讀量的影響或多或少與學校學習任務有關,且需要教師的具體指導完成,建議學校開一節指導課外閱讀的課程,以便使學生達到中學畢業260萬字的閱讀量。
2.大多數學生對閱讀的意義沒有足夠認識。首先,大多數學生閱讀的書籍是動漫、科普、故事等,沒有上升到具有文學品味的經典書籍中去,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讀好書,讀整本書,以豐富其精神世界,提高其文化品位。其次,對書籍閱讀的意義還不夠重視。大多數學校、教師、家長更重視學習成績,沒有把課外閱讀與提高語文成績聯系起來,對有意識地吸取課外讀物中的營養認識不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加強引導,讓學生學以致用。
3.大多數學生對閱讀的認識與態度不夠端正。閱讀主要來自于學生本人對所閱讀書籍的興趣,而家長和教師的指導甚少,甚至部分家長以影響學業為由不支持學生閱讀課外書籍。書籍主要來自于相互借閱,有些不適合學生閱讀,導致閱讀的效果不夠明顯。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指導學生開展閱讀,還要做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有意識地給孩子購買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
4.大多數學生對閱讀方法與閱讀習慣不到位。大多數學生閱讀興趣濃厚,但閱讀習慣和方法都不到位,讀書交流活動只存在于同學之間,與家長、教師交流相對很少,缺少精讀、摘抄、寫讀后感、質疑等閱讀習慣,導致閱讀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沒有突顯出來。教師在教學中應多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方法和習慣。
五、思考與對策
針對上述問題,我們必須在今后的教學遵循閱讀教學規律,大力進行教學研究,改變現有閱讀教學現狀。
1.閱讀教學目標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成人往往是從自身角度關心兒童,不能充分尊重兒童的個性和需求。許多家長給孩子買書都是學習輔導資料,很少考慮學生的精神需求。其實,文學書籍不僅會對作文有幫助,還能豐富我們精神世界,提高我們的人文素養。家長和教師應該把眼光放長遠些,從使得學生人文素養得到全面發展的角度認識閱讀,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價值所在。
2.閱讀教學重點是開放性學習交流。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中去,才能感受到閱讀的快樂,獲得美好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互動學習的方式,加強學生與學生、自己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家長等的交流感想,建立以小組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交流、學習、借鑒。而家長和教師則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保持溝通,指導好學生的讀物選擇,支持學生進行個性閱讀,并鼓勵他們在閱讀中進行批判認識,使他們在閱讀層面得到充分發展,從而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語文知識,豐富精神世界和文學素養。
3.閱讀教學歸宿是給學生一個自由翱翔的空間。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應轉變觀念,更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首先,要給學生閱讀的自由,并給予他們時間上的保證。閱讀是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要創造一切條件讓學生去自由閱讀,使他們養成自覺閱讀的習慣。其次,閱讀與寫作相輔相成,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寫一點心得體會,日積月累,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得到提高。只有給學生一個自由閱讀空間,才能讓他們靈動的思維自由地翱翔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
總之,閱讀教學是中學教學重中之重。與書為友,和孩子同讀,陪伴孩子健康成長,提高學生人文素養,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達到教師和家長的共同追求。
參考文獻:
[1]肖小喬。中學生閱讀現狀調查及分析[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12)。
[2]吳玉英。農村初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現狀分析及提升策略[J].閱讀與鑒賞:教研版,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