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新課程標準 》 提出: "緊密聯系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與時俱進地充實和調整教學內容,體現當今世界和我國發展的時代特色."由此可見,拓展性學習已經成為新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成為拓展學生學習視野的重要途徑.
尤其是政治學科,更需要緊密聯系社會現實,不斷提高學生利用學科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以客觀的態度對待錯綜復雜的現實問題,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發現其本質.但是拓展性學習也要巧妙合理、適量適度.
1 拓展內容要切實為教學服務
課外拓展要遵循為課堂教學服務的原則,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政治原理,達到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形象的教學目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進行課外拓展時,要巧妙合理,讓人不感到牽強附會、生硬拼接,而是順手拈來、水到渠成.比如,在學習"聯系"相關的內容時,結合"服飾"與"身份"的聯系,引導學生思考:"服飾"與"身份"有無客觀聯系?不穿名牌的人身份地位就低嗎,戴華麗飾品的人身份就一定高貴嗎?然后應用周恩來、奧巴馬夫人米歇爾的例子來反駁這一錯誤觀點,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做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2 課外拓展一定要適量適度
課外拓展是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起輔助作用,相當于化學實驗中的催化劑.因此,課外拓展的內容要適量,不能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或調解課堂氣氛而無限度拓展,不能為了闡述一個觀點反復列舉生活實例,出現喧賓奪主的不當局面,沖淡了教學的中心和主題.比如,在學習"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時,可以適當結合地理、物理、化學中與運動相關的理論,點到為止.
課外拓展還要適度,即課外拓展能夠為課內知識服務,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即可.教師不能無限度拓展,以教材中的某一點聯系到與其相關的社會現象,進而由這種社會現象深入到其造成的危害,以及如何去改進等等,最終脫離了教材,導致無效教學的增加,影響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課外拓展是現代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課外拓展要做到恰到好處,切忌信口開河,洋洋灑灑,離題萬里.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中心設計,有明確的拓展目的,且選擇有代表性的事件和現象,更好地解釋或論證政治原理,在增加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同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